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时尚阅读 > 梅朝荣品诸葛亮 >
三十九


  唯我独尊

  诸葛亮跟随刘备,以军师身份帮助刘备打理军务,出谋划策。他也是一个门客,只是他这个门客待遇好些。同在一个屋檐下混饭吃的人很多,为了能给自己多分一杯羹,相对别人则会少得一杯。利益呈现如此明朗,自己这杯如何安全到达自己手中,一个直接有效的办法---排除异己,打破掣肘。这就是为什么诸葛亮和李严同为刘备托孤重臣。为什么后来李严被贬,诸葛亮却留下"鞠躬尽瘁"的美名?

  "政客"一词用于描述那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为达到个人政治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人。政客往往是政治活动中的阴谋分子、两面派,甚至是政治野心家。现代社会对于政治上以利己为目的和手段的肮脏的政治掮客称之为政客,他们往往目光短浅、私而忘公、冷酷狡诈,因而此称呼有鄙薄、蔑视之意。

  在一定意义上,政客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他们的活动和作用尤为突出,其表现形式也最为完备,政治成为政客手中的玩物,他们能对政府的决策活动施加相当大的影响。但作为一个群体,他们在春秋战国已成批出现,不过当时不称政客,而是称之为门客。司马迁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对他们做过惟妙惟肖的描写:"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帮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刘备入主蜀地后,其统治集团主要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荆州集团,由刘备自创业以来的原班人马组成,如: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其二,是益州集团,由刘璋手下投降人士组成,如:李严、彭羕等。两大集团人员组成分别明显。

  可以说诸葛亮和李严政治生涯的转折点都是白帝托孤。他俩能成为托孤大臣,是因为其他可以托孤的人都不在了。刘备东征之前,庞统、法正、关羽、张飞、黄忠就已然先后亡故。东征失败,荆州出身的将军张南、冯习战死、荆州名士马良遇害、刘璋时期益州主簿黄权被迫投降魏国。在章武二年,声望和资历甚高的司徒许靖、尚书令刘巴,以及骠骑将军凉州牧马超和刘备的小舅子、安汉将军糜竺也都死了。蜀国可以说再也没有比诸葛更有名望和资格承担托孤重任的人选了。

  庞统的战略思路与刘备苟安蜀中的意图不谋而合,因此在刘备心中,庞统的地位远高于诸葛亮;法正为刘璋叛将,为刘备取蜀立下汗马功劳,其重点也在益州,故刘备对法正的信任也远非诸葛亮可比。但庞统战死,法正早逝,与法正同为刘璋叛将,曾在刘璋手下任成都令且"复有能名"的李严显露出来。他在白帝托孤之前只是辅汉将军,章武二年刘备战败后,先把他叫到永安,拜尚书令(当时刘巴已死)。章武三年,刘备病重托孤,"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三国志》记载李严的事迹很清晰。李严素来深受刘备器重,自归降刘备,便拜为"裨将军";"成都既定"后,又"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建安十八年(章武二年),李严"率将郡士五千人"击退夷人,于是"加辅汉将军,拜尚书令";刘备临终时,"(李)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为中都护"---"从'兴业'、'辅汉'这两个将军号可以看出,李严在刘备心目中是占有相当地位的。"

  刘备如此安排是有他长远目的。前时魏延镇守汉中;诸葛亮留守成都;此时让李严"留镇永安"。三人权力均衡。易主之时能够平稳过渡。同时看出刘备对谁都是不放心的。从这种安排上看,是想由诸葛亮管理内政,而李严统率军队,且二人分处两地,互相无法干预,可见其用心十分良苦。

  诸葛亮本人也很清楚刘备安排李严和他共同辅佐刘禅的目的,是利用李严来制衡他。因此为了保证他对蜀汉政权的操控性,他是绝不会允许李严这样一个能在政治上对自己形成威胁的人,进入权利中心和掌握军事实权的。所以,他除了一直制止李严进入成都这个政治权利中心外,已经在开始北伐前又进一步地发动了削弱李严的实质性行动。作为仅次于诸葛亮的尚书令,又是两名托孤重臣之一的李严,却只被他弃于远离权利中心成都、名不见经传的偏僻之地---江州。这样实际产生的后果,就是导致象北伐这样大的军事行动,完全没有李严这个被刘备遗命"统内外军事"的托孤大臣说话和发表意见的份。蜀汉前后三次北伐这样重大的行动,诸葛亮都没有一丝让与他并列为托孤大臣李严参与的做法。诸葛亮一直以来都在排挤着李严。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出来耐人寻味的举动,对刘禅说:"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些话的目的和指向,也就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诸葛亮返回成都后,辅佐刘禅即位。刘禅当了皇帝后,打破了刘备预计,他把一切事务全部交给诸葛亮管理。此后诸葛亮的权力逐渐膨胀,达到权倾朝野。诸葛亮为人独揽大权。为了进一步掌权,他设计了一个夺权计划---发动战争,连年北伐。

  诸葛亮利用北伐先夺取了李严的兵权。后又命李严在汉中负责后勤供应。后勤供应是很棘手的差事。诸葛亮连续发动战争,蜀国经济已处于疲敝状态,物资贫乏。诸葛亮让李严负责后勤,实质是给李严出难题。李严未及时筹集到粮草,便写信给诸葛亮说皇上命令退兵。诸葛亮退军后,他又欺骗朝廷说此次退兵是为了诱敌。当诸葛亮回来后,他又故作惊问:"军粮已经够用,为何突然退兵?"这也可能是李严想要扳倒诸葛亮,故意设计,不料想计谋破绽太多,反而让诸葛亮抓住把柄。

  另一种解释是诸葛亮故意为之,矛头直指李严。李严获罪一事本身也很有疑问,以李严托孤大臣的资历,虽然不比诸葛亮,怎么会犯下这种错误?就算真的因为大雨误了日期,也不会想出这种明显会授人以柄的低级圈套吧?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