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曾宪梓传 | 上页 下页
七八


  曾宪梓说:“祖国和家乡是生我、养我、育我成长的地方,因此我有义务要永不停止地捐献祖国和家乡,而香港则是我创业和成就事业的地方,因此我应当用心回报社会,支持教育和公益事业,目前这种捐献就是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

  一九九四年,曾宪梓的人生和事业再创高峰,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推选为常务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意中山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把国际编号三三八八的小行星命名为“曾宪梓星”。

  对于国家和人民给予的荣誉,曾宪梓视作一种重任,他认真地说:“我一定全力以赴,这也是我回报祖国的好机会。”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我应当把有限的生命,尽可能多的投入到对国家、对人民有利的事业之中。”

  “祖国有恩于我,我必须终身回报祖国。只要金利来不破产,曾宪梓不死,我对祖国的回报就不会停止。”

  拳拳赤子之心,溢于言表。

  曾宪梓,一个将自己的躯体、灵魂、金钱、乃至生命与中国的繁荣昌盛、中国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人,面对涌如潮水的八方评说,他宠辱不惊、但然面对,一个对中国忠实、精诚的心,从来没有因此而后悔地搏动。

  只要需要,他随时都可以勇敢地站出来。为了中国,曾宪梓早已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他自始至终、自动自觉、无私无怨、无悔无恨,从他那古铜色的皮肤里、从他那耿直宽厚的胸膛上,似乎随时都可以为他的祖国喷洒满腔热血、奉上一颗爱心。

  上帝创造了人,人创造了灵魂。

  在人类滚轴式前行的历史中,灵与肉的发展始终存在着这样鲜明、这样生动、这样可歌可泣的分野。

  应该说,在今天这样一个功利社会里,曾宪梓的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高风亮节,是所有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共同的骄做。

  中国,响当当、亮堂堂的中国;不屈不挠有着龙的骨胳、龙的尊严的中国;正在以不可估量的凝聚力、走向崛起、走向腾飞的中国;应该为成功地拥有和培养出这样杰出、这样忠心的儿子而自豪。

  令人欣慰的,发自内心的、永远的自豪。

  【第十九部分 灯火阑珊处】

  人生中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都值得为它劳动。
  ——安德鲁·卡内基(美)

  一九九三年九月三十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消息:“内地画家刘宇一的油画作品《良宵》九月二十六日上午在香港公开拍卖,香港金利来集团主席曾宪梓以七百六十万港市买下了这幅作品。这是历年来中国画家作品售价最高的一次。”

  “油画《良宵》生动地描绘了毛泽东主席和数十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们与各族代表在皓月明媚、宫灯高悬的庭院中吟诗作画。品茗倾谈、歌舞升平时情景。场面气势庞大,构图饱满和谐,人物细腻逼真,色彩华丽典雅,不仅是一幅艺术作品,还具有传世的文学价值。……在上百名竞投者中,有来自美国、日本、台湾、瑞士等地的买家。”

  代表父亲曾宪梓以一千万港元的底价参加竞投且志在必得的曾智明说:“父亲在毛主席纪念堂曾经见过这幅画,非常喜爱它,再三嘱咐我一定要买下这幅油画。”

  曾宪梓自谦不懂艺术,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多来自感性,不过他觉得《良宵》不仅具备历史价值,更具备艺术价值。

  特别是一九九三年是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所以曾宪梓认为此际得到《良宵》更具有特别意义。

  曾宪梓说:“我是穷人,新中国成立后的土改时期,我学的第一首歌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现在祖国强大了,我们不能忘记创造新中国的巨人。”

  “我买下《良宵》,就是要将之收为传家之宝,让子子孙孙记住国家的创建者。我在家中,要求全家都学会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要爱祖国、爱香港。”

  曾宪梓此举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想借花费八百三十六万港元(含佣金)购买《良宵》、创下中国油画在海外拍卖的最高记录的机会,向海外表明中国油画艺术不可忽略的宝贵价值,同时也表明自己对中国油画艺术走向世界艺术宝库的坚定信心。

  只要是祖国需要,曾宪梓必会义不容辞地奉献。

  而且这种永不言倦的奉献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有时候更是从精神上、从中国人特别是来自于国内的中国人的人格尊严上得到具体地表现……不久前,香港举办慈善演唱会,曾宪梓作为应邀嘉宾,也参加了是次活动。

  本来他准备好在香港歌星刘德华演唱时,捐赠一百万给香港慈善机构,但后来发现来自中国大陆的青年歌唱家毛阿敏演唱时居然无人捐款,且她本人也觉得很尴尬,所以当即决定马上改捐。

  因为始终觉得自己是大陆的“同志”的曾宪梓认为,大陆人一定要为大陆人争光,像毛阿敏这样国家级的演员,自然有自己的荣誉、自己的地位。

  而且,他们到香港参加慈善义演本来是一件极为难得的事情,完全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待遇。

  在金钱之欲永无止境的香港,曾宪梓却将钱财看得十分淡泊。

  作为战后第一代实业家,拥有亿万资产的曾宪梓,在捉襟见肘的苦况中打下江山,虽然在他的祖国、他的家乡需要他的时候,常常表现出令人惊叹的大手笔的捐赠,不过在他个人的生活上,却依然克勤克俭,异常节剩香港的《东周刊》杂志,曾经刊载了这样一则消息:“领带大王曾宪梓,生活以简朴见称,平日吃的是青菜、白饭,即使请客,消费也以四千元为限。他最爱吃街边档的肠粉。他慨叹没尝此美食已久,‘罪魁祸首’竟然是《东方日报》的一位记者。”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