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朱德传 | 上页 下页 |
一九 |
|
事件发生后,朱德已同陈毅和杜钢百(杨森的同乡,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和陈毅一同赴川。)进行过商议。杜钢百后来回忆道:“朱德和陈毅分析说:北洋军阀的背后,都有帝国主义的靠山,所以反帝与反封建军阀是一致的。人民痛恨帝国主义,我们就要动员群众力量,迫使杨森转向广东政府,割断他和北洋军阀的联系。”“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广泛发动群众,领导群众,掀起一个像‘五卅’那样的群众反帝政治运动。”三人商定:由朱德出面做杨森的工作,陈毅负责动员民众,杜钢百携朱德的亲笔信赴重庆向中共重庆地委(即后来的四川省委)书记杨闇公汇报情况。 这时,杨森亲自到王家花园找朱德商量,朱德知道杨森内心正处于矛盾状态中,便抓住他的弱点,表示只有将肇事轮船扣留,提出赔偿要求,才有可能挽回损失。 在朱德的说服下,第二天,杨森下令扣留了途经万县的肇事英轮。 九月二日,朱德在陈毅主持召开的万县各界代表的预备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帝国主义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在我内河肆意横行,浪沉我船只,这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系到国家主权的大事,只有打倒封建军阀,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国家才会有真正的独立,人民才有真正的自由。他号召各界民众联合起来,行动起来,抗议帝国主义的罪行。连续几天,万县中学的学生一直在举行反英示威游行。各种传单贴满了大街小巷。 杨森扣留英轮后,立刻派人同英国领事卢思德交涉赔偿事宜。但是,英国领事态度蛮横,拒不答应杨森提出的条件,而且调遣军舰分别从重庆和宜昌驶往万县,企图对中国当局进行威吓,并用武力劫夺被扣留的轮船。于是,朱德和陈毅便鼓励杨森采取强硬手段,做好还击的准备。 九月五日下午,英国军舰三艘强行靠近被扣英轮,企图用武力劫夺,遭到中国守军的抵抗。在激战中,英舰长达理被击毙。在下午五时左右,英舰悍然开炮轰击万县城区。 这时,正在寓所的朱德突然听到炮声,立刻赶往杨森司令部,敦促杨森封锁江面,予以还击。 但是,英舰凭藉着火炮优势,对人口密集的万县城区连续炮轰达两个多小时,使军民死伤千余人(其中死亡六〇四人),房屋千余间被击毁,财产损失更不计其数。据万县海关的外籍人员报告:“大火持续到第二夭凌晨两点左右。”万县城内最繁华的南津街、陈家坝一带变为一片瓦砾,令人惨不忍睹。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万县“九五惨案”。 惨案发生的当天,朱德立刻向杨森建议:“速将惨案发生的前后经过通电全国各革命组织,并吁请北洋政府向英方提出严重抗议交涉,要求赔偿、惩凶、道歉,内伸民愤,外张公理,以重国权,而雪耻辱。”促使杨森向全国发出通电陈述“九五惨案”真相。第二天,朱德又派孙壶东出面组织“万县九五惨案后援会”,一面做好死难同胞的善后工作,一面开展抗英斗争。 并且向全国发出通电,呼吁各界给予支援,对英国进行制裁,以雪国耻。 为了声援万县民众的抗英斗争,九月九日,“万县惨案四川国民雪耻会”在四川巴县成立。十八日,重庆市民六万多人愤怒集会,会后举行示威游行,当时又有十多万人举行火炬游行。接着,重庆的英美烟草公司华工宣布罢工,市民组织宣传队,四出进行宣传。十月五日,成都各界人士万余人也举行抗议集会和示威游行。四川各地纷纷成立反英组织,爆发较大规模的反英斗争。 全国各重要城市,如上海、北京、武汉、广州、天津、长沙、厦门、烟台、济南、芜湖等,相继成立各种组织,开展反英斗争。中共中央为此在《向导》周报发表告民众书,号召“民众起来,用自己的力量,使用一切方法对付这个强盗的帝国主义。”万县惨案极大地激怒了中国人民,使全国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英帝国主义的群众运动。同时,也促使杨森被迫转向广东国民政府。他委派朱德赴武汉,表示愿意接受国民革命军的称号。朱德回到武汉,在一次大会上讲话时说:“此次开炮,兄弟亲与此役,英人之强横可笑,亦复可怜。他以为他的枪才可以杀人。我们川军这回也不客气,为正当防卫,还他几枪,彼此都有伤亡。不过人民无辜,为他杀得太多了。”“但是,我四万万民众为他打醒了!尽都知道帝国主义非打倒不可,总望军民一致团结起来。”郭沫若也在这次大会上讲了话。 九月二十四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委任杨森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兼川鄂边防督办,朱德为党代表。由于第二十军政治部主任陈启修还在汉口,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委任朱德暂代军政治部主任一职。二十八日,朱德率二十余名政治工作人员离开汉口前往万县。 朱德一回到万县,却得到杨森派兵东下援吴的消息。原来,国民革命军攻占汉口、汉阳后,武昌仍在吴军手中,北伐军久攻不下,因此杨森对吴佩孚仍抱有希望。对于杨森这种出尔反尔的态度,朱德十分气愤。他当面质问杨森,并晓以大义,杨森仍不为所动。尽管北伐军在十月十日攻克武昌,杨森的态度表面上有所转变,但仍迟迟不肯下令撤回东进鄂西的三个师,对就职一事也敷衍搪塞,对朱德说:“只要走革命的道路,迟早宣布就职没有多大问题。”实际上是不置可否。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