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高阳 > 石破天惊 | 上页 下页
八九


  “明堂,你看,你能守几天?”黄克强问。

  “我尽力而为,日子不敢说。”

  “我希望你能守到五天。”

  黄明堂想了一下,毅然答道:“我一定守五天;守不到五天,与镇南关共存亡!”

  “那就这样定议吧!”黄克强向逸仙先生说道:“事不宜迟,越早赶回河内越好。”

  “既然大家都这样说,就请明堂坚守五天;我们下山去筹饷。在此期间,我看情形随时派人来联络。”

  于是逸仙先生带着他的幕僚,冲过火网,间道下山。那知一过谅山,就为清军侦知踪迹,跟法国提出交涉,不许逸仙先生留在越南;最糟的是在越南文渊地方,为法国警察认出逸仙先生面貌,追踪密查,骚扰不绝。

  “五天之期,决不会有结果了。”逸仙先生面色沉重地说:“赶快通知黄明堂撤退,保全实力。”

  黄明堂守到第七天,才以弹药不济而撤退。但战果已很丰硕,清军伤亡数百人之多。

  人是撤退了,却留下一面青天白日旗高悬在镇南关上,“那面旗子好漂亮;我要!”有个十二岁的孩子说,“不然就让清兵拿走了!”

  于是那孩子鼓勇上山,攀登旗杆,取下了青天白日旗;如获至宝般珍藏着。

  【第十五章】

  镇南关之役虽已结束,但余波荡漾,激起广泛的涟漪;令人深深相信,波澜壮阔的革命浪潮,出现之期必不远了。

  近在广西,陆荣廷一军虽能复占镇南关,但亦心折革命军的坚劲;远在日本,学习军事的留学生要请缨回国,参加革命的实际行动,其中慕义最切的一位是,刚进入东京振武学校的蒋志清。

  “蒋先生!我们浙江的会党有六七个,反清复明的同志,不知道多少!为什么不成功?就因为方法不对;不是用军法部勒,以致于人数虽多,变成乌合之众;一到紧要关头,不知道怎么样集中力量、发挥力量?这完全吃亏在没有受过训练。我是过来人,这个道理我最清楚。说句心里的话,革命的希望,寄托在你们学军事的人的身上;你决不可以妄自菲薄,更不可以徒逞血气之勇。大器晚成,不争一时。”

  说这话的是浙江金华“龙华会”的首领张恭;秋瑾所倚恃的主力,就是这个会。结果,一事无成!张恭逃出浙江,亡命日本,抚创思痛,感慨万端,所以有这样恳切的忠告。

  * * *

  这位蒋先生大有来历。几百年来深受王阳明、黄梨洲浙东学派的熏陶;有清一代不仕异族、忠孝传家的家风笼罩,他的民族大义血忱,是与生俱来的。

  他谱名周泰,学名志清;后来更名中正,字介石。出生在剡溪九曲所汇的浙江省、宁波府、奉化县的溪口镇。溪口蒋家是大族;他家始祖迁居四明群峰之表的武岭之下时,原是为了避流寇之乱。崇祯殉国,义不帝秦;蒋家子孙没有人肯做清朝的官,三百年孝弟力田,到了蒋先生的祖父才耕读余暇,兼营货殖,创设了一家盐铺,字号玉泰,买卖公道,信用卓著,生意非常兴隆。

  玉泰主人的第二代,也就是蒋先生的父亲,号叫肃庵;这位老先生不坠父风,乐善好施。秉性刚直果毅,善于排难解纷;也喜欢打抱不平,以保护善类自任,在乡党中有极高的声望。

  蒋先生的母亲是肃庵先生的继配,姓王。这位王太夫人,不但是贤母,而且是女中豪杰;二十三岁嫁肃庵老先生,第二年,也就是光绪十三年的阴历九月十五,诞生蒋先生。蒋先生九岁那年,肃庵老先生故世;孤儿寡妇,受人欺凌,而王太夫人保家教子,逆来顺受,表现出非凡的涵养。她读书不多,但听爱子读孝经时,为他解释忠孝之义说:“孝,不是晨昏定省,奉养无亏的表面文章;是要顺意承志,想各种方法去做到父母的希望,这就叫顺者为孝。不过,顺只是孝的开头;移孝作忠,才是孝的结果,也才是大孝。有一天,你能做到这一点,我就心满意足了。”

  因为有这样不同寻常妇女的见解,所以当蒋先生十八岁那年,决意到日本去学陆军时,族人亲戚无不劝阻,而王太夫人却力排众议,多方设法筹集了一笔盘缠,亲送爱子就道。

  * * *

  由上海坐船到东京,一上岸就受到了一个极严重的打击,有人告诉他:没有中国陆军部的保送,是不能进振武学校的。

  那怎么办呢?只有改进清华学校。这不是他的素志;无非暂且栖身。不过,在学业以外,却有一桩极其称心快意之事,他结交了一个生平第一知交。

  蒋先生的这位知交是湖州人,名叫陈其美,号英士。英士先生三兄弟,长兄继承祖业,在原籍经商;他是老二,跟老三其采都在日本学警政。陈英士人如其名,早蓄大志,已经参加了同盟会;蒋先生结识了他,志同道合,自然也加了盟。

  “清华学校,完全不合我的志愿。英士哥,你看我应该怎么样才能达成我学军事的志愿?”

  “照我看,不如回国。”陈英士答道:“现在正办通国陆军速成学校;你不妨去投考。”

  蒋先生听了他的话,这年冬天,束装回国。一到上海,就听说保定陆军速成学校,在各省招生;浙江分配到六十个名额,其中四十六个由文武官员保送,公开招考的只有十四个。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