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中国元帅刘伯承 | 上页 下页
一一四


  1927年7月,带着泸顺起义的一身征尘,带着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独立领导大规模兵暴的宝贵经验,刘伯承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烈士的遗骨,从泸州城龙透关出走,历经千难万险,抵达江西南昌,参与领导了震撼世界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创了以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次离开四川,一别竟是二十多年。

  二十多年风云变幻。刘伯承在党的领导下,在军事斗争的领域里英勇奋战,表现了高超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指挥艺术,为推翻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绩。他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一代名将,也是人民无限敬慕的开国元勋。

  1949年10月,刘伯承在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后挥戈西进、率军入川,第二野战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席卷祖国的大西南。重庆解放了,成都解放了,巴山蜀水换新颜,祖国的大西南解放了!刘伯承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本来,和平的生活对他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打了半辈子仗,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和平,为了人民能过安居乐业的生活。刘伯承多么希望与家乡的人民一道组织生产,重建家园,在他所眷恋着的土地上开创社会主义光辉灿烂的明天。但是,他对人民解放军怀有极其深厚的感情,他向往新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事业。

  身经百战的将军离不开他的统率的士兵;

  人民军队的创始人离不开人民军队。

  战争、军队又一次让刘伯承远走他乡。

  飞机升空后,天色依然是灰蒙蒙的。过了宜昌,云开雨霁,万里长空,一片湛蓝,江汉平原,尽收眼底。

  刘伯承从飞机椭圆形舷窗向外眺望着广袤无垠的中原大地,看到这块大地生机勃勃,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伟大变革,脸上流露出不胜今昔之感。然而,他想得更多的是军队建设。

  从“八一”南昌起义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走过了20多年的战斗历程,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历史时期,实行了几次军事战略上的伟大转变,已经成长为一支新型的、强大的人民军队,成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但是,就军队本身的建设来说,却一直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兵种单一,装备落后,编制、制度的非正规性,作战指挥的不集中、不统一及带游击性等。过去处于敌强我弱、长期忙于应付战争的情况下,这些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全国解放以后,客观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了全国统一的政权,掌握了城市工业和全国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军队进到建军的高级阶段,即建设诸军兵种合成军队和掌握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的阶段。这是人民解放军建军历程中面临的又一次伟大转变。

  1949年11月,空军领导机构正式成立。1950年4月,海军领导机构正式成立。以后,防空部队、公安部队和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等领导机构也相继正式成立。这样,人民解放军就由战争年代基本上是步兵单一兵种逐步发展成为一支诸军兵种的合成军队。

  各军兵种相继建立,教育与训练全军掌握现代军事科学技术,学会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问题就提到了建军的重要日程上。

  1950年6月,中央军委成立军训部,任命第四野战军参谋长肖克为部长,统一指导全军的军事训练。军训部成立不几天,中央军委又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创办军队院校问题。会议由当时领导军委日常工作的周恩来总理主持,朱德总司令和代理总参谋长聂荣臻等参加。会议确定,在战争年代创办的各类学校的基础上,改建适应现代战争条件的正规学校。各军兵种要新建自己的各级专业技术学校,全军首先创办一所教育训练中、高级干部的陆军大学。

  刘伯承得知中央军委准备创办陆大的消息后,心里非常高兴了“建军必建校”、“治军必先治校”是他的一贯主张。1926年,他领导泸(州)顺(庆)起义时,就曾在起义部队中办过泸州纳溪军政学校;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失败退到广东后,他还想通过办所军校重振军旅,可惜没有成器。随后,他赴苏留学,在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1931年,他从苏联回国,进入中央苏区不久,就担任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长征途中,他身为红军总参谋长,又先后担任了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红军大学校长,兼任中央红军大学副校长;解放战争中,他仍然兼任中原军区及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为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壮大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干部。今天,在人民解放军实行历史性伟大转变的关头,他更加认识到院校教育与训练事业的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他决心带着几十年征战的硝烟,专门去从事院校工作,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这个极其重要的教育事业上。

  于是,他提笔给党中央写了一封信,请求辞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去参与筹建陆大。在信中,他诚恳地写道:

  “要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最难的是干部的培养,而培养干部最难的又是高级干部的培养。我愿意辞去在西南担任的一切行政长官的职务,去办一所军事学校。战争已经结束了,我年龄这么大了,还是让我去办学校吧!”

  党中央很快批准了刘伯承的要求,决定委派这位身经百战、德高望重的著名军事家去办学校,搞教育,把他那丰富的作战、建军经验传授给全军中、高级干部,从教育与训练上更好地完成人民解放军向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转变。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给他写了亲笔信,让他把西南的行政工作移交给邓小平、贺龙,尽快到北京领导筹建陆大。

  如果世上真有“缘份”一说,恐怕这就是“缘份”了。

  这既是刘伯承的心愿,也是党中央经过慎重研究后作出的决定。而归根到底,则是历史的抉择,是历史把创建正规化现代化军事院校的使命,放在了刘伯承的肩上。

  刘伯承一到北京,便投入紧张的工作。首先是确定陆大的校址。以前,中央军委曾考虑把校址建在东北。后来因为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又决定把校址建在北京或其他省市,刘伯承经过两次勘查地形,考虑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抗美援朝战争正在进行,百废待举,百业待兴,财力物力都很紧张。要营建这样一个大型的军事学校要花很多的钱,更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早日开学,培养懂得现代战争的干部以支援朝鲜前线,也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他建议:陆大的校舍暂时不动工兴建,先找一个可以办学的地方把学校办起来再说。他的意见得到筹委会的赞同。

  这个地方选在哪里好呢?

  刘伯承想起了进占南京后华东军区军政大学所在地。

  华东军大设在南京紫金山下,原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和“国防部”的院内。占地约3平方公里,房屋面积达47万平方米,院内绿树成荫,操场开阔,各方面条件较好。早在1949年5月,刘伯承率领第二野战军开进南京的时候,就曾经去过那里,详细查看过那里的房屋、设施情况,并向党中央专门作过汇报。那时,他就考虑过将来在这里办学校培养干部的问题。所以,他建议把陆大暂时设在南京。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