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梁晓声 > 雪城 | 上页 下页 |
一 |
|
§上部 第一章 1 忍耐。 几千名接站者忍耐着透骨的寒冷和近乎绝望的期待在他们心中造成的愤怒。 火车站忍耐着愤怒的人们。 种种不安在车站广场上空的宁寂中悄悄流动着……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镇定地俯视着万头攒动的人群……“站长,要不要开探照灯?” “暂时不要……” “治安警察可以出动了吗?”站长思忖片刻,尽量从容地回答:“不必……”随即补充了一句,“站内的可以出动了……”他放下听筒,缓缓坐到椅子上,翻开值班日记,匆匆写了一行字:“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他还想写什么,却难以组织准确的词汇。 广播开始了: “站台工作人员注意,站台工作人员注意,113次列车就要进站了,请作好接站准备,请作好接站准备,请……”站长立刻放下笔,起身大步跨到窗前,凝望广场。他心中对广播员充满了感激。 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火车站,广播员的声音都永远是那么一种职业性的,那么一种缓而慢之的,那么一种能够安定人心的语调和节奏。每一个国家的国徽和国旗是不同的,但所有国家所有火车站的广播员,却仿佛就是同一位可敬的女性,一位熟谙世界各国语言的女性。 感激她们那种至亲至爱的声音! 我们的地球上没有一个火车站的广播员是男性,正说明在火车站这种地方,人类的心理是多么需要那种温良的、至亲至爱的、女性的声音来安抚。 火车站是人性的磁场。 A市火车站女广播员的声调是优雅沉着的。然而全体站台工作人员一听到,还是紧张地从各处迅速跑到站台上,肃立在安全线以内,如同组成“散兵线”的士兵。 出站口预先得到站长的命令,绝不放入一个接站者。站台上除了那道蓝色的“散兵线”,再无他人,呈现着一种类似戒严的空寂情形和防备状态。 113次列车并非什么极端重要的军列,亦非中央高级领导人或秘密来访的某外国元首的专列,车上更没有足以危害一座城市的可怕的瘟疫传染者。 它是历史的债车。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四十余万知识青年,东北广大地域内近百个农场的知识青年,分散在无法计数的东北各农村的插队知识青年,所有这些在十年动乱中被城市抛弃或抛弃了城市的知识青年,这些当年“堂吉诃德”式的或被哄上被骗上被硬推上历史“游艺车”的“红卫兵”,开始了如钱塘江潮般迅猛的大返城!113次列车,是为他们临时增加的车次。可以认为它是返城知识青年们的专列。他们的人数加在一起,少说也有八九十万。 相当于一个中小城市的迁移。它首次运行即将抵达A市。它已晚点十三小时,毫无疑问还将继续晚点下去。鬼知道它什么时候才能到达终点站上海!A市是它运行中的第一大站。在此站,它将撇下两千多名知识青年。另有一千七百多名几天前乘其它车次抵达A市的知识青年,正如丧失了编制和纪律的溃军败旅,蚁群似的拥在车站大楼内,期待着转乘知青“专列”兼程南下。他们早恨不得插上双翅飞回各自朝思暮想的城市。他们由于不情愿而没办法的滞留,耐性崩溃瓦解,盲目的怨气和怒气达到顶点,随时欲寻找机会发泄。这种怨气和怒气,已不复是千百少男少女缺乏磨炼的急躁情绪,而是成熟了的一代人长久积压的委屈和愤懑。 从哪一天起他们开始产生了这种心理? 这个研究兴趣留给社会心理学家们吧! 可以认为是他们当年或自愿或被迫地离开城市那一天,也可以认为是他们或留恋或诅咒着离开东北广大土地那一天。 谁也无法在历史的某一页上准确记载下这一天的日期,只有他们每个人自己心中清楚。 蚁聚在车站大楼内的一千七百多名知识青年,使每一个车站工作人员都切身感受到了威胁的存在。车站大楼内仿佛四处堆集着易燃物和爆炸品。车站工作人员对返城知识青年们畏而避之,唯恐与他们发生磨擦。一次微小的磨擦,也可能导致一场难以平息的骚乱,使这北方铁路线上的大枢纽站瘫痪掉!站前广场的几千名接站者,有返城知识青年们的父母,有他们的兄弟姐妹,有他们各种关系的亲人。 有的竟举家而来。十一年前,他们送走的是孩子;十一年后的今天,他们将迎接的,是孩子的爸爸和妈妈,是须眉男子和老姑娘。十一年前,他们是在站台上送别,耳畔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口号歌声此起彼伏;十一年后的今天,他们却在站前广场上迎接,没有红旗飘舞,没有标语招摇,只有漫天飞雪!好一场大雪!下了整整一白天,仍在下。在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这个夜晚,纷纷扬扬普天降落。它仿佛要掩盖住什么!十一年前历史轰轰烈烈地欠下了债。 十一年后的今天,时代匆匆忙忙地还这笔债!无数木牌高低参差地举在黑鸦鸦的人头上,写着各种各样的字句:“毛毛,出站后到这里!” “张晓军,爸爸在此!” “孟丽芬,二哥接你来了!”天气格外寒冷,零下三十一度。西北风从人们头顶嗖嗖刮过。 几千名接站者跺踏双脚,其声犹如百面军鼓乱擂。坚硬的大地震颤着!接站的几千人,比车站大楼内的知识青年们更焦急,更愤怒。 因为他们在风雪之中,严寒之中。车站大楼的各个门都有警察把守,没当日的火车票不许人内。事实上,车站大楼的容人量确已超“饱和”了。 出站口的铁门从里面锁着。铁门内,几名铁路工作人员,袖着双手,泥胎似的僵立不动,对千百人的咒骂声充耳不闻,钢网将他们和接站的人群隔开,使他们多少获得一种安全感。 “接站的同志请注意,请让开出站口前的道路,以免阻挡113次列车的乘客出站……”广播员至亲至爱的,燕子呢喃般的声音,在广场上空悦耳地回荡着。广播员是很懂得一点心理学的,她不说“返城知识青年们”而说“乘客”,希望不寻常的事情,变成寻常的事情。 但这毕竟是不寻常的事情!十一年来笼罩着千家万户的忧愁,一旦被历史的巨笔果断地画了一个句号,对知识青年和他们的父母及亲人们所造成的冲击力,是强大而又猛烈的。他们面对事实,却仍半信半疑,好像错过了今天这个日子,明天事实就会变成梦幻或泡影似的。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