虚阁网 > 高阳 > 翁同龢传 | 上页 下页
尚有人争海舶香


  德宗对接见德国亨利王一事,异常重视,屡次召见张荫桓,有所垂询,并深纳其言,内心已倾向西化,与清宫嫉视洋人的传统,完全不同。因此与慈禧及守旧大臣发生严重的矛盾,甚至翁同龢进言,亦遭驳斥。三月十三日翁同龢记奏对论此事经过云:

  (上)又云:德亲王进见,在园不便,恐其诣见慈禧,懿旨着在宫内。

  又云:着在毓庆宫,开前星门,于东配殿赐食,准其乘轿入东华门。

  臣对:优待极矣,然有窒碍,毓庆前殿曰惇本殿,东间供孝静皇后御容,万不能辟中间为道路,一也;配殿极隘无容席地,二也;参随无别处可见,三也;前星门近百年未启,框木沉陷,四也;乘轿入门非礼,五也。上皆驳之。

  德宗欲在大内见德藩,主要的原因,非“恐其诣见慈禧”,而是不愿慈禧接见德藩,更不愿“皇上亦可在我处同见”。故此事迁延不决,至三月十八日始由慈禧决定:“先召见德王于乐寿堂立见;然后上召见于玉澜堂,仍赐座、赐食以尽邦交之礼。”此为张荫桓所建议。

  至闰三月廿四日,亨利亲王抵京,次日觐两宫,翁同龢日记中其经过如下:

  亨利出西直门即骑马沿河行,过万寿寺到娘娘庙,更衣易轿至南配殿堂,于乐寿堂觐见(不坐,此屡经辩论始定,庆邸之力)。

  在德和园实堂少憩,旋带随员人见于至澜堂(赐坐),退至南配殿赐饭(随员等仍入殿,麾之不出,庆邸、李相陪之,余等往东阶下)。一刻许,上亲举至趾答之(此段礼节未详 )。

  坐少顷,上还,庆邸率一行人乘轮船小船赴龙王庙游观,出乃赴庆邸宴。宴罢复至娘娘庙,更衣入城。

  翁同龢很会做官,诀窍之一是,详记仪节,特别是御前的规矩,譬如方位尊卑,永远都弄得很清楚。以上所记,即是为他日皇帝接见外宾之一成例,西洋人能亲见太后,并在御前有坐位,是破天荒的一件大事,所以翁同龢在记仪节以外,另有觐见的实录,大致如下:

  一、午初亨利到,乘轿直入东宫门,有德国卫队廿四人翼护,但为翁同龢所阻。

  二、亨利至南配殿后,随员自海靖以下十七人,跟随入殿;翁同龢告以此处专为亲王设座,余人在两旁屋中休息,海靖等不理。

  三、翁同龢告德使翻译官福兰格,卫队应退出宫门;初尚应许,既而不但不退出,并带至南配殿阶下排队。

  四、坐约半小时,庆王带亨利、海靖、两翻译及荫昌往乐寿堂见太后。

  五、翁同龢带亨利随员在山道口会齐,同赴玉澜堂见德宗。亨利先致颂词,次进大瓷瓶两个。德宗坐后,命亨利坐于右首一有垫的高凳上。海靖在殿中立,翁同龢等在檐下立。寒暄时,德宗告庆王;庆王告荫昌;荫昌翻译。承旨时,皆一膝下跪。约十五分钟,退至南配殿接受招待。

  六、亨利的随员,皆不肯退出南配殿,迫不得已添设座位,一体招待。

  七、半小时后,德宗步行至南配殿慰劳,面赠宝星,约一刻许毕事。

  八、德宗至南配殿,德国卫队三举枪致敬,击铜鼓,带队官“拔刀禹步”。德宗立视片刻,谕云:“兵皆精壮,甚可观。”

  九、庆王、张荫桓带亨利等上船游龙王庙。翁同龢等至承泽园等候。

  十、未正,亨利到,庆王设宴,陪客洋人十一、华官十三。

  十一、庆王作主人,所备为西餐,系张荫桓一手主持,用张家的厨子,酒半,庆王致颂词;亨利有答词,宴会中并有“洋乐”。

  十二、亨利请庆王、李鸿章、翁同龢题词留念,庆王写“福寿绵长”;李鸿章写“诸事吉祥,四海升平”;翁同龢写“久固邦交”。与翁同龢并坐的洋人,亦请翁题词,翁写“永敦和好”四字,自谓“吾意在大局,不肯私祝”。

  如上所记,已完全是西洋“国宴”的形式,德宗对此日经过,深为满意;而张荫桓则注定了将遭大祸的命运。

  至于亨利亲王,连日酬酢,并游居庸关、明陵、汤山后,于闰四月初五日谒德宗于西苑辞行,并面赠“黑鹰宝星”,即“铁十字勋章”,初六日离京。自二十三年十月初七曹州教案起,至是适为半年,胶州湾、旅顺、大连湾,相继拱手让人,英、法所索“利益”尚不算在内。责任谁属?李鸿章至少负一半;翁同龢亦有两三分,但他并不知己身姑息庸弱而误国,“瓶庐诗稿”卷六,丁酉 (廿三)年最后一题为“题自藏石谷仿董巨画卷”诗云:

  鹓行人杰未全无,文学居然胜大夫。互市忽来回纥马,割城谁献督亢图?封疆事大疑难决,帷幄谋深智若愚。记取伏蒲三数语,首将刍藁责司徒。

  此诗明明是咏胶澳事件,乃隐于一不相干的题目之下。这大概是他的门生缪荃孙为老师编订遗诗时,不愿得罪李鸿章后人,故意作此狡猾。

  首二语不知指何人。“互市”谓开通商码头,“回纥马”指俄舰。“割城谁献督亢图”,不欲明言。“帷幄谋深智若愚”亦不知指谁。结语中“司徒”为地官,是翁自谓;大约召见时,德宗对移用海军经费一事,有所责备。

  戊戌(廿四)年诗,第一题为“再题自画草堂图次前韵”;此图自画于丁亥(十三)年冬,题七绝一首云:

  梦里新添竹数行,城西闻有小芳堂,
  他年炒豆呼村酒,莫忘官厨腊粥香。

  戊戌年元旦次韵“再题”之诗共两首:

  十三年尚逐鹓行,孤负城西旧草堂;
  元日退朝惟默坐,敢夸身染御炉香。

  掣电飞驰墨数行(自注:电信多予笔),居然批敕立朝堂,
  桑榆难补东隅失,尚有人争海舶香。(自注:顷因胶事,呕尽心血,卒被人数语割弃,愤惋欲绝。)

  第二首为张荫桓而咏。十二月十二日翁与海靖争胶澳南岸时,张荫桓“首云陈家岛已不要”。次日召见时,翁“直陈张某首允”可证。所谓“尚有人争海舶香”者,谓借洋款经手可得回扣,亦指张荫桓主借英款。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