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侦探推理 > 角落里的老人 | 上页 下页


  § 本书导读

  唐正宇

  有几本通俗侦探小说在手边,工作之余,拿来消遣观赏,以怡情爽脑,增长见识,这也是人生的一种乐趣,它能解烦驱闷,除怨祛躁,对调节身心健康颇有种益。

  《角落里的老人》就是一本通俗侦探小说,它由英国女作家奥希兹女男爵所著。

  奥希兹女男爵(1865年~1947年),英国女作家,出生于匈牙利,曾求学于布鲁塞尔、巴黎,16岁移居伦敦专攻艺术。

  1905年,奥希兹发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历史冒险小说《红花侠》(TheScarlet Pimpemel),在文坛初露光彩;以后又陆续创作相关系列小说达40本以上,使其居于20世纪最受欢迎的通俗文学作家行列。

  除历史小说外,她还写评论、剧本及侦探小说。侦探小说以短篇为主,如《角落里的老人》(The Old Man in the Comer)及《莫利夫人》(Lady Molly Robertson-kith)等。

  她的重要作品有:

  《The Scarlet Pimpernel》1905年,
  《I Will ReW》1906年,
  《The old Man in the Comer》1909年,
  《Beau Brocade》1908年,
  《Lady Molly of Scotland Yard》1910年,
  《Sir Percy Hits Back》1927年,
  《Links in the China of Life》1946年。

  对于福尔摩斯,不少读者均已知晓,那是侦探小说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是由英国一位不得志的医师柯南·道尔塑造成型,后来几乎成了神探的代名词。

  《角落里的老人》虽用到福尔摩斯的“犯罪解谜,叙述倾听”的故事模式,但角落里的老人却与福尔摩斯大不一样。

  角落里的老人是后来人们所称的“安乐椅神探”的元祖,是“不行动的神探”。

  角落里的老人是位坐在咖啡馆一个角落里的怪人,成天无所事事,看看报纸,骂骂世人愚笨,手上不停地把一条细绳结成各种结,然后又将它解开。他既不是公家警探,也不是私家侦探,只是个“场边评论家”,只根据公众皆可获得的资料(主要是报纸的社会版新闻),通过逻辑推理,判断出疑案的真相。

  角落里的老人对“社会正义”似乎无动于衷,他无意伸张正义,在咖啡馆指出元凶之后,他或者赞赏罪犯的智慧,或者嘲笑执法人的愚蠢,最多只说:“吊死他!”但从不行动,也不将真相向警方揭露。

  《角落里的老人》纯属思辨式的“解密破案”的心智游戏。

  § 芬雀曲街谜案

  1.远方来的信

  角落里的老人把杯子推到一旁,身子靠向桌子。

  “谜案!”他说:“要是调查罪案用了脑筋的话,绝对没有谜案这回事儿!”

  宝莉·波顿讶异地越过报纸的上方望过去,那对严厉冷淡,带有询问意味的褐色眼睛停驻在他身上。

  打从老人拖着脚步走过店里到她桌子的对面坐下,她就对他不以为然。大理石的桌面上已经摆着她大杯的咖啡(3便士)、面包和奶油(2便士),和一碟舌肉(6便士)。

  这个富丽堂皇的大理石大厅,是知名的无酵母面包公司在诺福克街的分店,她现在的这个角落、这张桌子以及大厅的特殊景致,是宝莉自己的角落、桌子与景致。自从她加入《观察家晚报》(如果您同意,姑且这样称它吧!)工作,成为这个举世知名、大家称作“英国新闻界”的一员,从那永难忘怀的光荣日子开始,她总在这儿享用值十一便士的午餐和一便士的日报。

  她是个名人,是《观察家晚报》的波顿小姐。她的名片上印的是:

  宝有·杰·波顿小姐

  观察家晚报社

  她访问过爱伦·泰瑞小姐、马达加斯加的主教西蒙·希克斯先生,也访问过警察局长。最近一次在马博罗府邸举办的花园宴会,她也在……在衣帽间里,这也就是说,她在那儿看到西古咪女士的宽帽、随你称作什么小姐的遮阳帽,还有其他各式各样新潮、时髦的玩意儿。这些都以“贵族与衣着”的专栏,被详尽写人了《观察家晚报》的晚报版上。

  (这篇文章署名的是M.J.B,可在这家每份半便士的大报的档案里找得着。)

  是这些理由,也基于其他一些原因,宝莉对角落的老人生气,同时尽任何一对褐色眼睛之所能,以目光明明白白地告诉了他。

  适才宝莉正在看《每日电讯报》的一篇文章,那文章有趣得令人激动。她对它发表的议论是不是给人听见了?可以确定的是,老人说的话的确是对着她的想法而发。

  她看着老人,皱皱眉,然后笑了。《观察家晚报》的波顿小姐有强烈的幽默感,在英国新闻界里打滚了两年,这份幽默感还没被消磨殆尽,何况老人的外貌足以让人有最乖违的幻想。宝莉心里想,她从来没有见过这样苍白瘦弱的人,发色浅得这样可笑,还被平平整整地梳齐盖住顶上一块明显的秃。他看来羞怯又紧张,不停玩弄手上的一条细绳;他瘦长颤抖的手指把那条细绳结起又解开,做成各种精巧复杂的结。

  仔细端详过这个怪异有趣人物的全身上下后,宝莉可亲了些。

  “可是,”她这么说,语调和气但不失权威:“这也算是消息灵通的报纸了,上面这篇文章可以告诉你,光是去年就有不下六桩罪案让警察完全乱了头绪,这些犯案的人至今都还逍遥法外。”

  “对不起,”老人温和地说:“说警方完全没有谜案,我一点也不敢这样暗示;我只是说,如果用脑筋来办案,就不会有谜案了。”

  “就连芬雀曲街谜案也一样,我想。”她讽刺地说。

  “最不可能成为谜案的,就是所谓的芬雀曲街谜案。”老人静静答道。

  过去一年来,那件悬奇而被大家称为芬雀曲街谜案的罪案,早已把每个有思考能力的人搅得一头雾水。这案子对宝莉造成的迷惑也不小,她深深为之吸引着迷,对这桩案子仔细研究,自己假设推论,不断思索,还曾经写过一两封信给报章杂志对这件事的各种可能性做假设、辩证、暗示并提出证据,而其他的业余侦探同好也同样胸有成竹地提出驳斥。因此,角落里这个怯生生的人的说法特别让她恼怒,她于是反唇相讥,绝对要完全击溃这位自鸣得意的家伙。

  “果真如此,你不把你珍贵的意见提供给我们努力想破案却乱了方向的警方,真是遗憾哪!”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