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艾勒里·奎恩 > 美国枪之谜 | 上页 下页


  “悬了,”哈力沃尔嘀咕道,“真的悬了。今儿晚上最好躺倒不干,丹努。天哪,我兜儿里就算揣着护身符也不想碰那印第安驹子一下儿啦!”

  兰塞摸到裤子后兜儿,掏出一瓶烈酒来,同情而忧伤地递给布恩。

  本杰明·米勒黑紫色的脸颊抽搐了一下。他朝场子对面搭建的木头台子上望去;那上面有几个穿工作服的城里人正在一堆乱糟糟的特殊器材中忙活着。

  那些人显然是拍电影的。三脚架、摄像机、录音箱、电子器材以及许多大大小小的箱子堆了一台子。木台就架设在表演场边上离地十英尺高的地方:有人正铺展开成卷的裹着橡胶皮的电缆,并把各种缆线连接到地板上一个庞大、复杂的机器上去。每台设备的侧面板上都用白漆喷着几个字母,显然是某个有名气的新闻纪录片制作公司的名称缩写。

  一个穿深灰色衣装的瘦小男人站在台下的地面上指挥着众人的操作;那人有一副军队里流行过的黑色大胡子,修剪得精致得体,梳理得纹丝不乱。他根本不费心瞥一眼场地对面这一伙奇装异服的西部人。

  “长距离拍摄的设备都准备好啦,科比少校。”台上一人叫道。

  台下的小个子又对着头上正扣着一架耳机的家伙叫道:“录音设备调好了吗,杰克?”

  “还凑合,”那人咕哝着,“场地效果就这样,少校,听听这见鬼的回声!”

  “尽量调好点吧。等观众席坐满了人也许能好点儿……我要拍到尽可能多的活动,孩子们,录到所有疯狂的声响。总部就是这么交待的。”

  “好吧。”

  科比少校把他那贼亮的目光投向空旷的看台和光秃秃的混凝土墙,点燃了一支烟卷……

  “到此为止,”埃勒里·奎恩思索着朝天花板上喷着烟圈,“轮子还处在静止状态、接下来就看看轮子转起来会怎么样吧!”

  第二章 马背上的那个人

  奎恩家的总管非同寻常。一般来说,总管这个字眼含义广阔得难以估量,在北欧剽窃高手们热诚的努力下,我们才了解了这个西班牙词汇较为准确的语义,并且在视觉范畴内建立起某种近乎完整、千篇一律的印象——帝王般高贵的神情、庄重得体的仪态以及——这一点高于一切——不遗余力地追求炫耀。而一位真正的总管(当然,最初承受尊严上无情磨砺的几年不算在内)必须具备的是:形体富态、言行适度、沉稳而且诙谐;两眼须能射出皇室成员那种盛气凌人的目光;行走的速度必须能适应从教皇仪仗队的缓慢摇曳到美国军港士兵的凯旋狂奔之间的变化。再有就是,他必须拥有密西西比赌徒似的圆滑与无赖、巴黎商人讨价还价的本能以及对主人狗一样的忠实。

  除了忠实这一点,奎恩家的总管不具备有史以来管家阵营里任何一位的种种特点。远没有人们想象的诸如高贵、威严以及假模假式的套路,他看上去倒更像这大都市贫民区的流浪儿。没有肥胖的肚子,倒算是骨肉结实,身材轻健;脚板小巧,肢体纤细,形体像个舞蹈家;两只清澈的大眼睛皓月一般明亮;而他的举止动作只能被形容为绿茵精灵般的轻巧活泼。

  至于年龄,巴勒姆①对这么大的孩子作过浪漫的描述:“处于儿童与成人之间的阶段,所谓的半大小子;仍然圆润、稚嫩、腼腆、美妙的二八年华。”可惜了巴勒姆的文笔!这个十六岁的孩子既不圆润也不稚嫩;相反,他像摄影机支架一样细高,像青春期的卡修斯②一样清瘦。

  【①巴勒姆:( 1788-1845 ),英国牧师和幽默作家。】
  【②卡修斯:古罗马政绩卓著的枭雄。】

  这就是迪居那——了不起的迪居那,埃勒里·奎恩时常这样称呼他;奎恩家里这个年轻的总管,很早就显示出烹饪方面的天赋和对新颖菜肴的创造性才华,把奎恩父子料理得井井有条。他原本是个孤儿,艾勒里当时正上大学,独居的奎恩警官把他领回了家,没名没姓的小家伙一身黯黑,却精诡灵透,无疑是承袭了吉普赛祖先的敏锐机巧,很快他就承担起全部家务,终日手脚不停天意是不可捉摸的。假若没有迪居那,奎恩父子就不会亲涉一场谜局四伏的事件,至少他们眼下还闻所未闻。吉普赛血统的迪居那鬼使神差地拨弄了命运的模块儿,把艾勒里的鼻子牵到了大竞技场。要理解这种戏剧性的契机,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少年人普遍的特点。

  十六岁的迪居那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小子。只是在奎恩父子的循循诱导下,他才渐渐把吉卜赛血液里的野性尽力管制在内心的角落里,日复一日地斯文起来,变得有规有矩——用世俗荒诞不经的说法,叫做“教养良好”。平日闲来无事,他就到俱乐部去打球,网球、手球、篮球,样样上手;看电影则是他更狂热的爱好,纵倾囊而出也要陶醉其中。假如他能早生几十年,他的饥渴有可能在狼吞虎咽尼克·卡特①、霍雷肖·阿尔杰②以及阿尔策勒③等人精彩的历险故事中获得莫大的满足。身世既如此,他便从现世中寻找可崇拜的神灵——那就是银幕上的英雄,尤其是那些捆着绑腿、带着宽边帽、骑马挎枪、抡着缰绳的游侠,那才叫“一策千里,大侠气概”!

  【①尼克·卡特:十九世纪初所著小说中的人物,其后许多作家所引用。美国曾出版千册为系列的尼克·卡特丛书。】
  【②霍雷肖·阿尔杰:(1832-1899)十九世纪末美国最受欢迎的小说家,终身致力于少年文学的创作。】
  【③阿尔策勒:一般文献无记载。】

  这就构成了某种必然的联系。当疯狂比尔·格兰特骑术团的新闻代理人在纽约各大报上登出西部马术表演的消息并且用套红印刷大肆渲染该团的历史、背景、宗旨、目的、特长、神功以及组团明星的情况并竭尽夸张地做出广告的时候,迪居那想象着马戏团的大帐支到城里来的情形和看台上观众如醉如狂的场面——掀翻帐篷的高声尖叫、嗑花生的脆响、孩子们惊异狂喜的眼神……顿时他兴奋得难以自制。从看到广告的那一刻起,迪居那乌黑的眼睛燃起火焰,盯着马术表演开幕的日程。奎恩父子明白:这孩子是消停不了啦,他一定要亲眼目睹这场神奇的盛事,还有(他整日挂在嘴边的)大英雄巴克·霍恩;他一定要见识一下身为大活人的牛仔;他一定要看到“野马腾蹄”;他一定要瞧瞧明星……总之,他一定要用自己的双眼看到与之相关的一切。

  于是,理查德·奎恩——这个曾率领凶案组辗转于无数险境的奎恩警官,像个温情的老祖父那样,给与之仅有一面之交的托尼·马斯拨通了电话,托他预定了马术表演开幕式的票;而且,迪居那暂不知晓的是,奎恩父子将伴他同去,坐在大竞技场马斯的私人包厢里一起度过那万众欢腾的夜晚。

  只想约束一下迪居那浮躁的性子,奎恩父子忍耐了半天的缠磨——“早点儿走吧,求求你们啦!”结果,他们还是成了第一批进入马斯包厢的客人。马斯的包厢坐落在椭圆形运动场的东南拐角处。大竞技场此刻已经半满,稠密的人流还在从各通道涌入。奎恩父子靠在长毛绒蒙面的椅背上,而迪居那则把他尖尖的下巴抵在前面的扶栏上,几乎要冒出烟来的眼睛忙着把场下每一点动静都收入视野。中间地带还有几个工作人员在做最后的场地平整。科比少校那个摄影平台上的人员也在忙着检测器材。迪居那的两眼已不够用,根本注意不到那位伟大的托尼·马斯进了他们的包厢——一簇新的礼帽顶在头上,粗大的雪茄叼在牙缝里。

  “很高兴又见着你了,大侦探;哦,奎恩先生!”他坐了下来,小眼睛四下扫了一圈,似乎他觉得有必要随时明察秋毫,“瞧,这回又要刺激一下百老汇了,啊哈?”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