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细叙沧桑记流年 | 上页 下页
五〇


  §第三部 “天堂”开眼记
  ——1946年访美日记摘抄

  在《抗日行踪录》结尾,提到了我曾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接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访问美国一年,中间穿插一次中美洲英国殖民地特利尼达之行。我是在1946年9 月离开上海,1947年10月回国的。

  在我向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申请签证时,那位领事知道我是画漫画的,带着微笑风趣地对我说:“我们美国不是样样都好,你可以不客气地挖我们的疮疤。”回国以后,我于1948年给北平《新民报》画了一套《天堂记》漫画,以我自己作主角,扮演了三十多场美国生活方式。这套画原本打算长期画下去,按照那位领事的意愿,狠挖一下黄金帝国的疮疤。没想到1949年初,故都解放,社会大变,《新民报》停刊,《天堂记》也就结束了短暂的生命。

  旅美期间,我每天写日记。所记的事,有些是疮疤,有些是美容,有些是悲剧,有些是喜剧。总起来说,是以一个中国人的眼光来看所谓的人间天堂。以前读过别人写的“出国记”、“留洋记”之类文章,恨不得自己也能亲眼看看中国以外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经过8 年抗日艰苦生活,也真想有个机会,轻松愉快一个时期。没想到真的苦尽甘来,天赐良机,在“天堂”兜了一圈,大开眼界,在我一生中,也算是一件大事。当然,在80年代的中国青年看来,到一趟外国,有什么了不起。调查一下同辈的一些朋友,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子女在外国学习或定居,的确没什么了不起。可是在40年代,战后的美国,也和我们一样闹房荒;美国国会有所谓麦卡锡法案,压制共产党,虽没有蒋政权那样凶狠,一般老百姓对“红色”也是颇有戒心的。现在我把亲眼目睹、亲身感受的事,照日记原稿,—一抄来。我想这要比重写一篇,亲切真实得多。

  ◇1946年9月2日

  爱莲的意思准备8点上船,但昨晚益君谋来电话说,9点联华派车来送我们。10点多司徒慧敏坐了辆吉普车来。他这次和我们同船去美国,以后还要到加拿大清理家产。车开到外滩,路堵塞了,这时离统舱最后上船时间上午11点仅余半小时,我们心里急得很。11点到达公和祥码头,旅客已排成长蛇阵,等待海关检查。许多朋友来送行,史东山和韩仲良为我们拍了一段电影。等到将近1 点半才挤上船。秩序之乱,有如逃难。上船后找舱位,挤出一身臭汗,幸亏碰到一位在香港上船的陆君,领我们到“IB”统舱,那是由货舱改装的所谓紧急舱位。原先这条“麦慎将军”号是海军运输船,最近恢复自由运营。船舶只分房舱和统舱两级,房舱住官,统舱住兵。统舱床分四层,上下铺距只二尺光景,全舱要住几百人。舱里那么热,人那么多,如同进了地狱。我心想船公司为什么不肯卖房舱票给我们,也许因为我们不是拿红色官员护照的吧。然而,冯玉祥将军的随员吴组缃以及其他几位水利专家,明明是中国政府指派随冯将军考察水利官员,怎么也睡统舱呢?

  船员对中国旅客的歧视非常明显,爱莲买的是“2B”舱位,舱里住的几乎全是高鼻子西方女人,管理员露出一脸不高兴的样子招呼爱莲,气得爱莲搬进了中国人的“3B”舱里去。

  4 点起锚,统舱开饭,又是长蛇阵。旅客自己搬餐具,吃完送到洗涤柜上去。食堂像个大蒸笼,一片汗臭,侍者一脸凶相,呼幺喝六,当旅客是罪犯。中午在码头没有进餐,此时已是饥肠辘辘。汗尽管流,气尽管受,这顿饭还是非吃不可。

  上船时,托人买了把躺椅,放在房舱处的甲板上。开船后,船员来清场,把统舱客赶到船头船尾,那儿没有遮阳的篷,太阳那么毒,如何受得了?只好在救生船的余荫下找个藏身之地。全船旅客近二千人,中国人占半数以上,犹太人也不少,没一个人的衣服不是湿透的。

  一小时后,出吴淞口,海波万顷,帆影点点,船一直往东走,祖国的海岸远远抛在后面。

  ◇9月3日

  昨晚在铺上一直淌汗,像洗了一次土耳其浴。

  海水蓝得像派克墨水,飞鱼一阵阵从激浪中飞出,作弧形抛物线降落在激浪中。

  太阳太强烈,我们将帆布躺椅放到房舱甲板上,又被船员赶走。

  下午4时左右,看到海岛一群,据说是琉球群岛。傍晚过长崎海岸。

  冯玉祥到统舱来访客,吴组汀告诉我,冯友兰和华罗庚两位教授也搭乘统舱。冯将军看到我们这些局促一隅的统舱客,写信给船长,希望让我们自由出入房舱甲板,结果当然没有“允如所请”。

  上午伙食柜开门,买啤酒的旅客排成长蛇阵,司徒夹在其中,可是将轮到他时,关了门。下午我去排队,买得四瓶啤酒,一条吉士烟。四包巧克力,花了二元二角,找回来的都是银角子,这东西久违了,颇觉新奇。

  三餐很丰富,可惜全是罐头货,只有水果是新鲜的。

  船上的秩序已较昨天有进步,在甲板上躺了一天,情绪逐渐平静下来,希望明天能画点速写。

  许多旅客搬到甲板上睡,我怕着凉,把躺椅搬进舱里,找到一处风口,美美地睡了一晚。

  ◇9月4日

  船已偏向东北走,吃饭时候虽然热,但比昨天好多了。近午下了一阵大雨,立刻凉下来。到进晚餐时,不淌汗了。

  下午雨过,天空特别晴朗。船头是统舱客的天堂,一堆一堆人,唱的唱,玩的玩,一位四川同胞在弹琵琶,围着一圈人。犹太人占据甲板的一大片,小孩特别多。对于这些失去祖国的漂泊者,前面的一片大陆,将成为他们的极乐世界。中国人学生居多,是到美国去上大学;其次是返美的华侨;外交官和政府派出国的考察官员也不少。像我们夫妇这种“江湖艺人”,恐怕是少数中的极少数。

  早晨最动人的景象是犹太人的晨祷。头上顶一个小方匣子,左臂缠一条黑带子,右手捧经,闭起双眼,身靠船沿,前后俯仰,口中喃喃有辞,像小学生背书一般。

  午睡醒来,见同舱旅客在穿救生衣。从前在人家的“出洋记”中读到演习救生艇的场面,想来他们是准备上课了。我躺在铺上懒得动。所以没有看到这一幕假戏。

  ◇9月5日

  船向北走,已过东京湾。甲板风很大,气温突降,可穿毛背心了。女人对气候特别敏感,都披上了大衣。大邮船好像一家大旅馆,爱打扮的女人在此可以大翻行头,表演给人家看,有的人一天要换几次装。外国人特别讲究,有的穿海边短衣裙,不大顺眼。东方女人体格先天弱小,不能和欧美人相比,但有的人偏要模仿西方人的体格,这船上就有,装着假胸,高得和身体不相称;还有一位装着假鼻梁,大概里面出了毛病,鼻梁隆起一块疙瘩,弄巧成拙。

  傍晚,远处一群大鱼在海上跳跃,李君说那是海豚,是起雾刮风的先兆。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