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叶剑英传 | 上页 下页 |
三四 |
|
为了贯彻中央新的战略方针,周恩来、朱德、刘伯承、叶剑英研究制定了抢渡乌江、占领遵义的行动方案。1935年1月7日凌晨,先头部队占领遵义城。9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在当地人民群众的欢呼声中进入遵义城。1月15日至17日,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批判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重新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会议改组了党的中央领导,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革命的一次伟大历史转折。 遵义会议期间,中央纵队未单独设立司令部,由总司令部兼理。据黄鹄显、曾三、吕黎平等回忆,叶剑英在总司令部协助周恩来、朱德指挥作战,日夜守候在作战值班室,处理紧急军务。他拖着带伤的身体,不分昼夜地工作,有时一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他负责军委纵队的工作,还要领导军委一局的工作,每天不但处理大量上报下达的文电,有时还亲自起草电报。 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他起草电报喜欢用毛笔写,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写完后又一字一句点着看,认为准确无误了,然后写上“剑英”二字。 他常对军委总部的参谋人员说,一字之差,可能会关系到部队同志的生死存亡,写好后一定要多看两遍。参谋起草的电报,他一字一句修改,有时只留下头尾,内容几乎全部改写,改完后,送给参谋重抄,然后他还要认真看两遍,才签字发出。有的参谋人员不懂电报中的韵目代日,地支代日代时,他不厌其烦,把着手教,帮助参谋人员提高工作能力。叶剑英十分关心遵义会议的进展情况,当他得知会议的结果时,十分高兴。他衷心拥护会议的正确决定,拥护毛泽东的领导,连夜向部队传达会议精神。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决定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向川南上城赤水方向开进。一天,中央机关行军到一条山谷时,突然从北边半山坡上冲来敌军一个连的兵力,向中央机关人员猛烈开火。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都在敌射击圈内,情况非常危急。中央机关人员只好躲进一条流水沟里。 过了一会儿,敌军吹起冲锋号,冲下山来,高喊:“活捉朱毛!”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叶剑英率队从后面跟了上来。他当即下令:“通信排跟我来!” 亲自带领一个排迅速冲上南面的高山,集中火力向北边压下来的敌人还击。 敌军遭到阻击,摸不清底细,不敢再往下冲。双方对峙了一阵,敌军退去。 中央机关转危为安。大家说:“好险呀!要不是叶参谋长及时赶到,我们就要吃枪子了!”① ①访问范希贤、李质忠、颜太龙谈话记录,1987—1994年。 四、艰难的雪山行军 1935年2月28日,在第二次占领遵义的老城老鸦山战斗中,三军团参谋长邓萍不幸牺牲。三军团向中央发电报,指名要求叶剑英去接任。中央考虑战斗正在激烈进行,前方需要派得力的人,便同意了三军团的要求。叶剑英在危难之际奉命前往三军团任参谋长,协助彭德怀、杨尚昆指挥三军团作战。 3月上旬,中革军委在打鼓新场附近召开重要军事会议,研究成立军事指挥小组问题。出席会议的有军委委员以及一、三军团负责人、纵队司令员、政委等。三军团参谋长叶剑英和政治部主任刘少奇也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经过讨论,确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小组,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就在会议讨论下一步红军进军方向时,敌机突然袭来。在危急时刻,叶剑英第一个想到的是毛泽东,他眼疾手快,拉着毛的手,急忙跑出屋子,隐蔽到山脚边的茅草地里。敌机空袭过后,继续开会。会后,叶剑英在三人小组和彭德怀、杨尚昆的领导下,制定三军团的作战计划,指挥部队趁夜经潭厂、两路口,袭取仁怀,三渡赤水。然后攻占铁厂、大村,在二郎滩四渡赤水,南渡乌江,直趋贵阳。① ①在遵义会议纪念馆查阅的资料,1985年10月3日。 部队人不歇步,马不停蹄,翻山越岭,来到金沙江畔。金沙江的支流很多,过每一道河,叶剑英都要亲自勘察地形,指挥架设浮桥,或组织人员向敌军夺船渡河。行军作战中遇到问题,他总是找几个科长来一起商量解决办法后向彭德怀汇报,最后再作决定。有一天,部队行军80里,到宿营地时已经很晚了,走在前边的部队突然来电说,行军前方有一座桥被水冲断了,需要连夜架修。这时大家经过一天的行军,人困马乏,已经很疲劳,叶剑英带伤走路,更是周身酸痛,但他仍然连夜召集司令部李天佑、孙毅等几个科长碰头研究办法,并要亲自带工兵连夜去赶修。几位科长看到他身体虚弱,坚决不让他去。叶剑英接受了大家的意见,将架桥任务交给孙毅。临走前,他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又作了具体交代,才放心地让孙毅带工兵连20多个战士前去。他们走了几十里路,在河边整整奋战了一夜才把桥架通。 彭德怀、杨尚昆和叶剑英率领三军团渡过金沙江、大渡河后,乘胜继续北进。经林坪,从二郎山旁越过人迹罕至、野兽成群的深山老林,指挥部队击溃四川军阀杨森所部6个旅的堵截。于6月初,占领了天全、芦山、宝兴,为后续部队扫清了道路,迅速赶到夹金山脚下。 夹金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大雪山。它位于四川宝兴县西北,懋功东南,高耸入云,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红军指战员从云南一路转战来到四川,每人只有一套单衣,要过雪山了,想补充点衣服也无处可寻。最初他们想带些烧酒御寒,但山脚下人烟稀少,哪里去找这许多烧酒?叶剑英找大家商量,布置部队要多准备生姜、大蒜、大葱、辣椒,以备上山冷时咀嚼压寒,并对爬雪山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 上午八、九点钟,部队开始上山。叶剑英拄着拐棍,口里含着姜片,与警卫员范希贤一起向山上攀登。雪山上的气候,变幻莫测,刚才还是阳光灿烂,过不多久就下起了鹅毛大雪。暴风夹着雪,打到脸上、手上,像刀割似的疼痛。叶剑英和大家一样穿着单薄的军装,冻得浑身直打哆嗦。人们用手捂着脸,冒着暴风雪,踉踉跄跄,艰难地行进着。如果不小心,掉进雪窝里或雪崖下,就永远也爬不起来了。好不容易走到山顶,叶剑英远远看见有三个人坐在那里,走近一看,三人都已冻僵牺牲了。他默默地摘下军帽,含着热泪向这些战友告别,陷入了沉思:自从离开中央苏区,一路上牺牲了那么多好同志。他情不自禁地低吟:“越过千山与万水,红军西游何时还?……爬过雪山,部队吃粮非常困难,只好靠野菜充饥。有的连野菜也吃不上,只好吃草根、树皮。为了搞到粮食,叶剑英率三军团教导营与藏民联系买粮。 可是,沿途藏民多受国民党的欺骗宣传,都藏匿起来,不肯把粮食卖给红军。 在这种情况下,叶剑英教育部队要爱护少数民族兄弟,不能违反群众纪律。 他带头执行纪律,遵守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并且规定了一些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叶剑英要求大家宁肯搞不到粮食,饿着肚子,也不准随意侵扰藏族兄弟。有的藏民因受反动宣传的欺骗,拿起大刀长矛对付红军。叶剑英教育部队,绝对不准还击。由于他带头执行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政策,许多藏民很受感动,积极动员躲在山上的群众陆续回家,纷纷把余粮卖给部队,有的甚至乐于为红军带路。 经过艰苦、顽强的行军,叶剑英同部队一起到达四川西部懋功县(今小金)的达维镇。在这里,中央红军一部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会师了。叶剑英估计,随着两军会师后力量的增强,全军在战略上将会很快打开一个新的局面。他衷心地期望着这种新的局面能够早日出现。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