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高阳 > 石破天惊 | 上页 下页
一〇七


  广东都督胡汉民是反对妥协的。他特地与廖仲恺由广州到香港去欢迎逸仙先生;同时有所劝阻,“清廷人心尽去,只是还有北洋几镇兵力没有打破,所以还能苟延残喘。袁世凯心存叵测、首鼠两端,而所恃的,亦不过这几镇兵力。唯有将北洋势力扫除,革命才能彻底。”他说:“先生一到上海,众望所归,一定会得到拥戴;中央政府亦当然要设在南京。可是无兵可用,何以直捣黄龙。不如留在广东,整理军队;得精兵数万,堂堂而前,才有胜算。倘或徒鹜虚声,定会后悔。”

  不与残民以逞、满清余孽的北洋军队妥协的原则,逸仙先生认为完全正确。但对胡汉民提出的做法,他却不能同意,“展堂,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看到一隅,没有看到全盘。以形势而论,上海、南京都在前方,我既然领导革命,已经回国,不以身当其冲,而退处广东,以修战备,这是拾难就易。各方同志对我的期望很殷切;你想想,到此地步,他们会作何感想?何况,我恃人心,敌恃武力,这你已经看得很透澈了的;既然如此,何故不善用我所长,进一步延揽人心,而用我所短,去修一时未能收功的战备?”

  这是根据逻辑所作的极谨严的推论;胡汉民无以为答。

  “目前武汉有纷歧之势,宁沪内部亦不尽协调;倘或置之不理,坐待敌人分化,而说将来可以举兵恢复,这那里是明智的打算?”逸仙先生又忧虑地说:“革命军初期,声势浩大,列强仓卒之间,不知如何应付,所以暂时保持中立,观望着再说。如果革命军的形势受挫而不图挽救,列强的态度马上会变。太平天国的往事,难道你们都忘掉了?洪杨初起,英法各国都愿意修好;等到咸丰十一年发生宫廷政变,恭王用事,重用曾左胡李,安庆为湘军所收复;淮军援沪,英法的态度大变,组织‘常胜军’、‘常捷军’援清。以昔视今,类似戈登之于太平天国的手段正多,岂可不虑?总而言之,革命的历程,盘根错节,不可一蹴而几。如今不妨先告一圆满的段落,第二步再扫除北洋军阀。我如果不到东南,对内调和各方的意见,对外取得各国的承认,凡此大计,没有人可以担任。展堂,你跟我走!”

  “是!”胡汉民不自觉地服从了,“我请陈烱明代理都督;跟先生一起走。”

  * * *

  到上海那天是十一月初六,轮船停泊在吴淞口外,等待领港时,欢迎的同志就已赶到,陈英士、黄克强、还有汪精卫。乌目山僧黄宗仰亦到了,代表他的居停哈同与罗迦陵夫妇,奉迎逸仙先生下榻爱俪园。

  当天的访客,就络绎不断,爱俪园前,冠盖云集。陈英士、黄克强与宋教仁秘密商定,推举逸仙先生为大总统;随即分头向各省代表接洽,获得极好的反应。

  于是第二天在各界假座爱俪园盛大欢宴之后,陈英士、黄克强、宋教仁、胡汉民、汪精卫、张静江、马君武、居正等人,齐集逸仙先生的寓所,讨论中央政府的组织型态。

  宋教仁在日本早稻田大学,专攻法制经济,对各国政治制度,颇下过一番苦功;醉心于欧洲式的民主政治,此时首先发言:主张采用内阁制。

  逸仙先生不能同意;他主张采用美国的总统制,“内阁制需要一个完善的国会,并且宜于在政治已上轨道的承平时期,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而以内阁总理对国会负责,断断不是当前非常时期所宜采用的。我们对于某一个人,既然唯一置信推举,就不能再设加以防制的法度。革命不过初步成功,来日方难;我既承各方谬许,亦断断不肯自居为神圣事业上的一个赘疣,反误了革命大计。”

  “对!”张静江脱口应声,“除了孙先生外,没有第二个人能有这样的见解。只有照孙先生的意旨行事。”

  “不然——”

  宋教仁刚刚开口,就为黄克强打断,“钝初!”他劝道:“你看,在座的人,都赞成孙先生的主张。请你不要坚持!”

  “我是持之有故的。”

  “好,好!我们暂时不作决定,听候在南京的各省代表公决,如何?”

  * * *

  十一月初八,黄克强与宋教仁专车到南京;一下车直接到丁家花园江苏咨议局。各省代表正再等他的报告。

  黄克强的报告,也就是提案,一共三个:第一、改用阳历——这是出于沪军都督府的一个参谋沈云翔的献议,获得黄膺白与陈英士的支持,而为大家所接受的。第二、起义时以黄帝纪元,如今应该改用中华民国纪元。第三、政府组织采取总统制。

  各省代表对于第一、第二两案,合并讨论,全体赞成;第三案则宋教仁以湖南代表的身分,提出异议。但反辩复论的结果,总统制终于获得多数的支持而告确定。接着决定了临时政府组织大钢,以及选举临时总统的日期——就在第三天十一月初十;阳历是十二月二十九日。

  这天盛会宏开,十七省代表全部出席。推举浙江代表汤尔和为主席,报告选举要点:第一、每省一票总计十七票,第二按照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第一条的规定:得投票总数三分之二以上当选。这就是说,在十七票中须得十二票才能当选为总统。

  为各方仰望如泰山北斗的逸仙先生,以十六票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任大总统。消息一传,欢声雷动;在上海的逸仙先生,懔于责任的神圣艰巨,不敢推辞,但立即发出通电,表明他在全国人民之前的地位,自称为“公仆”。

  于是各省代表公推汤尔和、王宠惠、陈陶怡为专使,在中华民国正式诞生的前一天,到上海恭迎。

  第二天——中华民国元年一月一日,逸仙先生偕奉迎专使汤尔和、王宠惠及顾问荷马李等,由上海专车抵达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结束了四千年专制之局,开创了东亚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也达成了逸仙先生三十年坚忍不拔、终底于成的归政权于全民的空前大志。

  【第二十章】

  这是一场做了几千年的大梦,突然清醒;最先醒来的是龙蟠虎踞石头城的百姓,每个人心头都浮起一个新奇得不能令人相信的疑问:从此以后没有皇帝了?身家性命不会因为皇帝一句话而不保;也再没有黄沙铺地、净街闭户、出警入跸、无端加诸百姓的不便;更不会再有因为皇太后修御苑、皇帝大婚而横征暴敛的痛苦?

  世上那里有这样的好事?而好事就在眼前!少数幸运的人,亲眼看到了国家的元首孙大总统,仁厚而慈祥的风仪,与想象中应有的“天威”,完全不同;那一双澄澈的眸子顾盼所及,使人感受到一种如沐春风的温煦,历久难忘。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