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武警第一位女将军 | 上页 下页 |
九 |
|
【9、人要活得有价值】 1955年至1961年,杨俊生先后考入北京市女子第二中学(初中)和北京师范大学女子附中(高中),最终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俊生初中二年级时的1957年,针对知识界的“大鸣大放”,反“右”运动扫掠全国,五十多万人被打成“右派”。第二年,俊生初三时,“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漫卷全国,历代吃苦受难的中国人民豪情万丈,发起为了把“一年超过英国,三年超过美国,五年进入共产主义”梦想变为现实的总攻。1960年,即俊生高二时,又演变为吃糠咽菜的三年“自然灾害”…… 全民大炼钢铁,她曾把铺盖搬到炉窑旁;炼钢需要废铁,她曾拆下自家的大铁门;全民大办农业,她曾在假期里步行几十里,帮助社员去耙地铲草;全民大办水利,她曾跳进没膝深的水里挖淤泥…… “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这是杨俊生立下的誓言。“党中央号召我们,祖国正需要我们,我们革命后代要毫不犹豫地冲上去!祖国考验我们的时刻到了!”与许多人不同的是,杨俊生没有把社会活动代替对文化知识的学习。相反,她学习更用功、自觉了。在机器隆隆的工厂,在人欢马叫的工地,那些戴着眼镜,铺展复杂的图纸,向周围的人讲解指点,交待工作任务的工程技术人员,更让她敬佩和羡慕。他们比划指点过处,图纸变成了一批批闪光的机器、一座座巍峨的大厦、一座座雄伟的水坝……俊生感觉到这些人更有威力、更“有用”!爸爸妈妈常教育他们:“学校活动要参加,个人学习更要抓紧!”“国家建设最需要的是有文化、有知识、懂技术的人才。” 那段时期,学校教学课时明显减少,有时减去一半。她和三四个学习较好的同学自发组成了“自修学习小组”,地点就在房子稍宽敞一些的俊生家里,一边学习课本内容,一边阅读课外书籍,交流学习体会。对实在弄不懂的问题就拿到学校请教老师,或请高年级的同学辅导。有的老师为俊生等人的学习精神所感动,常常是下工地先赶到俊生家,辅导完功课才回去。中学时期的杨俊生,文化知识的涉猎面更宽更广了,不少优秀书籍都曾深深地打动着她。“那时,每读一本好书,我就感到自己长了一截,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就进了一步,”杨俊生说,“小学时就读过一些书,中学重读时的理解就不一样,到大学时就更加深刻了。”“我爱书,书给了我一个新的视野,新的灵魂。”在文学读物外,俊生开始偏向自然科学,像《十万个为什么》、《世界大发明》、《趣味生物学》等,把身边熟悉的世界,重新展现在她面前,她感到了自然的深奥和个人的渺小。尤其在物理上,她表现出特别的偏好,而且与同学们尝试着做些小手电、小台灯、小收音机之类的东西。 杨俊生回忆说:“每次发明创造大功告成,真是喜不可言,心中荡起一股英雄凯旋般的自豪……”因为,她有了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她仰慕居里夫人,想当女科学家。她惊叹——居里夫人温和善良的笑容里,怎能包容住磐石般的坚韧?为何对所钟爱的事业有着火山喷发般的热情?俊生觉得:她是真正的强者!活得有价值。自己活着,一定要像她那样…… 杨俊生的自修学习小组常常学到家里吃晚饭的时间,她总是强留大家一起进餐。“没想到将军家的伙食与大家都一样:高粱面、地瓜面和菜叶蒸成的饽饽,加点儿咸菜。我们也不客气,十几个人一顿就吃下去三笼屉,俊生总是劝大家再吃几个。”一位姓邹的同学说。久而久之才发现,这样的伙食标准,俊生家也维持不住!尽管军人家庭有特殊待遇的规定。当时杨俊生家里,爷爷、奶奶、父亲、母亲重点照顾,三个弟弟(东胜、东明、东成)和两个妹妹(东荣、杨杨)都正处在长身体的年龄,是“次重点”。往下轮到俊生、易生和堂弟。全家伙食常常是靠弄点菜帮菜叶、豆腐渣以及爷爷、姑姑在院里种、养东西来补贴。“俊生却从不提这些事,尤其对特别困难的工农子弟,每次都不让走。甚至还多带些午饭到学校给我,一直持续了一年多,直到形势好转。”同学赵欣说。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