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曾宪梓传 | 上页 下页
一一


  曾宪梓听了,只是淡淡的一笑。其实他的字还是像他的这个人。曾宪梓的外表看起来粗旷、豪爽,是一个血气方刚的男子汉,但是他的内心、他的为人却是非常细腻、极富温情的,应该说,他的字在某种程度上把他心灵深处神秘的个性,已经十分直接地反应了出来。

  曾宪梓的学习成绩特别好,每一次考试,他的成绩总是在前四名之内上下波动。跟他在一起玩的有些同学不理解:“老鬼,你很奇怪,一有时间你就去打球,有什么疑难问你的时候你又说不知道,但每次考试你总是一百分。”

  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只是曾宪梓善于利用时间罢了。他确实喜欢打球,他一有空就会去打,但他牢牢记住一点:“只有把重要的事情做完了,才可以去玩。”

  而且,在每一门功课的上课之前,他就提前预习,做足准备功夫。上课时非常认真听讲,还没有下课他就开始做功课,这样他的作业很快就能做完,所以当他一门心思只想着打球的时候,有人赶来问他作业的事,他只好说不知道了。

  还是做学生的时候,曾宪梓的某些思想、某些观念就显得格外与众不同。贫困的生活使他懂得善于创造财富、善于运用财富的重要性,他始终认为依靠自己的头脑、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多的财富应该不是坏事。

  但在当时,解放初期的中国,人们的口号是要:“勒紧腰带干革命”。所以对于曾宪梓这种过于活跃的思想也不见得是好事。

  东山中学虽然是梅县最好的中学,但是学校的教室还是比较狭小和残旧,而且在房屋结构的设计方面也不太科学。特别是教室里的一整面墙紧贴着山坡的壁面,每逢阴雨天,阴暗潮湿的教室更是黑蒙蒙的一片。

  上课的时候,坐在后面的曾宪梓根本看不见黑板上的字,心直口快的曾宪梓不禁埋怨起来:“这种教室设计得不好,不合格。”

  曾宪梓这句话被周围的同学听见了,大家就反驳他:“这教室可是爱国华侨捐建的,你居然还嫌它不好,有本事你也捐一个。”

  曾宪梓听了,也觉得自己说话太直接,但又有点委屈地想着:何必这样呛我呢,我不过是说了句真话而已。年轻气盛的他马上接过话头说:“等我过番挣了钱,我一定回来捐一座教室,而且一定比这个大,比这个高级。”

  对于曾宪梓这个连饭都吃不饱的穷学生,竟然夸下如此海口,同学们自然会嘲笑他吹牛,甚至有同学批评他这是资产阶级思想,是想发家致富。

  曾宪梓觉得跟他们说不清楚,也就不再同他们辩论。但私底下仍固执地认为:“我过了番赚了钱回来捐建学堂有什么不好,这也叫资产阶级思想?”

  人生常常就是这样奇妙,儿时的一句戏言,居然能够梦想成真。十年以后,曾宪梓真的过番,二十年以后,曾宪梓真的拆去了旧教室捐巨资盖起了一幢造型别致、设计科学、高大挺拔的教学楼。

  曾宪梓实在是有他与众不同的地方。无论是他的思维方式还是他处事过程中的方式方法,都十分奇特而且自成一格。

  曾宪梓最大的特点就是一旦认定目标之后,顽强拼搏、努力进取,不怕失败、执著追求的精神。而且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他白手兴家之后,日益辉煌的事业上,更加充满魅力地动人地体现在他向往幸福、追求爱情的人生中。

  既食人间烟火又是血肉之躯的曾宪梓,对于爱神丘比特的情箭,不避不躲,以他独特的风格,在坦然面对的基础上,展开勇敢的、炽热的、契而不舍的追求。

  无论如何,初中的学生生活对于仍处在少男少女时期的曾宪梓和黄丽群来说,始终是甜蜜且充满回味的。

  即使这个时期拥有朦胧之爱的曾宪梓在爱情的道路上,一直保持初始状态,进展不大:即使这个时期骄傲的小公主黄丽群,开始知道坐在自己旁边的那位能干的班长对自己情深款款,但对于曾宪梓投过来的热辣辣的目光,却还是无动于衷。

  但是有一点他们两人都知道:他们已经是在互相关注着对方。

  而且无论是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还是课外活动的时候,他们也会有“心有灵犀一点通”般的会意的一笑。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曾宪梓踌躇满志地准备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令大家满意的工作表现和缠绵不断的情爱,获得黄丽群的芳心的时候,这只美丽的小鸟却要飞到外的树上去高歌了——考入乐育中学的黄丽群,使得对她情有独钟的曾宪梓,再也不能够和她一起,像梁山伯、祝英台那样享受同窗并坐、共赴学海的乐趣了。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黄丽群长得愈来愈亭亭玉立、引人注目,已经有不少的男孩子在向她大献殷勤,这一切的一切,曾宪梓都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于是从高中一年级开始,曾宪梓每星期会给黄丽群写一封情书。信中除了对她新的学校,新的学习生活的关注外,还会叙说自己的近况、自己的成绩以及对她由衷的思念之情。

  这是曾宪梓十分精明的一招。它不仅可以维系和加深曾宪梓与黄丽群之间的感情,而且还可以使其他的对黄丽群抱有好感的同学,望而却步。因为不难想象,每星期接到同一个人寄来的情书的女孩子,自然是“名花有主”的。

  其实他们两人在分开读书期间,也是经常见面的。因为黄丽群的妈妈在东山中学做杂务工,曾宪梓经常去看望她,与未来的岳母大人搞好关系。曾宪梓有一个很好的理由:将自己的米桶,放在黄丽群她妈妈做杂务的房间。

  在东山中学,大部分来自其他山村的住得比较偏远的学生,都是在学校住读,而且都有一个存放米和咸菜的米桶。每学期都是由家里面送米、送咸菜来供养这些学生。

  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虽然天寒地冻的冬天,没有鞋穿的曾宪梓不得不打赤脚上学,但省吃俭用的母亲还是会挑着担子,给她的儿子送来一些糙米、番薯、咸菜之类的食物,而知道母亲艰辛的曾宪梓也会非常懂事地节省食物。

  曾宪梓常常以到米桶拿食物为理由,去看望黄丽群的母亲,因为这样极有机会见到前来看望母亲的黄丽群。相同的家境、相同的贫困使得曾宪梓和黄丽群大有“同命相连”的感觉。

  在今天曾宪梓常常喜欢幽默一下自己的夫人黄丽群,笑话她:“丽群啊,如果当初不是你对我穷追不舍,恐怕我还不会娶你呢。”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