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柏杨 > 帝王之死 | 上页 下页 | |
子受辛(1) | |
|
|
时代/纪元前十二世纪四〇~七〇年代 王朝/商王朝第三十一任帝 绰号/纣帝 在位/三十四年(纪元前1155~纪元前1122) 遭遇/烧死·国亡 掘墓人定律 商部落酋长子天乙先生把暴君姒履癸先生推翻后,跟后羿、寒浞先生不一样,他不再称夏王朝,而另外建立一个新的政权——商王朝,把首都从安邑(山西省夏县)迁到他的根据地亳邑(山东省曹县)。依照史书上的报导,中国小民确实过了一段好日子。 商王朝立国662年,共31君王,迁都六次。为啥左迁右迁,南迁北迁,好像吃了老鼠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弄清楚真正原因。有人说跟黄河不停闹水灾有关,也有人说可能跟旱灾有关。黄河真是地球上对人类唯一有害的水流,有百害而无一利。而旱灾,正是黄河中游广大地区的特产,中国历史上每逢遇到“人相食”的大旱,中原准是主角。商政府还没有完全脱离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结构,所以也只好搬来搬去。到了纪元前一一九八年第二十八任帝子武丁先生时,他把首都迁到朝歌(河南省淇县)。朝歌原名“殷邑”,因之,对商王朝,人们也称殷王朝,或殷商王朝。 商王朝三十位君王中,虽然有好有坏,有贤明的,有昏暴的,但他们总算保住性命,正常死亡。然而,六百余年是一个漫长的岁月,这个政权终于到了老境。纪元前十二世纪四〇年代前1155年,第三十一任帝子受辛先生即位,就在他手中,把他所赖以活命的商王朝,活活埋葬。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埋葬一个王朝,往往由该王朝的君王,亲自担任掘墓人。呜呼,任何王朝都是庞然大物,如果它们的君王不自己猛砍自己的命根,它根本就不可能死亡。这种特殊的运转,我们姑且称之为“掘墓人定律”,拜托读者老爷,千万留下深刻印象。 子受辛先生是第三十任帝子乙先生的嫡子,而他的同胞哥哥子启先生,却是庶子。原来老娘生子启先生的时候,她还是老爹子乙先生的小老婆,小老婆生的儿子,当然是庶子。后来,她阁下荣升为子乙先生的大老婆——“皇后”“王后”“王妃”“后”之类,又生下一个儿子,就是子受辛。子以母贱,子以母贵,老娘虽然同是一个老娘,却因为送到妇产科医院时的身价不同,生出的儿子身价也不同,这就是儒家系统誓死拥护的经典。至少在这件事上,该经典不但害死了子受辛先生,也颠覆了立国662年之久的商王朝。盖子启先生是一位万众归心的贤明王子,假如他继承王位,商王朝的寿命可能延长下去。可惜,他是“庶子”,没有当君王的资格。 象牙筷子 在老哥子启先生和老弟子受辛先生之间,充分说明宗法精神,这种制度规定,只有嫡子才可以继承帝位,所以子受辛先生虽是老弟,当纪元前十二世纪四〇年代前1155年,老爹子乙先生死掉之后,还是轮到他登极。 子受辛先生登极的那年是几岁,史书上没有载明,我们也无法猜测。帝王世纪赞美他的体力,说他能抓住九条牛的尾巴,倒拖着走。《史记》赞美他的聪明伶巧——聪明得足以使他拒绝规劝,伶巧得足以使他掩饰错误(原文:“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总括一句,曰:“死不认错”。死不认错并不是子受辛先生的专利,政坛上失去宝座或丧失老命小命的大小头目,都具备这种特质。 ——这种特质不仅君王才有,事实上,大多数中国人都死不认错,要想一个中国人认错或改错,那可比逼他从五十层高楼往下跳都难。一个人如果认错改错,尤其面对着激烈指责而认错改错,我敢跟你打赌一块钱,他准不是中国人。中国人的典型反应是:老羞成怒。 前已言之,子受辛先生跟姒履癸先生是一对活宝。姒履癸先生表演的节目,子受辛先生差不多都重复演出。在“托古改制”的引导之下,既然有一对圣人(脓包伊祁放勋先生和恶棍姚重华先生),就必须有一对坏蛋,才能发挥以彼为法,以此为戒的强烈教育作用。姒履癸先生有施妹喜,子受辛先生则有苏妲己,都是拔尖的美丽绝伦女子,而把她们弄到手的程序,也完全相同。 纪元前十二世纪五〇年代前1147年,苏部落(河南省温县)叛变,商政府大军讨伐,苏部落跟六百年前施部落同一命运,抵挡不住的时候,酋长老爷只好把女儿苏妲己女士,献给君王。子受辛先生一瞧苏妲己女士天仙般的容貌,连自己姓啥都忘啦,立即下令停止攻击。 然而,子受辛先生的荒唐,不始于苏妲己女士,而始于使用象牙筷子。在猎象不易的纪元前十二世纪,象牙筷子跟现代镶满钻石的筷子一样名贵。象牙筷子不是孤立的,它有连锁反应。有则故事说,一个人因为拣了一条锦绣裤带而终于家破人亡。盖有一条锦绣裤带,必须有一条绸缎裤子配它。有一条绸缎裤子,必须有一条绸缎上衣配它,和一双光亮干净的皮靴配它。一身高贵的服装,总不能仍住竹篱茅舍吧?只好盖高楼起大厦,高楼大厦里总不能空空荡荡,没有人打扫吧?于是仆从如云,于是黄脸婆被驱逐出境,于是花不溜丢的漂亮姑娘进门,于是马车焉、骡车焉、山珍海味焉、金银财宝首饰焉,一桩桩、一件件,应运而生,最后他阁下把家产花了个净光兼光净,沿街乞讨,想前想后,扑通一声,跳井了账。 最长之夜 一条裤带都能惹起家破人亡,可看出一双象牙筷子的威力,更无坚不摧。子受辛先生的老叔子胥余先生,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叹曰: “用象牙筷子吃饭,就不会看上泥土做的碗,而且还要更进一步用犀玉做的酒杯。既用象牙筷,又用犀玉杯,决不会再甘心喝稀饭、穿短袄、住在茅草篷底下。跟着而来的将是一件件绫罗绸缎,和一栋栋高楼大厦。顺着这种趋势,顷全国之力,都供应不起。远方的稀世珍宝,豪华的起居饮食,都从此开始。我担心的是,何以收摊子乎哉。” ——子胥余先生,是箕部落酋长、子爵,史书称“箕子”。箕部落位于箕山(阳城——河南省登封市),是古史上闻名的地方。黄帝王朝第六任帝伊祁放勋先生曾坚持“禅让”给巢父先生和许由先生,他们当然不敢接受,就逃到那里隐居。而稍后夏王朝第一任帝姒文命先生死后,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伯益先生,同样不敢接受“禅让”,也逃到那里躲起来。 老叔的话果然料中,盖奢侈荒唐,是没有煞车的,一旦起步,除非栽到万丈深渊,便会越奔越快。子受辛先生接着大兴土木,建造“鹿台”——跟姒履癸先生的“瑶台”媲美。鹿台可大啦,用玉石作门,每个房间都像凡尔赛宫,极尽豪华。周围四公里,高三百三十公尺,整整盖了七年才落成。把天下的金银财宝,都搜括到那里,又在巨桥(河北省平乡县)建立一个世界上最大的仓库,储备粮食。子受辛先生深信:既有权、又有钱、又有粮,这政权可是钢铁打成的,任凭谁都动不了他一根汗毛。 | |
|
|
虚阁网(Xuges.com)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