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演义 > 洪秀全演义 | 上页 下页
第二十九回 钱东平挥泪送翼王 林凤翔定计取淮郡(3)


  石达开听得诸将如此议论,其志已决夺几分。忽然部将黄典英自武昌到,力陈川省空虚,宜乘机取之,不可失此机会。石达开志愈决。遂不从钱江之言。先复奏天王:自言此次入川,亦为国家大事,并非离天国而独行也。并奏请调李秀成回驻南京,及专用钱江。又复过钱江,具道己意非因私愤;并言已复奏天王:以李秀成回扎金陵;又劝钱江竭力任事,遂拔队起程,望四川而去。按下慢表。

  且说石达开去后,天王闷闷不乐。钱江又如失去左右手,不觉大叫一声,口吐鲜血不止,因此遂染一病。天王日日到丞相府同候。钱江整整病了一月有余,方才平安。是东王被杀之事,已传遍远近,清兵以为有隙可乘,攻打愈急。武昌一带,赖李秀成设计防敌,清兵不能得志。唯安徽省内,清国鲍超、舒兴阿、李续宾、彭玉麟、杨载福屡次开仗,志在恢复城池,互有胜败。镇江守将杨辅清,是东王的兄弟。当下闻得东王被杀,大怒道:“不杀北王,无以对先兄也。”

  又因天王不议治北王之罪,遂欲举旗,由镇江反攻南京。幸部将温十八颇识大体,力陈非计。并进言道:“如将军果反叛,名既不正;且南京,将军非其敌手,徒取灭亡耳。况今人心,正为东王称冤,而将军反自行背叛,是北王之杀东王全家,益有名。不如待之!”

  杨辅清踌躇不决。猛然想起林凤翔是东王心腹,今统大军在外,须与联络,方为有济。若得林凤翔允肯,则彼由扬、淮一带杀回,吾即从镇江应之,何忧不胜?若林凤翔不允,吾亦不动,然后请诸天王求雪东王之冤,有何不可?想罢,即谓温十八道:“吾今与林凤翔合兵相应。亲眼前无代弟致意之人。敢烦足下亲往江北走一遭,尊意以为何如?”

  温十八允诺。杨辅清立挥一函:无非说是东王受冤,求凤翔念昔日知遇之恩,兴兵问北王之罪等语。温十八领命,辞了杨辅清,星夜望江北进发。

  且说林凤翔平定扬州之后,附近一带州县,望风投顺,军声大震。这日传檄淮安,正待发北,忽军中纷纷传说东王杨秀清凶信,吃了一惊。暗忖军事方自得手,如何一旦有这个变故。派人回南打听,都回复是实。均称东王杨秀清,被害于北王府中,料想此事不错。此时军中各将怕东王羽翼,都被剪除,纷纷传说,疑惧异常。林凤翔深以为忧。即大集诸将,告以:“杀东王者,非天王之意;不过北王竟自行之耳。东王全家受害,在朝廷必有国法伸张,诸君皆无容忧虑。且天王以大权委于吾辈,正惟诸臣是赖。诸君幸勿摇惑,想旬日内必见分晓矣。”

  诸将皆唯唯听令。原来林凤翔素以恩信待人,故军士闻林凤翔之言,皆呼道:“老将军非欺人者,吾等可安心矣。”

  于是军士顿时齐静。林凤翔遂传令:在淮扬交界,扎下大营;将三十六军,分班防守,听候南京消息。又恐清兵乘势攻击,遂每日亲自巡营,抚慰军士。是以清兵虽闻南变,仍不敢攻击。

  那日凤翔正在帐里办事,忽温十八到营,呈投杨辅清书信。林凤翔即请温十八进帐里。寒暄后,当时屏退左右,问杨辅清意见。温十八欲探林凤翔之意,即说道:“东王死于无辜,国人无不称冤者。辅清丞相,欲为兄报仇,其心甚切。屡欲以镇江军反攻金陵,吾以势力不敌,谏阻之。今辅清丞相,专候将军主见,然后定夺。”

  林凤翔道:“君之谏阻杨辅清,乃国家之福耳。若不然,以同室互斗,万一清军乘之,恐举天国之君臣,无葬身之地矣。辅清竖子,不知大事,天下岂可以私愤而为乱国者乎?足下高义,老夫拜服。然吾料辅清之心未已,足下将何以处之?”

  温十八道:“无他,将军若不为之主持,彼即绝望矣。”

  林凤翔道:“非也。吉文元为人,念小恩而忘大义;若与辅清相应,不可不防。”

  温十八道:“探得日前天王以啰大纲领精兵三万,往助吉文元,未知是何意见?”

  林凤翔道:“此必钱军师之计:藉为监军以防吉文元之变耳。彼已预谋至此,设杨辅清无端举事,得不为钱江所擒乎!”

  温十八道:“老将军之言是也。然则今日计将安出?”

  林凤翔道:“东王气焰过重,某屡谏之不从。但东王遭遇,只私恩耳;国家大计,乃公事也。某岂能以私废公耶?烦足下致复杨辅清:毋以私愤坏公事。至于东王之冤,不患无昭雪之日;盖北王之罪,军师必有以处之也。今不见发迹者,不过视东王羽翼举动何如?倘有变故,则留北王为用。否则北王亦不偷生矣。”

  温十八道:“老将军料事如见,令人心服。侍某复过辅清,想亦必闻老将军之言,而自知敛抑也。”

  林凤翔即留温十八过了一夜。

  次日,温十八即专回镇江,见了杨辅清,具道林凤翔之意。辅清道:“老将军之言,吾安得不听?但先兄何罪,乃至全家受戮?此愤如何能消。”

  说了椎胸大恸。温十八以好言相慰而罢。

  且说林凤翔自送温十八去后,即致函钱江:力言东王有罪,不宜全家受害。钱江亦知凤翔之意,立即回书凤翔,极力抚慰:以为事宜缓办,不可操切,以激内变。林凤翔既得钱江的回书,分头又派人函达李开芳、吉文元,勉以顾全公义。那林凤翔素为诸将信服,自然无不听从。是时既立北伐之志,遂督大军由扬州起程,缘高邮湖靠清河,直窥淮安。早有细作报入清军营里。当日胜保,知天国东北两王,互相杀戮之事,屡请琦善兴兵,复攻扬州。

  奈自廿四桥之败,清兵已如惊弓之鸟,尤不敢遽动,故琦善不从。今听林凤翔大军过了高邮湖,直取清河,所以淮安人心,甚为震动。琦善即请胜保商议应敌之计。胜保道:“当杨秀清被杀之时,人心汹汹。金陵之内,十室九惊,某屡劝中堂乘此时机,直攻扬州。然后咨照向荣,会攻金陵。不料中堂不听,已失此机会。今彼乘胜拥至,而吾人反为震动,恐不易敌也。”

  琦善道:“清河乃咽喉之地,彼若先据,淮安亦受敌矣。不如分兵助守为上。”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