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时尚阅读 > 包在纸里的火 | 上页 下页
二九


  那个时候,报社内外都流行一个词叫“深度报道”。关于这个词的解释多种多样,有人说它的意思是指记者应该提供更多的背景资料,以便读者更全面地理解新闻事件,也有人说它的意思是指记者对新闻事件的调查应该更深入一些,除了描述“是什么”还应该解释“为什么”……无论别人怎样理解,对于记者来说,它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多走几步”:只有走得比别人更远一些,才可能写得比别人更深入一些。

  这是记者这个职业的生存法则之一:读者是他们的客户,如果客户说请告诉我多一点再多一点,那么他们就得走远一点再远一点。

  当然,这样说起来简单,想要做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萧原之所以能够做到,我想,大概是因为他总是有一些特别的办法。

  在《北方时报》里有一本定期印刷的小册子,它叫《采访背后》,里面记录的都是那些记者的经验之谈。在讲述自己的采访经历时,他们大都会描述自己当时面临怎样的困难,而他们又是怎样灵机一动克服了那些困难的。萧原也在这本小册子里发表过一些文章,我觉得有必要记录下来与你分享。

  有一篇文章的标题叫作《900级台阶》,它有关于一起桥梁跨塌事件。那是一座人行天桥,它刚刚建成不久就塌了,当时有30多个行人正在桥上走路,其中包括十几个小学生,桥一塌,他们都掉了下去,塌掉的桥还压瘪了正在马路上正常行驶的七辆小轿车。在萧原后来所讲的故事里,为了找到某个清楚事故桥梁建设过程的知情人,他在对方居住的小区里奔波了一整天时间。

  那个小区里一共有600多个门牌号,但萧原并不了解知情人住在其中的哪一间,而他所找到的小区居民全都表示并不认识他要找的人。最后,他选择了挨户寻找的办法。为此他按错了许多门铃,有几次他被当作推销员而遭到斥骂,还有几个戴着红袖标的老头老太把他当成了小偷并且对他进行了盘问,直到他亮出了记者证。

  当萧原按过200多个门铃、累计爬了900多级楼梯,体力和信心都差不多消耗到了极点的时候,他决定最后再按一次门铃就放弃这个任务——就在这个时候,他苦苦寻找的那个知情人突然打开了房门。凭借对方的指点,萧原揭露了事故桥梁在建设过程中的腐败行为。我相信,促使知情人开口说话的,除了他自己的良知之外,还有萧原踏破铁鞋的努力和他大汗淋漓的样子。

  另一个故事有关于一起少年自杀事件。在那个故事里,那个少年由于不堪父亲的苛责选择了离家出走,当他的父亲在河岸边找到他的时候,他曾与父亲对峙了十几分钟。那个父亲以为他的厉声斥责可以使儿子回头,没料到儿子真的跳下了河。

  萧原赶到河岸边的时候,跳河的少年刚刚被人从水里捞上来,躺在地上奄奄一息。一群路人围了过来议论纷纷。有人打了120急救电话。在医生赶到之前,一群记者赶到了,他们围住那个看上去失魂落魄的父亲,七嘴八舌地提问。但那样的情形下,那个父亲并不想回答任何问题,他不断地挥手不断躲闪。

  萧原本来也想去找那个父亲问几个问题就回报社交差,但他最终并没有这样做。他向躺在地上的少年走过去,他趴在地上,犹豫了一下,就开始口对口地给少年做人工呼吸。尽管这样的努力没能换回少年的性命,却使那个懊悔的父亲无比感激。后来他只接受了萧原的采访。他详细地向萧原讲述了这一场不幸的来由,并且希望用自己的例子劝诫天下的父母不要逼子女太甚。

  也许你还记得那年中秋节发生在城北某个KTV里的那场大火——70多个在包厢里准备彻夜“欢唱”的男男女女最终也没能活着离开火场。在《北方时报》上报道这场灾难的记者就是萧原。在当时赶到现场的几十名记者中,只有萧原突破警戒线进入了火场。

  萧原在《采访背后》里说,帮助他突破警戒线的是一套消防服。听起来有点奇怪,但萧原的确有一套消防服。我也不知道他怎么会有,总之他有。我所知道的是,萧原每次外出采访时都要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背包。它就像是个小小的衣柜,里面不仅有消防队员穿的消防服,还有医生穿的白大褂、建筑工人戴的安全帽等等。

  这个可疑的“消防队员”骗过警察进入火场之后,看到几个消防员正拿着高压水龙向高处的起火点喷射。当他发现其中一个消防员显得体力不支时,就接过了高压水龙,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根本握不住它。它失去了控制,喷出的水柱把那个刚刚走到一旁准备休息片刻的消防员射倒在地上。当萧原坦白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以后,消防员们并没有生气,相反,他们还对这个不惧危险的记者表现出了友善。

  萧原的冒险获得了回报:在消防队员的帮助下,他率先披露了这场火灾的起因,并且通过火场中遗留的一些证物,向读者暗示这是一起人为纵火案。最终,警方的调查证实了他所暗示的事情。

  我想,在《采访背后》所记载的那些小故事里,最精彩也最能表现萧原智慧的,是对那场矿难的采访。我相信,那些读者之所以把票投给了萧原,大都是因为他们看过报道之后感到震撼。

  在报纸上,就像交通事故和火灾一样,矿难也是一个老话题了。那些通往地下的矿井不仅能够贡献煤和各种矿石,还能够“贡献”死亡率。根据我的经验,在这个城市的郊区,矿难的高发时期大概是每年的第二季度。在那几个月里,你总是能从报纸上看到此起彼伏的矿井坍塌的消息,多数消息里都能看得到死者,他们是非法开采、过度挖掘和简陋的安全保障设施的牺牲品。

  多少年来,关于矿难的报道内容大致相同,塌方、透水或者瓦斯爆炸等等,不同的只是死亡人数,它们在报纸上不断变化,有时是个位,有时是十位,有时是百位……直到你对它们感到麻木。

  至少在开始的时候,萧原经历的这场矿难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的故事梗概就像以往有关矿难的报道中所告诉你的那样——煤窑塌方,几个矿工被困井下,各部门组织救援工作——直到萧原介入。

  萧原赶到的时候,警察已经把所有“闲杂人等”拦在离事发矿井二十多米的警戒线之外。毫无例外的,萧原也被列为“闲杂人等”。但半个小时后,他突破了警戒线,并且出现在矿井里,与十几个参与救援的矿工们一起“作战”。

  你问我萧原是怎么做到的?很简单,在那半个小时里,他摇身一变,成了一名“矿工”。

  当一个路口被堵住的时候,有一种人会站在那里徘徊,而另一种人会离开那里去寻找新的出路。萧原属于后一种人。当他发现自己无法通过警戒线的时候,就转身离开了。他没有去换衣服,因为他的背包里并没有矿工的衣服。他要去四周看看还有没有别的无人把守的入口,结果他并没有找到,但他找到了矿工们所住的工棚。碰巧的是,那个工棚里还有一名因为痢疾发作正在卧床休息的矿工。萧原与他达成了一笔交易:用200元买下了他的一套旧衣服,其中包括一顶矿工专用的安全帽。

  当萧原再次出现在警戒线前的时候,他已经“变”成了那个矿工。萧原后来告诉我,为了使自己的扮相更逼真一点,他还随手抓了一把煤灰认真地抹在自己脸上。他骗过了把守警戒线的警察,也骗过了守在矿井口指挥救援的几个安监局工作人员——这很容易做到,在那个纷乱的场面中,没有人想得到有一个记者会冒充矿工前来冒险。

  就这样,萧原下到了矿井里。那是一条逼仄的地下甬道,它终日无光,里面或许还有些瓦斯的味道。如果你不够小心,头顶上的煤块就会混同着土块悄悄地给你一下。如果你运气不好,随时可能发生的再次塌方甚至有可能给你带来致命的危险。

  当这件事情结束之后,我曾经问萧原这样的冒险是否值得?萧原微微一笑,他说,为了更接近现场,当时他并没有时间去考虑这样做的风险,而当他下到矿井里之后,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正在井下紧张救援的十几名矿工并不认识萧原,但他们并没有盘问。也许萧原在挖掘时表现出的笨拙曾经引起过他们的注意,但他们并没有怀疑他的来历,或者他们怀疑过,但并没有人对此做些什么。你知道,那是一个紧张的时刻,他们的任务是尽快找到被困的矿工,而不是停下来对一个看上去行迹可疑的人进行盘问。

  萧原在矿井里呆了一个下午。当外面天色渐黑时,他们挖出了第一具遇难矿工的尸体。这时候,安监局工作人员传下话来让他们就地休息一会儿,吃完饭再接着干。就是吃饭的那段时间里,萧原露了馅。

  已经在矿井里连续干了5个多小时的萧原感觉到自己饿了,所以,当上面的人把盒饭送来的时候,他也凑过去领了一份。但他没想到上面准备的盒饭数量是有限的,他们只送来了11份,因为根据他们掌握的情况,在井下参与救援的矿工一共是11个人。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