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侦探推理 > 火车怪客 | 上页 下页
本书导读


  § 本书导读

  李琪

  悬念,悬念,……还是悬念,在几乎所有的侦探小说中,悬念都是它们构造成形的骨架,吸引着读者向下探寻的,还是这些奇情异事下的悬念。所以一本侦探小说的好坏,往往在于作者对悬念的设置,《谋杀俱乐部》之《火车怪客》就是悬念设置非常成功的典范之作。

  作者首先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构想:没有动机的杀人。

  试问:如果让两位素不相识且毫无背景渊源的乘客在火车上相遇,两人相约为对方除去一个身边最想杀掉的人;当犯罪发生时,因为杀人者与被害人之间毫无关系,没有任何动机可以追索到杀人者,而真正想杀掉此人的原始动念者,却可以因为真实上没有动手而免去危险。这样,这个案子可以侦破吗?

  这无疑是个“完美的谋杀”。

  让我们再看看这个“完美的谋杀”的设计者:派翠西亚·海史密斯(PatriciaHighsmith-1921-1995)。她是美国心理派犯罪小说的头号作家、在海内外有无数追随者的一代宗师。她的作品非常独特,精于描写人物思维、心理状态,情节布局,步步为营。曾以《聪明的瑞普利先生》及《双面门神》分获法国侦探文学奖、爱伦坡奖以及英国犯罪作家协会颁发的银匕首奖。对犯罪者心理状态的了解与关切,使海史密斯全然不同于在她之前的所有作家,尤其是古典推理小说的作家,在她的创作观里,她更想探索的是,当这样一件事发生时,相关的当事人行为将如何,尤其心理状态将如何,这才是海史密斯感兴趣的事,我们看到的是当犯罪的念头出现时,犯罪者为念头所苦;而当犯罪发生时,犯罪者为发生的事所苦,“犯罪者”与“犯罪”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状态,你必须与“你的犯罪”共同生活,你无法做了一件事又像没有这件事一样。这正是海史密斯作品中最有意思的一部分;它让一般大众读者手足无措,却让文学家们大为赞赏,地位崇高的作家如葛兰姆·葛林(Graham Greene)等人,都对她的作品推崇备至。电影导演希区考克(Alfrde Hitchcock)将《火车怪客》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结果轰动了全世界。后来更充斥在各式各样的电影与小说之中,这个构想后来沦为陈腔滥调的手段,更证明了它的确是石破天惊的原创。

  海史密斯是推理小说史上的诗人,也是赋予犯罪小说最高心理深度的小说家。在她的书中,正义的伸张、善恶的界定、罪行的惩处,不以一般道德标准为界。作品以《汤姆·瑞普利》系列为最著。

  犯罪,在古典推理小说的局限眼光里,只是侦探处理的“对象”,它的不道德与不合适是不证自明;到了汉密特与钱德勒手中,犯罪,开始有了社会脉络与社会意义,犯罪,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通常是另种权力利益争夺的结果,你进行办案,通常就解剖了社会。直到海史密斯出现,犯罪则又回到犯罪者身上。成为犯罪者人格中不可分的一部分,只是是否有情境足以让这个人格结构中的成分解放出来,而成为犯罪。当我们描述犯罪,我们其实不可避免地描写了犯罪者,而那正是人类本身。在海史密斯的小说中,我们几乎能体会到,了解犯罪就是了解人。

  在派翠西亚·海史密斯的作品中,充满着奇奇怪怪的犯罪,不是杀人的方式奇怪(像古典推理小说那样),而是杀人的理由奇怪,杀人的时间、场合奇怪。在《火车怪客》中,陌生人向你建议彼此为对方杀一个人,而你竟然发现你心中的确有“想杀的人”……

  海史密斯其实洞悉人们内心黑暗的一面,犯罪者平日是严格约束在家庭、社会、组织之中,只有在犯罪的那一刹那,犯罪者才显露出其本来面目。

  《火车怪客》就是带着对犯罪小说全新的看法面世,成为《谋杀俱乐部》中最引人入胜的一本。

  派翠西亚·海史密斯的重要作品有:

  《Strangers on a Train》1950
  《The Talented Mr.Ripley》1955
  《Deep Water》1957
  《The Two Faces of January》1964
  《Plotting and Writing Susperse Fiction》1996(写作指南)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