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时尚阅读 > 隐士大风流 >


  叩马而谏

  他们决定投靠一个圣人,这个人心地非常善良,对老人非常好,在他的部落建立了很多敬老院,去投靠他,去他的地盘安度晚年应该没错。

  这个人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西伯侯姬昌先生,他齐大智慧与大忍耐于一身,成功的钓到了姜子牙先生,在被纣王囚禁的日子里,被迫吃下纣王用他亲生儿子的肉烹制的肉汤,据说他吃下去后,大吐特吐,吐出来的东西变成了小白兔,向老爹拜了一拜,就蹦蹦跳跳的走了。姬昌先生后来靠献美女从监狱里逃了出来,出来后就与纣王对着干,虽然他没有亲自报仇雪恨,但他的儿子姬发先生是好样的,替老爹报了仇。纣王自焚后,姬发先生向已经烧焦了的尸首连射了三箭,还不解恨,又用剑把尸体砍成数段,砍下脑袋,悬挂到大白旗上给老百姓砸鸡蛋。姬昌先生死后,被追称为“周文王”。

  姬昌先生还没有死的时候,他领导下的周部落驻扎在陕西岐山一带,从孤竹到岐山可谓千里迢迢,古时候又不像现在这样,没有飞机火车可作,他们又老了,骑不了马,只好步行。于是,兄弟俩一边游山玩水,一边跋山涉水,走啊走,也不知道走了多少天,终于走到了陕西岐山。

  可是 ,当他们脚步刚站稳的时候,一个不幸的消息向他们传来,这个消息足以要了他们的命。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事情会是这样的结果。当他们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原本打算返回孤竹国,但是他们最终决定为了自己的志向以身犯险。

  于是,一个震撼人心几千年后依然感动孤独二少先生的场景上演了:当时伯夷叔齐兄弟还在路上,周武王姬发先生也在路上。伯夷叔齐兄弟是势单力薄的两个老朽,而英姿飒爽的姬发先生骑着高头大马,身后跟着几十万大军,他正准备前往朝歌,讨伐纣王。伯夷叔齐兄弟鼓足了勇气,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挡在姬发先生的面前,勒住马的缰绳,激动的说:“你刚刚死了老爹,还未安葬,就大动干戈,你这样做算是孝顺的儿子吗?不管怎么说你都是纣王的臣子,可你却以臣子的身份谋害国君,你这样做算是仁吗?你这样不仁不孝的人有什么资格统治老百姓呢?纣王残暴,但你敢打保票你以后不会像纣王那样残暴吗?”

  伯夷叔齐兄弟说出的这一番话,司马迁先生称之为“叩马而谏”。姬发先生听了兄弟俩的一番话,一愣一愣的,不知道如何作答。而他的侍卫早就看不惯了,你们是从哪里冒出来的糟老头子?竟敢如此对大王说话!不容分说,拿着长矛就向兄弟俩刺去。眼看兄弟俩就要一命呜呼,这时候一个人站出来,大喝了一声:“住手!”

  这一声威喝挽救了伯夷叔齐的老命,发出这一声威喝的人也是一位老头,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不怕打战却怕老婆的周朝开国元勋姜子牙先生。

  姜子牙先生对姬发先生说:“大王,这两个人千万不能杀啊,听说他们是很讲仁义的人,杀了他你就失去了仁义,失去了仁义也就失去了老百姓,失去了老百姓就失去了天……”

  姬发先生大手一挥,不耐烦的说:“够了够了,别罗嗦了。不杀就是了。”

  于是大军继续前进,伯夷叔齐兄弟太渺小,在当时的人看来,他们此举简直荒谬至极。武王革命,替老百姓除害,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举双手双脚赞成都来不及呢?你这两个糟老头子跑上去瞎掺和什么?这不是给脸不要脸没事找事吗?

  离开的时候,姜子牙先生意味深长的看了伯夷叔齐兄弟俩一眼,但姜子牙先生费力不讨好,他得到的是兄弟俩的白眼。在他们看来,讨伐纣王,如果姬发先生是主谋的话,那么你姜子牙先生就是帮凶。别以为救了我们就脱离了干系!

  于是历史上一个极具争议性的问题遗留了下来:伯夷叔齐兄弟叩马而谏是对还是错?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下面这两个问题:姬发先生为什么要讨伐纣王?伯夷叔齐兄弟为什么要叩马而谏?

  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吧。这应该是小学六年级学生就可以回答的问题,姬发先生可不是吃饱了撑着,把战争当成过家家游戏。姬发先生讨伐纣王,因为纣王被一个美丽的女人搞晕了头,分不清东南西北了,把国家搞得一塌糊涂,老百姓叫苦不迭。这个美丽的女人就是妲己女士了,传说她是狐狸精变的。这位妲己女士到底有多美?举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

  商朝灭亡了,纣王被烧死了,怎么处理妲己女士呢?据说她想靠美色诱惑老年才俊姜子牙,可惜她用错了对象,如果换做纳兰秋先生这样的青年才俊会有可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可是姜子牙先生已经老啦,心有余而力不足啦,于是他决定把妲己女士斩首。

  在刑场上,妲己女士哭得一支梨花春带雨,那勾人心魄的媚眼,那风情万种的身段,那肝肠寸断的哭声,使得刽子手全身酥软,连握刀的力气都没有啦,换了几个刽子手都是一样。姜子牙先生只好亲自前往,可是他阁下也被妲己的美貌弄得头晕目眩。最后,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用一块黑布把妲己女士的花容月貌遮盖起来,眼不见心不乱,然后举起刀,咔嚓一声,玉头落地,一代妖姬,从此魂飞魄散。

  商朝就是这样被一个女人搞跨的,这是当时很多人的观点,但是妲己女士却叫冤,为什么一把掌全打到我的脸上啊。明明纣王自己是个色鬼,要怪就怪他自己好了。不管怎么说吧,基于以上背景,民众的舆论都倒向讨伐纣王这一边,他们关心的不是讨伐不讨伐的问题,而是讨伐快不快的问题。老百姓都恨不得把纣王碎尸万段。

  我们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伯夷叔齐为什么要阻止武王伐纣呢?这可不是小学六年级就可以回答的问题,即使现在的博士后也未必能够回答得出来。姬发先生不是吃饱了撑着,伯夷叔齐兄弟也不是吃饱了撑着,他们既没有疯,也不是神经错乱,更不是老年痴呆症发了,其实他们的心里比谁都清楚。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反其道而为之?

  纳兰秋先生认为,伯夷叔齐兄弟反对的并不是武王,武王是一位英明的君主这已经是大家的共识,他们反对的是以暴除暴这种方式。他们已经意识到,权力是一切祸害的根源,尤其是没有任何管束的权力会导致人性的丧失,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是一场流血冲突,为了争夺王位,父子反目,手足残杀,有多少无辜的生命死于非命。

  正是看不惯这种争权争国所带来的灾难,伯夷、叔齐兄弟才以实际行动来实践他们的理想,让权让国,所以他们都不当国王。伯夷叔齐兄弟希望社会有序的发展下去,即使到了非改朝换代不可,也可以用温和的方式进行,不要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是一场大毁灭。今天武王伐纣王,但谁能保证武王或者武王之后在权力的驱使下不会变成另外一个暴君呢?变成暴君之后,另外的人又用暴力推翻暴君的统治,然后过些时候又被别人推翻,如此恶性循环,社会还有什么进步可言?

  然而当时有这种思想的人,除了伯夷叔齐兄弟再无他人,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他们的反暴力思想是很有价值的,在以暴除暴的模式下,自西周后,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没有进步,只有倒退。伯夷叔齐的思想超越了前人,没有人理解他们,所以司马迁先生把他们比喻成独孤的竹子。

  好在他们并不是孤军作战,伯夷先生有弟弟做伴,叔齐先生有哥哥做伴,在彼此的鼓励下,他们越战越勇,最终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