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一野十大虎将传奇 | 上页 下页
九八


  当1师还在甘肃临夏剿匪之际,青海的反动残余势力以马家上层军官、恶霸地主、反动宗教上层分子为主,纠合逃人乡间的散兵游勇,欺骗、裹胁一些回族群众,掀起了蓄谋已久的反革命武装暴乱。

  12月5日,我军解放西宁仅3个月,马英、马成彪两股匪徒首先向我发难作乱。

  马英原系青马骑兵第8师师长,我军解放西宁后,他曾迫于形势向军管会登记,不久跑回家乡。12月5日这天,马英纠合5000余众将大通县城、桥头镇及附近的我县、区政府和部队驻地包围,进行疯狂的冲击。

  与此同时,马成彪纠合1200余众在门源县作乱,次日攻陷门源县城,我政府副县长翟洪儒等40余人牺牲。

  随后,反革命武装暴乱迅速蔓延,小峡、惶中、循化、化隆等地相继发生股匪暴乱。一时间,各地匪乱四起,大有黑云压城之势。他们围攻县城重镇,袭击部队,捣毁党政机关,残杀我军地下人员,甚至砍头剁脚,剖腹挖心,割舌剜眼,陈尸旷野,其暴行令人发指。

  此时,我军尚未完全站稳脚跟,边远地区尚未完全解放,新生的人民政权尚未完全建立和巩固。反革命暴乱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企图趁此时机,推翻人民政权,复辟其反动统治。他们狂妄叫嚣要把共产党、解放军赶出青海。

  面对叛匪的猖狂进攻,我军决心给予狠狠地打击。当军部接到大通县城、桥头镇被围遇险的报告后,立即派3师师长率该师7团和军直侦察连乘汽车紧急驰援,接着加派2师6团和军炮兵营增援,击退了数千匪众,解除了大通、桥头之围,而后对参与作乱的股匪进行清剿,将其一部歼灭,大部击散。

  匪首马英不甘失败,再次纠合600余人进犯桥头。我2师骑兵营从湟中赶来配合6团1营将匪徒击溃,歼其200余人,匪首马英被击毙。马英被毙,在社会上引起很大震动,震慑了其他股匪,鼓舞了剿匪平暴的各族军民。我军主力乘胜进剿,收复了门源县城。

  在化隆、循化等地,原青马骑兵14旅旅长马成贤、100师师长谭呈祥、新编军参谋长马忠义、伪西宁市市长韩进禄等匪首密谋重新组织了新编第82军。我以回师青海的第1师及2师6团连续清剿,将马成贤股匪大部歼灭,并以军事进剿与政治争取相结合,迫使马忠义、韩进禄、马希统、马全彪等匪首向我军投降。

  从1949年12月发生大规模的反革命武装暴乱,到次年8月大股匪徒被基本肃清,1军共进行大小战斗200余次,毙伤敌2100多名,俘虏2200多名,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在这之后,我军继续对分散流窜和隐蔽活动的零星散匪,进行分区驻剿。同时组织武装工作队和民兵,结合减租反霸、土地改革工作,彻底摧毁匪乱的社会基础,以根绝匪患。剿匪平暴实际上是我军与青马军事斗争的继续,是解放青海的继续。这场斗争捍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巩固了解放青海的胜利成果。在剿匪平暴斗争中,我党政军民也付出了血的代价,仅1军就伤亡1000余人,超过了进军青海时的伤亡。

  廖汉生在青海,不但在剿匪、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上功绩显著,他还竭尽全力带领军民共同努力建设新青海。

  青海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素有“黄金青海”之美称。在旧制度的统治下,青海却又非常贫困落后,经济极不发达,交通格外闭塞,百业凋零,民不聊生。马步芳对青海各族人民肆意掠夺,用民脂民膏建筑起自家的安乐窝,而偌大的青海近现代工业几乎等于零。马步芳吹嘘的所谓“八大工厂”,实际上是只能生产一点皮革、火柴、肥皂等简单产品的八个作坊。省城西宁号称6万人口,实际不足5万。马家父子在逃离西宁时,对银行、公司、工厂进行了抢掠和破坏,用飞机劫运了大量的黄金、银元和珠宝。在农区和牧区,大批牲畜被马家军的散兵游勇抢走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十分困难。

  我军解放青海,接收下来的只是一副破烂摊子。

  青海解放后,以廖汉生为首的军管会和军政委员会设立了工业、财经、交通等部门,派出人员发动工人群众修复机器,清理场地,迅速将原有的工厂、作坊全部复工;组织贸易公司和银行平抑物价,遏制通货膨胀,把组织生产、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作为自己的首要工作。

  1军全体指战员为了帮助人民政府解决财政收支的严重困难,部队自动停止开支,并继续承担从部队调到地方工作人员的供给,把节省下来的钱支援人民政府渡过难关。

  针对一些同志嫌青海苦、不安心在青海工作的思想,廖汉生组织部队深入地开展“热爱青海、建设青海”的教育;引导广大指战员既要看到旧青海贫穷落后的一面,又要看到新青海前景远大的一面;不但解放青海,而且还要建设起一个欣欣向荣的新青海。

  为了真正做到以青海为家,廖汉生带头将妻子和孩子从古都西安迁来西宁,在青海安下了家,起到了模范表率作用。

  通过教育,广大指战员们树立起扎根青海、建设青海的思想,以巨大的热情投身到建设新青海的伟大事业中。军党委组织了生产委员会,统一领导部队的生产。1950年开春,各单位都掀起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和运输业为辅的大生产运动。大大减轻了国家支出和人民的负担,也调动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1950年4月27日,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给1军下达了修筑青藏公路西宁至黄河沿段、宁张公路西宁至大梁段两条公路的任务。自古以来,青海高原上只有牦牛商队踏出的一条唐蕃古道,被人们视为畏途。青藏、宁张公路的修筑,对于建设新青海、支援西藏解放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受领任务后,1军先后抽调1师2个营、2师3个营,3师2个团及军直特务营共9000余人,组成筑路大军,由王尚荣副军长担任总指挥,浩浩荡荡开上了筑路工地。

  在青海高原上筑路,困难相当大。这里群峰相隔,江河阻断,有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荒原,有一步一个水窝窝的草地泥泽,还有一镐一个白印的冻土层。加上天气变化无常,自然条件恶劣,工程异常艰苦危险。

  筑路大军在数百里筑路线上摆开战场,搭起布帐篷,垒起铁匠炉,使用钢钎铁锤、铁锹大镐等简陋的工具,开辟着边疆国道。指战员们像执行战斗任务一样,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和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战胜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为了保质保量,官兵们提出口号:“一次修好,永保坚固!水冲不垮,车压不塌!”以对祖国、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精心施工,严格把关,高质量、高速度地完成了任务。

  青藏、宁张两路段从5月初开工到9月初基本竣工,仅用了短短4个月的时间。新建公路400余公里,砌筑大小涵洞10多个,为亘古荒原开辟出一条黄金路。

  为了感谢筑路大军在开发建设新青海中立下的功劳,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海军区于1950年9月24日作出决定,在日月山、三塔拉、鄂拉山、长石头山、大坂山等最为艰险的路段竖碑铭文。

  廖汉生和1军其他领导人贺炳炎、王尚荣、杨文安、吴融峰等共同题签了竖立在日月山上的纪念碑。日月山是历史上文成公主进藏和亲经过的地方,当年这里只有羊肠小道,今天一条汽车大路把青藏高原变成通途。

  在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廖汉生和他的战友们带领青海军民团结奋斗,迅速医治了旧社会的千孔百疮,使一个生机勃勃的新青海屹立在祖国的江河之源。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