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中国元帅刘伯承 | 上页 下页
九六


  康泽玩起钞票来还真有绝的。他一面叫他的副司令郭勋祺亲自督战,命令部下死守;一面向部队悬赏;凡坚守碉堡一天,每人发关金券200元,军官依次加倍;并当场开箱分钱。同时康泽也做好了逃跑的准备,打算一旦守不住,就溜之大吉。

  下午4点,康泽丝毫没有投降的意思,共军不客气了,对他的司令部发起了最后的攻击。第六纵队第十八旅、桐柏军区第二十八旅以及陕南军区第十二旅各一部密切协同,采用步兵突击、工兵爆破和迫击炮打平射相结合的办法展开了猛攻。第十八旅第五十四团的一个爆破组,在炮火的掩护和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利用民房接近了围墙,把大门炸开一个大窟窿。霎时间,共军像潮水一般涌了进去。国军再也抵抗不住了,纷纷举起双手,缴械投降。这时,你就是给每人一箱子关金券也不顶用了……就这样,经过半小时的激战,共军攻占了康泽的老巢,抓到了副司令郭勋棋,还捉了不少俘虏。可奇怪的是,找遍了康泽的司令部和俘虏群,却没发现康泽。

  王近山司令员在攻城动员时就说过,不但要攻下襄阳,还要抓住康泽;如果把康泽放跑了,那战役只算取得了一半胜利。指挥攻打康泽司令部的第十八旅第五十四团余辅坤团长一见没找到康泽,便叫来二营的副教导员,对他说:“你马上带人去找到康泽!他飞不了!就是打死了,也要找到尸体!我们决不能让他跑掉,再去残害人民!”

  还真有板眼,副教导员东寻西找,找到了康泽的随从副官傅起戎。经过再三地做工作,傅起戎才答应去找康泽……原来,康泽见司令部的大门被攻破,共军战士冲了进来,知道守不住了,便慌慌张张地化了装,躲在楼顶一个被炸毁的小碉堡里的死尸堆中装死……这下子共军又搜进来,康泽慌了神,一条腿不由自主地抽搐了一下。副教导员急忙说:“这儿有个活的。”几个战士连忙跑过去,把他拉了起来。识见这具活尸又矮又胖,满是血污的脸上,一对鬼眼不停地眨着,上身穿一件士兵服,下身只着一条短裤,脚上也只有一只袜子……副教导员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觉得和照片上的康泽挺像,便大声喝问:“你是不是康泽?”谁料想这家伙一听这话,赶紧又躺到地上装死。旁边的傅起戎低声说:“就是他,他就是康泽。”战士们一听眼前这个躺在地上耍赖的家伙就是康泽,心里头的气就不打一处来,大家一拥而上,强拉硬拽地把康泽给拖了出去。

  康泽捉住了!襄阳解放了!这座被敌人蹂躏多年的古城。终于又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军民上下无不兴高采烈,全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康司令装死,已经使国军威风扫地。他的副司令郭勋祺又在危难时表演了一段小品。

  当郭副司令举手投降的时候,首先声明:“我是刘伯承将军的老熟人,我服输了,请带我见伯承兄。”

  原来,郭某人是川军的宿将,早年跟刘伯承有过交往,只是后来分道扬镳了。据说,郭某人见到了刘伯承,并寒暄了往事,讨论了日后的安排,并在解放大西南的统战工作中作了贡献,这是后话。

  刘伯承在襄樊战役总结中指出:“攻城指导上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的钳形突击。”“此乃襄阳全胜的关键。”

  襄樊战役既是刘伯承钳形合围攻势的杰作,也标志着逐鹿中原第二阶段的结束、至此,人民解放军在整个中原战场歼敌野战兵员达20万以上,蒋介石军队的所谓中原重点防御已处于土崩瓦解的地步。

  当同僚们走出襄阳的时候,刘伯承轻松而潇洒地说:“蒋某人已经皈依基督教,这一回,他在十字架上死定了。”

  【30.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栗(裕)、谭(震林)五虎将,
  淮海大决战,蒋总统如坐针毡,被迫挂冠而去……】

  时间:1987年春,某日。

  地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某高等军事学府教学大楼。

  人物:某外军高级访华小组。

  内容:投影屏幕上出现片名《淮海大战》,接着,中国G教官随着播放的教学片进行介绍和讲解。

  不知是影片的内容深深吸引观众,还是G教官流利的英语令外国同行折服,全场鸦雀无声。

  放映完毕,几位外国军官白皙的脸膛上均流露出惊讶的神色,纷纷议论说:

  “真不可理解,一次战役歼灭掉555000兵力,相当于M国的全部陆军!?”

  G教官放下教鞭,非常自信地点点头。

  “老外”几乎是同时赞叹道:“奇迹,战争史上的奇迹。”

  当然,这几位先生还太年轻,也许还不清楚他们的父辈曾经支持过旧中国一个最腐败的政府,曾出枪、出炮、出人试图在中国制造“民主、自由、人权”的样板。也许,他们的父辈曾在战时派往中国,以“顾问”的头衔活跃在“国军”当中。也许,他们的父辈曾经描述过旧中国的“民主梦”、“发财梦”。也许……

  然而,这一切都成了历史。一场大战标志着若干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句号:

  是谁海大战,使他们的父辈们清醒过来,不再公开支持蒋介石。

  是淮海大战,使南京政府“关门停业”。第一次开不出薪水。

  是淮海大战。使蒋介石先生第一次谦虚地表示“引退”。

  是淮海大战,第一次开通“南京——台北”的官道航班,以便达官贵人的撤退。

  诚如淮海战役结束后的第4天,也就是1949年1月14日,毛泽东在关于时局的声明中所精辟阐述那样:“现在,人民解放军无论在数量上士气上和装备上均优于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残余军事力量。至此,中国人民才开始吐了一口气。现在,情况已非常明显,只要人民解放军向着残余的国民党军再作若干次重大的攻击,全部国民党反动统治机构即将土崩瓦解,归于消灭。”

  这是一幅十分壮观的历史画面:

  背景:1948年秋。值此期间,正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三个年头。在中原战场获得胜利的同时,东北战场和山东战场的人民解放大军同样以破竹之势取得辽沈战役、济南战役的辉煌胜利。这时,亚洲大陆上头号大国的整个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即国民党和共产党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换位性”的根本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已占有了优势。

  单就中原战场而言,蒋介石军队的刘峙、白崇禧两个集团尚余75万人马,只能分踞徐州、武汉周围,而且处于被动挨打,面临覆一灭的地步,已经不能构成完整的战线,更谈不上和人民解放军抗衡了。中原地区的人民武装力量已经控制了津浦路以西,平汉路以东的苏鲁豫皖地区、大别山地区,以及平汉路上的郑州以及往西的洛阳、南阳、襄樊、荆州等地区。蒋介石军队的两条战略交通要道,陇海路的潼关一徐州线,平汉路的郑州一武汉线,已经被解放军斩断成若干段,基本处于瘫痪的状态。

  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认为整个中原大战的南线决战时机已经成熟,果断地决定中原野战军迅速东出徐(州)、蚌(埠),摆开与国民党军的决战态势。并确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以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华东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第一次大联手。刘、陈、邓、粟、谭“五虎将”第一次大联手,即将演出世界战争史上最为壮美的“探戈”。战地以徐州为中心,与蒋介石最大的战略集团进行大规模的决战。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