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穿越·宫闱 > 红尘尽处 | 上页 下页 |
四四 |
|
康熙的上两位皇后都是明理人儿,加上太皇太后、太后知道皇帝的难处,所以都逼着妃嫔们节俭度日,裁减宫人、停选秀女,赏赐也是些小物事,不像前明动辄赐物万段、赐银千两;三藩乱起的几年,后宫每年只能花三万两,一个亲王一年也有一万八千两俸禄,三万多两要养后宫,实在也是捉襟见肘;就是到了现在略为富足了,后宫每年的开销,也都压在五万两白银以下。 “朕真是个穷皇帝……”康熙看着经过的几个破旧殿宇说,肩舆悄没声地穿过东六宫地,走过茶库、南果房,宁寿宫里早已接到康熙要来的消息,都点起了灯来迎接。宫道上,石刻的灯座里燃着橘红的火光,将轿夫们的影子投射在红色的宫墙上,宛如鬼魅。 肩舆停在苍震门边,康熙怕惊扰了太后,一向都在宁寿宫偏门的苍震门就下来,步行进去请安。 人们看见康熙进来,正要通报,被康熙制止,他轻轻走进,听见皇五子胤祺的声音,正在背诵文章,挑帘一看,太后歪在炕上,翻看着窗课本子,胤祺站在太后身前,背着一大段满文文章。太后听见声音,抬头一看,笑着说:“皇帝来得正好,快来看看五阿哥的功课,今儿师傅夸他,说他在兄弟里说国语说得最好呢!” “给母后带大的,哪能有不出尖的呢?”康熙赔笑着说。 “阿玛吉祥。” 胤祺打了个千儿,康熙吩咐他免礼,拿了他的几本窗课本子一看,几乎都是满文、蒙文的文章,只有半本是汉文。康熙心知这是太后的意愿所致,太后在公开场合绝不说满汉分际,但是在私下里却严守满汉大防,不是太后亲养的皇子,太后不管,但胤祺是太后带大的,从小就教满蒙语,只让他粗识汉文而已。康熙自然明白这是要阻碍孩子发展的,只是他更明白这是太后对满汉大防的坚持。若是反对,必使太后伤心,与其如此,倒不如让胤祺顺着太后的意愿长大,横竖胤祺本就不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但是他心地淳朴,若是能保留着祖宗们的生活方式与态度,也未必不是好事,所以康熙并没有干涉太后的教育。 “你的国语学得不错啊!流畅通顺,不枉你皇妈妈教你疼你。”康熙和蔼地说。 君子抱孙不抱子,只有太子因为自幼失依的缘故,才多照顾些。其余的儿子,康熙都一视同仁,胤祺很少在他跟前,一年说不上几句话,因此康熙此回显得十分可亲。 胤祺眨了眨眼睛,谢了父亲的夸赞,要硬装着谦逊,可是掩不住开心的神情。康熙微笑了一下,拈起旁边的一颗梨:“拿去让人削给你吃吧!” “谢阿玛的赏。”胤祺又打了个千儿,双手接过梨,正要走开,又跑回来对太后说,“妈妈,这梨能不能给英英吃?” 妈妈,就是满语中的祖母,也有人叫太太,不过进关之后,太太便成一种对贵妇人的称呼,大多是下对上,或者自称“我老太太”如何如何。康熙早先生的孩子们,因为制度还不严谨,所以对于父母、祖母的称呼都跟一般满人没什么两样,后来的孩子们则受了比较多拘束,对于天伦之情,也就淡薄许多。 “英英体热,梨子性凉,吃不得。”太后笑着说,英英是康熙的第十二个女儿,德妃乌雅氏所出,是四阿哥的同母妹,也养在太后宫里。 “你这做哥哥要让梨?”康熙赞赏地看了胤祺一眼。皇室中,手足之间常常你争我夺,作为父亲,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情形。胤祺捧着那颗梨子点点头,康熙又拿了一个桃子,“拿去给小十二吃。” “谢阿玛的赏。” 胤祺欢天喜地地去了,太后欣慰地看着这父子二人:“皇帝,我看着你们父子和乐,心里熨帖,你在孩子面前,总是板着脸,把孩子调教成了臣、不是子。” “母后……儿子何尝不想抱抱孩子们,可是,不成啊……”康熙长叹了一声。 “怎么?还有人挡着你?” 康熙摇头,翻看着窗课本子,上面是五阿哥练习写的奏折格式,“臣,胤祺跪陈……”他的手指划过那个臣字:“因为他们都注定要是臣,儿子太疼他们,没得让他们和他们的娘上头上脸,太子这没娘孩子就要吃亏……母后,不让太子委屈,将来登基就不会找兄弟们算账,儿子这也是要保全他们哪!” 太后收了窗课本子,握着他的手,长长一叹:“你……多难呀……” 第十三章 畅春园 康熙二十八年夏 刚南巡回来,安排了安亲王的丧事,因为太后身体不适,康熙怕是紫禁城太闷,亲自护送太后前往京外的畅春园,月底再接太后回宫;随即马不停蹄前往顺治皇帝、孝庄太皇太后与两位皇后的陵寝谒陵,前后五日,才又回到紫禁城;回宫后,他开始将各级中高阶将领升迁、移防,将全国军力秘密集中往古北口、喜峰口等中原通往蒙古的必经之地。 此时,西北、东北都有了微妙的变化,西方的喀尔喀蒙古因粮食缺乏而求援;在喀尔喀的更西边,屯兵在额鲁特蒙古的噶尔丹蠢蠢欲动,几次试探清廷的深浅;而东北的尼布潮正在签订清与颚罗斯的国界协定,由大学士索额图亲自带人去谈判,要把国界确定下来、给点好处,免得颚罗斯与噶尔丹勾结。 在国内,直隶、山东、河南等省大旱,康熙出正殿、居偏殿,每天只进两餐素粥,向上天表示自己德行有亏、自我反省,以求降雨解救百姓;时节交替之际,许多京官的家乡父母死亡,就连尚书、经筵讲官等皇帝近臣也都纷纷丁忧守制;满洲龙兴之地的奉天,则因为游手好闲的满人太多、治安败坏,而牵扯出有关旗务整顿的问题。 康熙忙得无法落座,每日巳时去给太后请安,也是匆匆来、匆匆去,等到六月大局底定,才稍微清闲了点。太后便想回到畅春园闲居,康熙对自己一手建设的畅春园,本就存着比紫禁城更深的感情,很快就吩咐众人,搬回畅春园居住。 畅春园在北京西北角一片平原上,这里的地势柔和,平原西边是绵延的玉泉山、西山与香山,一条清河在畅春园上方蜿蜒流过,支流万泉河则往下注入北京城中,沃野平畴、澄波远岫。这柔美平顺的地形从风水上看来,正是兴隆昌盛的表征。皇家的园林,在建筑前就不知请多少风水堪舆大家看过,就连园里堆砌的大小太湖石、亭台楼阁,也没有一处不是好风水。 康熙二十二年那次往古北口避暑后,隔年,首次南巡,回京时同时带回一批江南园林的图样,选定了明代的清华园原址,在上面建筑畅春园。 在建筑的过程中,康熙破格拔擢了一位年轻工匠雷金玉。在畅春园正殿三经九事殿上梁时,康熙亲临观礼,但是楠木大梁却因为尺寸不合,装不进卡榫,康熙越看越不耐烦,脸色也越发沉重。此时,打下手的雷金玉自告奋勇带着斧头爬到梁上,相了相,砍了几斧,尺寸对上,大梁安稳地落进卡榫中。 康熙很欣赏这小工匠的胆量,亲自召见垂询,并将带回来的图样拿给雷金玉看,发现他除了工艺纯熟外,还具有独到的眼光与美感,便赏了他七品官,封工部营造所长班,也就是所有皇家工程的总建筑师。 雷金玉长在南京,对于江南园林特色比北方工匠更清楚,他没有辜负康熙的厚望,将畅春园融入了江南的圆润秀美与北方的朴实简洁,更得康熙喜欢,人称“雷长班”,因此民间有句话说:“上有鲁班,下有长班,紫微照命,金殿封官”,后来掌管了样式房,人称“样式雷”。雷氏一门八代全都替皇家效命,后来的避暑山庄、圆明园、颐和园、东陵、西陵……等不计其数的皇室建筑都出自雷氏之手,这是后话不提。 康熙这回在南京逛了几圈,等到再见畅春园,觉得更加可爱,南巡回来那一阵忙得翻天,没空细细观赏自己的这处别苑,这次来到畅春园闲居,吃饱了饭,让人叫了雷金玉来给他说说最近盖的几处小院。 雷金玉匆匆赶到康熙的住处清溪书屋,见康熙背手望着不远处的湖泊,连忙请了个双腿跪安:“奴才雷金玉,恭请主子圣安。” “良生啊……”康熙很亲切地喊他的字,微笑着叫他起身,“你领朕去看看新盖的太朴轩。” “奴才遵旨。”雷金玉领着康熙走过一段段游廊,这些游廊没有雕栏画栋,朴素地呈现了木材本身的色泽,他问康熙,“主子,前些日子,太子爷问这些游廊是不是要加点彩饰,奴才想,这样看起来也确实太素了,您看?”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