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传记 > 许世友回忆录 | 上页 下页
三、战潢光捷报频传(1)


  冬去春来。峰峦叠嶂的大别山披上了绿色的新装,温暖的春风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气息。

  大别山的春天是美丽的春天。大别山的春天是战斗的春天。商潢战役结束后,红七十三师返回皖西,准备向漳河以东发展;十、十一、十二等师乘胜进击固始县城,北出淮河沿岸的重镇三河尖,沉重打击了驻固始地区的敌第四十五师,使根据地向北扩大到淮河岸边。固始以北地区广大人民,深受国民党的残酷统治和地主的压榨,一九三一年又遭特大水灾,困苦万状。在我军胜利影响下,十万灾民纷纷起来袭击地主围寨,开仓分粮,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

  为了迎接新的战斗任务,我们在固始地区进行了短期休整。

  在此期间,国民党安徽省主席陈调元不断调兵遣将,向我皖西根据地进逼。为了打击侵犯皖西的敌人,向东扩大根据地,方面军总部准备发起苏家埠战役。

  三月中旬,方面军总部率十、十一两个师陆续出发了。看着东进的雄壮队伍,我们十二师的同志议论纷纷:

  “为什么把我们留下?”“我们留下干什么?”兄弟部队刚走,陈赓师长就把我和高绍先、徐海东等三个团的领导同志叫到师部,传达总部赋予我们师的任务:留在商潢地区牵制豫东南的敌人,策应苏家埠战役,协助地方党组织和政府开展新区工作。他风趣地说:

  “听说部队想到前方去打大仗,恐怕跟你们这些团长、政委有点关系吧?同志哥哎,这可不行噢!我们保卫和巩固了根据地,拖住潢川一带的敌人,就是对苏家埠战役的有力支援嘛!你们要把这个道理向大家讲清楚,做好部队的思想工作。”

  那时,部队的组织纪律性是很强的,思想也很单纯,只要上级把任务讲清楚,就会一点价钱都不讲的坚决服从。

  不久,部队转移到商潢地区,我们三十四团奉命在潢川东南一带活动。

  潢川是国民党的特区,反动势力比较猖獗。但是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统治,扑不灭潢川人民的革命烈火,割不断人民群众与工农红军的血肉联系。

  中共潢川县委领导当地人民,不屈不挠,坚持斗争,不少村镇都建立了党的组织,成立了不脱产的赤卫队。

  在商潢战役中,潢川人民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赤卫队员们携带长矛、大刀、扁担、菜刀、斧头等武器,利用起伏的冲洼和茂密的树林,侦察敌情,袭扰敌军,捕捉敌人,直接配合我军作战。青壮年们组成了支前担架队、星夜运输队、妇女看护组,为我们抢运物资、送茶送饭、护理伤员。

  正因为我们和潢川人民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所以我们一到潢川东南地区,就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但是,由于这一带久受地主豪绅的压迫剥削,屡遭国民党兵匪的蹂躏,我们红军虽然到这一带活动过,而往往是打了就走,因此,长期的拉锯局面,在当地群众中造成了一种特殊心理:他们打心眼里是拥护革命的,但是担心红军驻不长,害怕遭到敌人的疯狂报复。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和房东老大爷作了一次交谈:“老乡,你说红军好不好?”

  “红军好,红军是咱们穷人的队伍。”“你想不想自己有田有地,过好日子?”“想啊,连做梦都想哩!”

  “我们说把地主的地分了,你怎么不吭气呢?”“唉,还是等你们把武汉、南京打下来再分吧!”老大爷的这种思想,当时是很有代表性的。为了消除

  这部分群众的顾虑,顺利完成开展新区的任务,我们在当地党组织的配合下,做了大量的工作。

  我们以连为单位积极开展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工作。每连都成立了一个宣传队,负责包干一个区或一个乡,三至四人为一个小队,天天打着红旗到各村去宣传,协助地方上建党建政,扩大红军。

  每逢集市和庙会,宣传队全部出动,到街头巷尾去演讲、唱歌、贴标语、撒传单,大张旗鼓地宣传红军的主张和革命道理。特别是用当地流行的民歌曲调演唱的歌曲,很受群众的欢迎。我还记得这样两首:一首叫《农民苦》:

  穷人真正苦,衣破无布补,忍饥挨饿说不出,

  瘦得皮包骨。

  另一首叫《穷人歌》:

  四月立夏节,穷人苦切切,缺油断盐无处借。

  麦子未曾黄,家中又无粮,饿死妻子和老娘。

  歌者动情,听者动心,许多群众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当时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家家户户只能靠糠菜果腹,我们部队的食粮都是由老区人民供给。为了解决群众的口粮问题,我们组织部队到地主家打粮,把打来的粮食分给群众。我们还把自己的大米磨成粉,和野菜掺起来吃,把节省下来的粮食分给最穷的农民。这样,既帮助当地群众度过了春荒,同时又打击了反动势力,对于消除群众的恐惧心理,积极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