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高阳 > 翁同龢传 | 上页 下页 | |
失曾得张 | |
|
|
光绪十六年对湖南人很不利,湘军水师领袖彭玉麟、杨岳斌及曾国荃、曾纪泽叔侄,都在这年下世。曾纪泽之死,翁同龢颇为伤感。光绪十六年闰二月廿六日记: 访劼刚问疾,则鼓在门矣。入哭,为改遗折。嗟嗟,此人通敏,亦尝宣劳,而止于此,可伤也。 原来翁同龢自德宗亲政后,为君择贤,颇留意人才。他本身很讨厌跟洋人打交道,但亦深知洋务重要,故进“校邠庐抗议”;因为如此,洋务人才,更为翁重视,而曾纪泽在他心目中,即是办洋务最理想的人选。嗟叹“止于此”者,在翁同龢的想法,曾纪泽应该主持总署,始尽其用。 当曾纪泽去世前不久,总署添了一个重来的新手,由美回国的张荫桓。此人对翁同龢晚年的荣枯,有莫大的关系,清史稿本传: 张荫桓字樵野,广东南海人,性通侻。纳赀为知县,铨山东。巡抚阎敬铭、丁宝桢先后器异之,数荐至道员。 光绪二年,转登莱青道,时英国请辟烟台租界,议倡码头捐以敛厚赀,荫桓持不可。又义冢一区为人盗售,有司已钤契矣,复与力争,卒返其地。 七年授安徽徽宁池太广道,抉芜湖关痼弊,税骤进。 明年迁按察使,征还,赏三品京堂,命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十年除太常寺少卿。 荫桓精敏,号知外务。骤跻巍官,务揽权,为同列所忌。给事中孔宪谷摭其致苏松太道邵友濂私函为泄朝旨,劾之,诏出总署。又以语连同官,并罢周家楣等,朝列益衔之,左迁直隶大顺广道。 十一年命充出使美日秘三国大臣,踰岁赴美,舟抵金山,税司黑假索观国书,荫桓谓非关吏所得预,峻拒之。电诘美外部,黑假踧踖惭谢。 原来中美关系,当时处于低潮时期,主要原因为中美之间的贸易衰落;而衰落的原因有四:第一、美国内战后航业不振;第二、美国关税激增;第三、中国银价惨落;第四、美国原来从事对华贸易的许多商业巨子,大部分放弃对华贸易,回国从事新兴事业。 美国对外关系,一向以商业利益为主。中美贸易额既然减少,美国对华的态度,遂亦渐致冷淡;而导致排华事件的发生,则两国侨民间的纠纷,颇有关系,所不同的是两国政府的态度。 美国在华侨民遭遇侵扰迫害,主要的是传教问题,当时称为“教案”,不仅美侨为然,凡西洋各国的傅教士,都曾遇到过此种不幸事件。自同治九年天津教案开始,有山东即墨教案、济南教案、镇江教案、重庆教案,美籍传教士都曾遭受财产、事业上的损失,不过中国官厅都曾对肇事暴徒,按律严办,并由政府赔偿损失。 华侨在美遭受侵扰迫害,则大半出于就业问题。美国自南北战争结束后,亟欲完成横贯大陆的铁路,需要大批刻苦耐劳而工资低廉的华工,因于同治六年乘驻华美国公使蒲安臣第二次任期已满,徇恭亲王、文祥等之请,代表中国担任“巡回大使”,先赴美国、再赴欧洲的机会,缔结了一项移民条约,华工赴美者因而激增,两年之中人数达到两万八千余名,绝大部分住在美国西部。 其时美国发生经济恐慌,美国产业界缩减业务,减低工资;而又适当中太平洋铁路完成,大批华工正在另觅工作之时,因而以其完全符合雇主希望的优越条件,取代了美国工人的位置,因而激起了大规模的排华运动。 加州的华侨最多,所以排华亦最激烈,加州议会多次通过排华法案,但为联邦法院及加州法院,判为违宪,宣告无效。于是排华派一方面发动舆论攻击华侨;一方面向国会请愿,要求限制华人入境,而国会并未接受。这样到了一八七七年,亦即光绪三年夏天,加州暴民突然以暴力攻击华侨,焚毁华侨住所。风波历三日始由加州政府出面阻止。 其时排华运动逐渐变质,成为一个政治问题,西部民主党以排华作为竞选的口号,且于国会中成立了限制华人入境的议决案,但为共和党的总统海斯所否决。 海斯此举,加州人民大表不满。加州本为共和党的根据地,民主党遂起而指责,谓共和党出卖加州人民。下一年适当大选之期,海斯为挽回计,特遣专使安吉立等赴华,谈判修改移民条约。中国方面由宝鋆、李鸿藻为代表,自八月间开始,经两个月的磋商,完成“中美续修条约”四款,中国同意美国得立法限制华工人数或暂停华工入境,惟必须“合理”。事实上由民主党策动,通过于国会的停止华工入境的法案,极不合理。 当“中美续修条约”谈判期间,美国发生丹佛暴动案,白人三人聚殴一华人,引发骚乱,华侨死者一人,并有财产损失。中国驻美公使郑藻如提出抗议,美国政府按照司法程序处理,并未如同中国政府之保护美侨,担负起赔偿的责任。 至一八八五年(光绪十一年)九月,怀俄明州石泉地方,发生华工被惨杀事件,起因为在石泉的各国矿工要求增加工资罢工,华工不愿参加,乃遭非法攻击,华人死者二十八人,伤者十五人。美国政府的态度,一如往昔,认为此系人民与人民之间的纠纷,应由司法解决,而法官及陪审团则曲尽其开脱庇护之能事,驻美公使郑藻如因向美国国务卿倍雅德提出一份极有力的抗议,认为美国政府未能保护华侨,已构成违约;同时追述咸丰八年 (一八五八年)英法联军入侵时,美侨遭遇损失,中国政府曾予以巨额赔偿,而各省直接赔偿者,尚未计算在内。中有一段云: 夫本国政府之出此,非因在国际公法及条约上负有何种责任,不过于艰困之中,尚欲示贵国以好感耳。本国政府未尝检查证据,亦未尝派员参加分发此种巨额之款项,但凭贵国公使之一言,中国政府应付若干,即付若干而已。 两个月以后美国国务卿始有答复,仍持原来的主张,但表示基于人道立场,将要求美国国会予以赔偿,但以后不得援以为例。结果美国国会通过拨款十四万七千元,作为赔偿华人损失。 当石泉暴动事件发生后,消息传至广东,群情愤慨,准备报复。粤督张之洞一面出示禁止,一面致电总署及驻美公使郑藻如,要求索赔惩凶,并列出光绪十年以来,华侨遭害各案,并有“十苦”、“六不近情”、“七难”之诉。所谓“七难”者:“守业难、拒匪难、求保护难、居大埠难、居散埠难、业工难、业商难。”大埠谓旧金山,散埠则谓其他各地。 张荫桓使美,即当此“七难”之际。平情而论,在美华工不能与其他各国移民获致同样的待遇,华工本身的知识程度、生活习惯,以及华工本身分帮械鬪等,与美国社会格格不入,亦有相当的关系。张荫桓的眼光放得远,认为华工赴美问题不是重点,美国为了保护他们自己的劳工,禁止华工赴美的方法甚多,防不胜防,要紧的是:第一、已在美国落户的华工,得以保留居住权;其次,如何不因华工问题,影响其他华侨的正当权利。因此一面奏请续留郑藻如在美,协助处理华工问题;一面主动向美表示,愿自我设限,谈判另订协议,于光绪十四年初春,达成协议。清史稿“邦交四”记: 寻议寓美华工约,定约六款:首言中国以华工在美受虐,申明续约禁止华工赴美;次言华工在美有眷属财产者,仍准往来;三言华工以外,诸华人不在限禁之例,并准假道美境;四言华人在美,除不入美籍外,美国仍照约尽力保护;五言华工被害各案,美国一律清偿;六言此约定期二十年互换。 此约所得多于所失,一望而知。不意在签字奏报回国时,正逢广西桂平发生教案,美国教士富利淳所设的医院被捣毁,领事索赔五千余元。其时广东华工正因不能赴美,归咎于张荫桓之际,因而借题发挥,反对张荫桓所签订的协定。总署不得已命张荫桓与美国再议。清史稿“邦交四”又记: 荫桓以三端要美:一、请酌减年限;二、请订约以前回华之工,如有眷产,亦可禀报中国领事,补给凭批回美;三、回华工人在美财产不及千元者,作何办法,亦应商及。议久不决。 光绪十五年年底,改派翰林院侍讲崔国因使美,张荫桓于十六年闰二月初回国,以太仆寺卿仍派在总署行走,自此与翁同龢的踪迹渐密。 翁同龢与张荫桓交往频仍的原因有三:第一、张荫桓富收藏,精鉴别,是研究清初“四王”的专家,而翁同龢其时境遇正佳,月必数数至琉璃厂物色书画,与张荫桓的兴趣相同;其次,张荫桓好饮食,宴客肴馔,必精必洁,翁同龢以应张之招为一乐事;第三、张荫桓与徐郙至交,翁同龢所到的应酬场中,有张必有徐、有徐必有张,自然而然地增加了许多接触的机会。 | |
|
|
虚阁网(Xuges.com)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