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走近往事 | 上页 下页 |
一八 |
|
过完春节,《祖国的花朵》停机了。完成了一些配音工作之后,影片进入后期合成阶段时,小演员们就回北京去继续学业了。 上中学不久,严恭伯伯又找我拍了另一部儿童片《罗小林的决心》,这部片子的副导演是王家乙。故事是根据张天翼的《罗文应的故事》改编的,说的是罗小林在工人叔叔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克服了不遵守时间的缺点。 《罗小林的决心》反响不大。人们常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故事平淡无奇是影片不成功的根本原因。难怪许多有成就的演员在决定接受角色前,都要先读剧本才置可否。 影片中的主角罗小林由陈家林担任,我饰同学刘惠兰,另一位同学由张筠英扮演。史林演罗小林的妈妈。两位工人叔叔中的一位由长影的配音演员张玉昆出演。此外,谢添客串了一位卖小金鱼的老头,我的妹妹大曼当了个买小金鱼的小孩。 一个人在少年时代的经历,往往会影响他的一生。即使《罗小林的决心》是部上座率不高的影片,但也使陈家林萌发了对电影的兴趣,走上了电影之路。 高中毕业,陈家林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后来分配到长春电影制片厂,成了一名优秀的影视导演。近年来,他执导的《武则天》等历史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反应甚佳。 《罗小林的决心》的拍摄工作,给我留下个说出来有点“没出息”的后遗症:我日后不爱吃苹果。 影片中有一段戏是陈家林、我和扮演工人叔叔的张玉昆在北海公园的小船上拍的。工人叔叔跟罗小林谈改正缺点的问题时,请我俩吃了苹果。 那个年代的小孩子吃水果的机会一般不是很多。拍那段戏之前,我看到准备了那么多苹果,可以让我痛痛快快吃个够,真像只掉进了粪坑里的小狗,高兴极了。 排戏开始时,我神勇异常,一个接一个地把整个苹果毫不浪费地都吃了进去,但这场戏几个镜头的反复排练和拍摄,大半天下来,虽然我还得装着吃得很香,但已经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吃苹果”成了一件极为痛苦的事情。后来,只要导演刚一叫“停”,我这“吃多了撑的”大渝立即就把那才咬了一口的苹果扔到水里喂鱼去了。从那以后,我对苹果便失去了兴趣。 尽管从此我不爱吃苹果了,但我仍感到幸运: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严恭伯伯,两部儿童片的拍摄经历,使我有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少年时代并影响了我一生的志向。 拍片期间,我和摄制组的成年人朝夕相处,建立了亲如家人、亲如长辈的感情。这种感情维系了数十年,直至我们长大,他们变老。 自拍摄完《罗小林的决心》之后,我虽然再也没有机会重返长影,但是,长影令我感到亲切。我怀念长影!怀念当年的伯伯、叔叔和阿姨们! 【十二 我和父亲】 多少年了,每当人们提起羊肉,我都会想到我的父亲;多少年了,每当人们问起我的父亲,我都会谈到“羊肉”。 长久以来,在我内心深处,我和父亲的关系一直定位在“涮羊肉情结”上。这一点,父亲可能毫无所知。直至近年,母亲过世,父亲老迈,变成了一个内心寂寞、渴望亲情的九旬老人,我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增加,对父亲过去那火爆专制的脾气有所理解和谅解,才使我摆脱了那“涮羊肉情结”,不再把父亲和羊肉联系在一起。 自我记事起,直至一九五七年“反右”前夕,父亲似乎长年在外,与家人聚少离多。在我少年时代的生活中,几乎没有父亲的一点影子,只是在拍完电影时,我收到了来自印度的礼物:印度的工艺手提包和前面尖尖翘翘的印度小工艺鞋。两件礼物都是红丝绒绣金线而成,皮制的鞋底上写着“送给吕演员”。据说是父亲在印度的朋友送给我的。那时,父亲先后在中国银行加尔各答和孟买分行担任过襄理和经理。 母亲在马将军小院大兴土木的时候曾说过,要赶在父亲回来之前完工。完工后,父亲去国三年,在“反右”前夕从孟买回到北京,第一次走进了马将军小院。虽然我知道他是我的父亲,可我却总觉得家里来了个陌生人。 由于严重的胃溃疡,父亲在去印度之前,在天津做了三分之二的胃切除手术,但回到北京的父亲仍然爱喝酒,夏天是啤酒,冬天是西凤酒、五粮液。母亲给他开了小灶。每天下班后,他回到家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坐在沙发上喝一点酒,吃一小碟母亲单为他炒的下酒菜。 这本是一幅祥和的家庭生活画面,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也不知是为了什么,父亲经常会为家人一句稍不合他意的话语突然暴跳如雷。他对母亲发火的时候最多。虽然每次发作过后,他总是很快地像从没发生过任何事似的,去跟母亲没话找话,甚至有明显的“讨好”之嫌,但留在母亲和家人心中的不快却不可能像基干民兵似的“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那时,母亲患有高血压症,即使在高压超过一百八十水银柱时她还在做家务。每当父亲大发雷霆,作为基督徒的母亲总是以向“主”祷告来予以容忍。我听见过母亲无奈的祷告:“魔鬼附体了,主啊!饶恕他。”久而久之,母亲总要在父亲下班之前嘱咐孩子们在父亲面前少说话;久而久之,父亲一回到家,孩子们就立刻像见到了猫的老鼠,鸦雀无声。即使这样,家里还是经常不太平。我十分厌恶那时的家庭气氛。 就在这种情况下,爆发了我和父亲之间的“涮羊肉冲突”。 从小至今,我一直是个食欲极好的人,但北京的美味佳肴涮羊肉却与我毫无缘分。不是我不爱吃,而是我根本不能吃。小时候,只要一闻到羊肉的膻味,我必定恶心。母亲知道我对羊肉的生理反应,从不曾强迫我吃羊肉。我也很通情达理,从不因我不喜欢羊肉而要求家人也停吃羊肉。每次家里吃涮羊肉的时候,我只是吃些白菜、粉丝、豆腐和糖蒜应应景而已。如此,大家相安无事。 但是,就在父亲回到马将军小院,全家第一次吃涮羊肉的时候,我“离家出走”了。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又是只吃些白菜、粉丝。豆腐和糖蒜。父亲见状立即火冒三丈,指责我“挑食”、“娇气”。母亲刚开口向他解释我吃羊肉会呕吐时,他根本不能接受他对我的指责是不了解情况这一事实,而是狠狠地拍一下桌子,然后伸手指着我的鼻子大吼一声:“吃!”再狠狠地拍一下桌子,然后又伸手指着我的鼻子大吼一声:“吃!”还狠狠地拍一下桌子,然后仍伸手指着我的鼻子大吼一声:“吃!” 我本是个“顺毛驴”,再加上我又不能吃羊肉,面对着粗暴的父亲,我就像电影里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面对着鬼子的严刑拷打似的,宁死不屈。 这时,母亲也像个中国人民志愿军似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我“齐心团结紧”了。母亲越是数落父亲不应该在孩子吃饭的时候教训孩子,父亲越是怒不可遏。他又掉转“枪口”,指责母亲把“骄傲自满”的我“宠坏了”。 那一阵子,只要我有任何事情不合人意,就立即会被说成是因为拍了电影而“骄傲自满”,这令我非常反感。譬如,大齐大哥曾送过我一个白底红字的搪瓷杯,但我对他一点也不感谢,甚至觉得他“别有用心”。那个杯子上印着的毛主席语录是:“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