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高阳 > 石破天惊 | 上页 下页 | |
七九 | |
|
|
不过黄兴、宋教仁与逸仙先生商谈合作的这次会议中,最重要的一个决议,乃是联络各省同志,组织一个新革命团体。由逸仙先生召集,借黑龙会内田良平的住宅开筹备会,到会的共有七十多人;中国十八行省,除了甘肃以外,十七省都有代表,另外再加上日本方面的同志,真正是一个革命大团结的开始。 会议公推逸仙先生主持。在他演说革命的理由、形势、方法,以及所以应该合组新团体的缘故以后,接着便讨论定名问题,首先提出来的一个名称是:“对满同盟会。” “革命的宗旨,不专在排满。”逸仙先生说:“当与废除专制,创造共和,并行不悖。” 因此,定名为“中国革命同盟会”,但这应当是一个秘密组织,所以“革命”字样,对外不必明用,简称为“中国同盟会”;入盟誓词与兴中会无异:“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讨论到此,黄兴发言:“今日开会,原就是为了结会,请大家签名加盟。” “我凭良心签名!”曹埃布尔首先响应。 于是由逸仙先生主盟,各人举右手宣誓;彼此庆贺,自兹新生。然后继续讨论,推定八位同志起草会章,其中有黄兴、宋教仁、陈天华、马君武等人。 半个月以后,留日学生在宋教仁策动之下,借富士见楼开会,正式欢迎逸仙先生;富士见楼相当宏敞,无奈想一瞻丰采的人太多,以致秩序不容易维持,曲町区的警察署,不能不派出大批警察来帮忙。 清廷驻日公使杨枢,接到消息,大感不安;官费留学生公然欢迎革命领袖,似乎“太不象话”。但又不敢轻举妄动;唯一的办法是电告北京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请示处置之道。 覆电未到,而留学界又有了更惊人的举动——中国同盟会已经正式成立,已加盟的会员有三百余人之多;逸仙先生被推为总理。并且决议在各省成立分会。 杨枢忧心忡忡地,无所为计。而就在这时候,北京传来电讯:考察宪政的五大臣,在前门车站被刺。 【第十二章】 筹备所谓“实行立宪政体”,是袁世凯、张之洞所想出来的花样;用意是在欺骗百姓,所以定在十二年以后实行。这十二年中,如果能将‘乱党’消灭,不妨专制如故。 为了装模作样,慈禧太后特为降旨派五大臣分赴东西洋各国考察宪政。这五大臣为首的是镇国公戴泽,人称“泽公”,手掌财政大权,与庆王奕劻是对头。其次是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府端方,以及商部右丞邵英。 于是五大臣派随员、办行装,忙了一个多月,才决定了动身的日期。这似乎是一件大事,朝野各方,都拿它当作话题。浅薄无知的一些士大夫,以为从此可以还政于民,是中国数千年以来所未有的盛举;因而奔走相告,欣喜之色,溢于眉宇。 这些情形看在一位志士眼中,心里便觉得很不是味道。他认为满清亲贵及甘为鹰犬的汉人,此一愚民的狡计,如果侥幸得逞,对革命前途是一绝大的妨碍,必须想办法惊醒大家的迷梦。 办法很简单:霹雳一声天下惊;用炸弹。 此人就是吴樾,字孟侠,安徽桐城人。他本来叫吴越;因为他的一位至亲,曾经为他用这个名字捐过一个监生,他认为已经玷污,所以加木旁改名为吴樾。 吴樾在五弟兄中行四,自幼失母,父亲服官在外,是由二哥带大的;从小好学,也有功名富贵的念头,从十三岁起就年年赴考,但始终未考上一名秀才。 后来家中遭遇变故,抚养他的二哥,一病不起;父亲弃官从商,奔走风尘,而年纪渐长的吴樾,由于新思潮的冲击,以八股猎取功名为耻,从此弃绝“举子业”,只在古文上下功夫。 到了二十三岁,自觉亲老家贫,不该在家乡游荡;于是凑了一笔旅费,由桐城到上海,想找条出路,却苦无机会。其时吴樾有位族人叫吴汝纶,是曾国藩门下治古文的四大弟子之一;李鸿章当直隶总督时,延聘他主讲有名的保定莲池书院。甲午战败,变法维新,各省大书院改为高等学堂;而吴汝纶改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是北方教育界的重镇,所以很容易地将吴樾介绍到他曾主讲过的保定高等学堂读书。 那时的吴樾,虽无趣于以八股猎取功名,但从“正途”上,求得一个“出身”,希望荣宗耀祖的富贵之念,却还横亘在胸中;直到读了邹容的“革命军”,方始大彻大悟,知道非革命,不足以救中国,因而一改往日的作风,从积极启迪民智入手,作为遂行革命之始。 在保定,他联络江苏、安徽两省同学,创办旅保两江公学,又创办了一份直隶白话报,自己担任义务主笔。由这一校一报为媒介,结纳好些革命同志,最称莫逆的是湖南的陈天华、江苏的赵声以及奉天的张榕。 * * * 吴樾日夕盘旋在脑中的,就是“排满”二字,他认为排满之道,不外两条途径,一是暗杀;二是革命。革命需要群策群力,时机未到;而暗杀是个人可以做得到的事,他决定走这条路,选定的目标是满人中的佼佼者,户部侍郎铁良。 但是暗杀虽为个人之事,却也不是轻易之事,赤手空拳,无计可施,首先就要讲求暗杀的技术,谋取暗杀的武器。最初是从日本买到了一支手枪,但又觉得手枪的威力太小,不如改用炸弹;于是由赵声的介绍,结识了兴华会的会员杨笃生。 | |
|
|
虚阁网(Xuges.com)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