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一野十大虎将传奇 | 上页 下页 |
五五 |
|
大军浩浩荡荡,征尘遮天蔽日。 6月中旬,第19兵团与第一野战军在关中会师,紧接着,便参加了彭德怀指挥的扶眉战役。 按照军委和彭德怀的决策,此时第一野战军的作战方针是:大量歼灭敌人,巩固和扩大新解放区,首先集中力量与胡宗南主力作一次决战,然后集中主力与青、宁“二马”集团决战。 扶眉战役,就是按这一方针实施的,战役方针是:“钳马打胡,先胡后马。” 杨得志的第19兵团负责钳制“二马”的任务。 战役计划报到毛泽东那儿,毛泽东对杨得志的作战部队很关注,特意给彭德怀打来电报,说:“杨兵团应立即西进,迫近两马筑工,担负钳制两马任务,并严防两马回击,此点严格告诉杨得志,千万不可轻视两马。否则必致吃亏。杨得志等对两马是没有经验的。” 应该说,杨得志对青、宁二马多少是有所了解的。在当时,青、宁二马恐怕是国民党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对毛泽东的关怀,杨得志深为感动。 由于作战准备充分,杨得志很好地兀成了整个扶眉战役中“钳马”的任务。 扶眉战役,从7月11日发起,7月14日结束,我军歼灭了胡宗南主力4.4万人,给胡宗南以毁灭性打击,胡不得已退守秦岭一带。青、宁“二马”见势不妙,继续往西撤退至平凉地区。胡、马的作战联盟不复存在,西北战场的形势,由此发生了根本变化。 由此,我第一野战军作战方针调整为“钳胡打马,先马后胡。”彭德怀选择了平凉地区,作为与“二马”决战的战场。 这次,杨得志的19兵团作为主力参加了“打马”战斗。 未想,青、宁“二马”不战而退。原来,面对我30万大军压境,“二马”虽深知平凉为甘、宁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但当作战计划一出台,宁马立即察觉青马要保存实力,让他们打头阵的企图。宁马马鸿逵急电宁马临时总指挥卢忠良退守宁夏,保存实力。青马马步芳也无奈地急忙往兰州撤退。 对此,彭德怀及时修正了原定的作战计划。命杨得志的第19兵团继续追击宁马,1兵团和2兵团则分两路猛追青马,力争歼灭敌人。 这一追,就是20余天,前进千余里,把青马逼进了兰州城内。 8月对日,兰州战役打响。杨得志奉命除留64军继续追击宁马外,率63军、65军参加了兰州战役。 兰州战役打得十分艰苦。 按照彭德怀的战役部署。杨得志的第19兵团的任务是:沿西兰公路首先攻占路南之马架山、古城岭、豆家山和路北之十里山,然后向兰州东关发展进攻。 8月26日,兰州战役结束。63军、65军在杨得志的指挥下,胜利完成任务。 至此,青马集团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这时候可以说,我军的主要对手就剩下退守宁夏的马鸿逵集团了。 彭德怀把消灭马鸿逵集团,解放宁夏的作战任务交给了杨得志的第19兵团。 其时,宁夏的马鸿逵集团,仍企图作困兽之斗,以银川为中心,依据黄河天险,在南起靖远、同心,北至金积、青铜峡、灵武地域内,构成二道防线,由马鸿逵之子马敦静统一指挥,妄图阻止我军解放宁夏。 对于解放宁夏,杨得志确立了总的作战方针,即军事打击和政治瓦解并举,尽量争取用政治方式加以解决。 杨得志是这样分析的:宁夏的马家军,主要有两支部队。一支是马鸿逵的儿子马敦静为司令的宁夏兵团,统帅4个军:马光宗的第11军,卢忠良的第128军,马全良的贺兰军,马敦厚的骑兵第10军。另一支是马鸿宾的儿子马惇靖为军长的第81军。马鸿宾和马鸿逵二人虽以兄弟相称,但关系一向紧张。马鸿逵同马步芳一样,都是顽固透顶的死硬分子,长期追随蒋介石反共反人民。而马鸿宾则不然,抗战时期,他曾表示拥护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并在绥西一线同傅作义共同抗击过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初期,他的一个团长被俘,受到彭德怀亲自接见,并由这个团长将彭德怀的信带给了马鸿宾。马鸿宾不但未刁难这个团长,反而奖给他一匹马……等等这些,瓦解宁夏二马,做好马鸿宾的工作,是极有可能的。另外,即便是马敦静指挥的宁夏兵团,也不是铁板一块。 主意已定,杨得志紧接着拜访了郭南浦老先生。 郭南浦是谁呢? 郭南浦是位老中医,在甘肃、宁夏伊斯兰教上层人士中有较高的威望和影响。他虽已年过七旬,但动作灵敏,头脑清楚,性格爽朗,十分健谈。 当听清杨得志来意后,郭欣然表示:“行,我与马鸿逵和马鸿宾虽不同姓,却系同族同教。我愿将大军对回家心情和为国为民的宗旨,转告他们。” 杨得志听了这番话,很受感动。他望着老人飘落胸前的半尺长的银胡须,想了想,说:“郭老先生,你这种精神令人感动。可是,你年事已高,北上银川路途遥远,且遍地战火,万一有个闪失就不好了。” 郭南浦哈哈一笑,手捋银须,很动感情地说:“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老马之智可用也!” 杨得志请示彭德怀。彭德怀说:“好,就请郭老先生随你们一同进军宁夏吧!” 9月9比按照杨得志的命令,第19兵团兵分三路,挥师宁夏。左路克甘肃的景泰后,北渡黄河,推进至宁夏重镇中卫;中路沿黄河而行,向中卫前进;右路由固原、黑城、海原一带出发,直扑宁夏另一重镇中宁。 三路大军,摆开阵势,很快进入宁夏境内,如同江河行地,风卷残云,其势锐不可挡。 9月中旬,第19兵团突破敌人第一道防线,很快进逼敌人的第二道防线中卫和中宁两大重镇。这时,郭南浦老人便带了几个精明干练的工作人员,离开大军,先一步前往中卫和银川,去做马鸿逵和马鸿宾的工作,争取宁夏和平解放。 其时,马鸿逵见大军逼近,第一道防线已被攻破,内心早已乱了方寸。打与不打,进退两难。打,区区宁马不过7万之众,要与解放大军对抗,等于以卵击石,前景十分黯淡,毫无希望。不战而退,他又怎么在蒋介石那里交待?看来只有一条路,自己先乘飞机离开银川,然后再为儿子设法安排退路,保命要紧。至于数十年苦心经营起来的7万兵马的家底,也只好一脚踢出去了。 马鸿逵打定主意后,便煞有介事地在银川他自己修的大公馆里召开军政首脑会议,研究死守宁夏、顽抗到底的作战问题。 会后,马鸿逵借口飞赴重庆出席国民党紧急军事会议,一去未归,溜掉了,他把宁夏战场的烂摊子甩给了二公子马敦静。 马敦静秉承其父马鸿逵的旨意,继续组织顽抗。在第一道防线被攻破后,他慌忙调兵遣将。调整部署,重点防守老巢银川:令贺兰军撤出中宁,北渡黄河加强右翼;第11军退守银川;第128军仍在金积、灵武一线;将中宁、中卫第二线的防守任务交给了马惇靖的81军。 正在这时,郭南浦老人前往中宁与马鸿宾的谈判也有了结果。 马鸿宾见大势已去,遂有率部起义的念头。但顾虑重重,怀疑起义后,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