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高阳 > 李娃 | 上页 下页 |
六六 |
|
▼第十章 郑徽虽没有死,但恍恍惚惚,成了个半痴的人。 他的肉体和精神都被摧残到了极处。那一顿鞭子,把他的记忆打得寸寸断裂,失掉了做人的凭依;似真还假的往事,游移不定的感觉,使他不知道自己是人,是鬼?是在人间还是地狱? 他没有想到过死——就像他初次发现鸣珂曲和刘三姨家人去楼空时,跳河自杀那样;但也不知道什么叫生趣?只是还有点迟钝的欲望,饿了想吃、渴了想饮。 那残缺不堪、香火久绝的土地庙,原有一群乞儿盘踞在那里,郑徽算是他们的一个新同伴。但这是逐渐才为他们所承认的;最初发现他时,他们的态度并不友好。 “老大!”当他们其中有人第一次看到他以后,向他们的头儿去报告:“不知道谁把个死人丢在这里!” “好像还没有死。”另一个做了不同的说法。 “让我来看看!” 那外号“斜眼儿”的头儿,蹒跚地走到郑徽面前,蹲下身去,微偏着头看了一下,又试试他的鼻息,站了起来。 “死是还没有死。但也快了!”斜眼儿威严地吩咐:“搜搜他身上,有些什么东西?” 口袋里搜出来一些碎银子,腰里找出来一块汉玉玦——那是郑徽的母亲给他的,据说佩在身上可以辟邪;郑徽在李姥家床头金尽时,都还舍不得卖掉它,现在落到了乞儿手里。 在他们,这已是一笔很不小的财富。于是有人起了谋财害命的念头。 “老大!”有人悄悄献议,“弄死他算了!万一这家伙好了起来,要他自己的东西,反而麻烦!” “别作孽!”斜眼说:“他自己会死的。”斜眼儿斜着眼看看郑徽的脚:“那双鞋还不错。脱下来!” 斜眼儿穿着郑徽的鞋,到西市找到专收“黑货”的,把那块汉玉块卖了五贯钱,买酒买肉,回来向大家宣布;休息几天,把钱用完了再去要饭。 这是难得有的假期,乞儿们对郑徽开始有了好感。斜眼儿酒醉饭饱,动了恻隐之心,吩咐手下说:“去看看!那个人回了老家没有!如果断气了,赶快去通知坊里地保:弄床草荐裹一裹,早早送到义家地去埋掉,入土为安。” 被派遣的人去了回来报告:“没有死。”停了一下,又说:“眼睛好像会动了!” “奇怪!”斜眼儿不信,走过去一看,果然,眼珠已能微微转动。 “喂,你姓什么?”有人问。 没有回答,但眼珠又转了一下。 “看来这个人命不该绝。”斜眼儿说:“烧点水来给他喝。” 两三个乞儿,七手八脚找了些枯枝落叶,生起火来,用个破瓦罐,烧开了水,等它凉一凉,斜眼儿喝了一口,含在口里,然后嘴对嘴喂着郑徽喝了下去。 这样有大半碗水灌下去,谁都可以看得出来,郑徽已大有转机了,他的嘴唇现出淡红的血色,头部微微摆动,而最显着的迹象是,他的喉间已能发出轻轻的呻吟声。 “这下活过来了!”乞儿们高兴地喊着。 “喂,你叫什么名字?”斜眼儿问。 郑徽闭上了眼,是不愿回答的表示。“先不问了!”斜眼儿对他的一手下说:“再去煮点粥来!我去找药。” 喂了一碗薄粥,服了斜眼儿讨来的伤药,郑徽开始感到全身酸楚难当;但浑身动弹不得,只是彻夜呻吟着。 乞儿们都让他搅得好几夜不安,然而无可奈何。幸好,伤势一天天地轻了,只不过手足都还无法举动;有那经过的人,看他可怜,都布施几文钱在他身边。 这一来,郑徽对他的“团体”发生了作用;斜眼儿拿一顶帽子和一个瓦缸摆在他身边——长安人是势利的,但也是慷慨的;附近居民都知道土地庙有这样一个十分可怜的半死半活的乞儿,常常拿吃剩下的残羹冷饭,倒在那瓦缸里;或者丢些钱在破帽子里。积少成多,斜眼儿他们很沾了些光。 大概有个把月的工夫,郑徽渐渐能坐了起来,撑一根竹杖慢慢走几步;同时他的记忆也稍稍恢复了,但那只能替他带来万箭穿心般的痛苦,每一想到他父亲在杏园中的神态,马上就像有人一把拉住他的头发,凌空提了起来,气血上逆,满眼金星,额上涔涔地冒出冷汗,惊悸得好半天都不能静下心来。 而大部分的时间他是麻木的,思维在一种无想象的状态中,见到的人与事在朦胧梦寐之间;吃着骯脏的残羹,度着多余的日子。 就是这样一个被剥夺了做人的最低限度的尊严,像头猪样活着的人,却仍旧在许多人的心中占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一个,阿娃,她在回忆和猜想中打发光阴,而回忆和猜想,都是属于郑徽的。 西堂的岁月,当时等闲度过,事后回想,他的潇洒的风度,温厚的性情,隽妙的谈吐,以及那一片默注的深情,真是叫人心醉!而现在天各一方,只能在祈求中相会了。 真的梦见了,她反不要那些梦。她梦见郑徽流落在京洛之间;梦见郑徽为严父所责。梦见郑徽为强盗所杀。每一次都从梦中惊出一身冷汗。 “那不是真的!”她坚决地对自己说。但是郑徽到底是怎么个情形呢?她常常一个人在痴想,最可能的一种情形是,他在常州下帷苦读,准备卷土重来,湔雪前耻。 于是,她陡生无穷的希望,她相信只要郑徽再到长安,一定仍旧会来看她的。 于是,她吵着要搬回鸣珂曲——为了便于郑徽的重来。 “那怎么行呢?”李姥答复她说,“房子是别人的,等我们一退掉,早就赁给别人了。” “我不管。”阿娃撒着娇,“我要搬回平康坊。” “那倒好办。等我好好寻一所房子,重新布置起来;总要胜过鸣珂曲,才不辱没你的身份。” 这话一说,阿娃不肯再接口了。李姥的口风中透露,想在平康坊重张艳帜,这是阿娃所不愿的,朝送熟魏,暮迎生张的生涯,原不合她的本心,既然出了变故,无意中变成良家,便希望就此摆脱;而最主要的是,她想留着“清白之身”,等郑徽重来。说要搬回平康坊,原是为了便于郑徽寻访,却没有想到引出李姥重理旧业的打算,她倒懊悔不该说了这话。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