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粟裕战争回忆录 | 上页 下页 |
一二四 |
|
这时,当面敌情也发生了重要变化。11月7日我们得知敌44军已在6日撤离海州,向黄百韬兵团靠拢,我军立即进占海州、连云港。原定攻打海州已不需进行。当时东北之敌只剩下锦西葫芦岛一处。中央军委几次通知我们这处敌人的动向。海州、连云港被我攻占后,如蒋介石将该处敌人经海路南调徐州战场,也只能绕道上海、浦口,再转运到蚌埠,将失去及时支援的时机。 同时,长期隐蔽在国民党军中的何基沣、张克侠两将军即将率部在台儿庄、贾汪地区起义,一旦起义成功,华野可以通过其防区迅速切断黄百韬的退路,全歼黄百韬兵团已更有把握。此外,我们又得到敌人有撤退徐州,以淮河为第一线防御之说。 有了上述这些条件和情况,我觉得淮海战役发展为南线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我们对战役发起后及下一步作战形势作了估计,我和陈士榘、张震于11月7日午时联名发电谭震林、王建安,并报中央军委、陈邓,建议中野主力直出徐蚌段,切断徐敌退路,使邱、李不能南撤;华野主力于歼灭黄百韬后,协同中野攻击徐蚌段,孤立徐州;下一步或继歼黄维兵团,或歼灭孙元良兵团,或夺取徐州。当时我们认为,不论如何发展,孤立徐州,截断徐敌陆上退路,甚为必要。 11月7日夜,陈士榘已赴前指,我进一步就争取在长江以北与敌人决战的问题与张震同志商谈。我们多方分析后于11月8日辰时发电报告中央军委、陈邓并报华东局、中原局。在这份电报中,我们估计了蒋介石可能采取的两种方针: 第一、以现在江北部队再加上由葫芦岛撤退之部队,继续在江北与我周旋,以争取时间,加强其沿江及江南、华南防御。 第二、立即放弃徐州、蚌埠、信阳、两淮等地,将江北部队撤守沿江,迅速巩固江防,防我南渡,并争取时间整理其部队,以图与我分江而治,俟机反攻。 接着我们分析了蒋介石若采取这两种方针对我之利弊。认为蒋如采取第一方针,使我在江北仍有大量歼敌的机会。如能在江北大量歼敌,则造成今后渡江的更有利条件,且在我大军渡江后,在苏、浙、皖、赣、闽各省不致有大的战斗,也不致使上述各省受战争之更大破坏,使我军在解放后容易恢复。但如此对江北及华北各老解放区的负担仍将加重,又为不利。 如果蒋采取第二方针,可以大大减轻我江北及华北各解放区的负担,使这些解放区迅速得到恢复,但我今后渡江要困难一些(当然困难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并且在渡江后,在苏浙、皖、赣、闽各省尚须进行一些严重的战斗和部分的拉锯战,且在江南大量歼敌的条件比江北差,这又是不利的一面。 我们建议如果各老解放区尚能对战争作较大支持,以迫使敌人采取第一方针为更有利。如果认为迫使敌人采取第一方针为更有利。如果认为迫使敌人采取第一方针是对的,则我们在此次战役于歼灭黄百韬后,不必以主力向两淮进攻,即以主力向徐蚌线进击,抑留敌人于徐州及其周围,尔后分别削弱与逐渐歼灭之(或歼孙元良兵团,或歼黄维兵团)。 我们的建议电报发出后,先收到中央军委11月7日晚的指示:第一仗如能歼敌21至22个师(整编旅),包括可能起义者在内,整个局势即将改变,你们及陈、邓即有可能向徐蚌线迫近,那时蒋介石可能将徐州及其附近的兵力撤至蚌埠以南。如果敌人不撤,我们即可打第二仗歼灭黄维、孙元良,使徐州之敌完全孤立起来。 但是,如果徐州的敌人南撤,我们怎么办?这个电报还未明确。接着收到了军委8日电示:“虞(7日)午电悉。估计及部署均很好。”随即又收到军委9日复示:“齐(8日)辰电悉。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给。”这个电报虽短,真是字字千钧。中央已定下决心将徐州之敌就地歼灭,将淮海战役变成南线决战。 后来,刘伯承同志率中野两个纵队由豫西进入淮海战场。中央军委于11月16日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谭震林组成总前委,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为常委,邓小平为书记。 四、有人请粟裕谈谈歼灭黄百韬的作战,粟裕说: 华野围歼黄百韬兵团是一个大仗、硬仗,是由运动战转为村落阵地攻坚战。打黄百韬有许多值得谈的问题,我只讲讲几个特点。 第一、黄百韬兵团辖四个军,后来敌44军从海州西撤也归他指挥。黄百韬兵团的战斗力虽不算一等强,但也不弱,在敌徐州集团中算中等偏上的。在作战中一定数量的增减有时反映了一定质量的变化。这次战役的第一个阶段就要歼灭敌人五个军,这样规模的仗我们过去没有打过。这一数量的增长必然带来兵力使用和战术、技术等一系列的新问题,增加指挥与作战过程中的难度。这是打黄百韬兵团的第一个特点。 第二、解放战争,我们打了一系列的运动战。随着战争规模的发展,在大兵团作战中,当我们以野战方式对敌人达成包围后,由于敌人有强大的后援力量,加之敌人积20年作战经验,构筑工事的效率和守备技术已有大的提高,在被包围后,迅速构筑工事顽强抵抗,作战方式就转换为阵地战了。例如孟良崮战役就是先为运动战,后为阵地战。打黄百韬,这个特点表现得更为显著。孟良崮敌人是以山岩巨石为依托,居高临下,进行固守和反冲击,还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碾庄一带的地形、工事情况与孟良崮不同。碾庄周围共有十几个村庄,每个村庄都有二三尺高的土围子,土围子周围为洼地、水塘,地形开阔。该地有原敌李弥兵团构筑的完整的防御阵地。黄百韬退守到这里后,利用这里的地形和原有阵地,构筑堑壕、交通壕,形成环形阵地,每个村庄都可以独立防守,村与村之间又可以火力互相支援。起初,我们力争在运动中急袭歼灭之,强调动作勇猛迅速,但也考虑到用野战急袭难以达到全歼的目的。 所以我们在11月9日致各兵团的电报中就指出,如敌已固守村落据点,我应完成包围,绵密组织火力,应将对运动之敌与驻止之敌的打法严格分开。但是,我们是从迅猛的追击状态转换为攻坚,许多攻坚准备难于在运动中完成。这一点又不同于打济南。打济南我们是在充分准备的条件下攻坚的。所以,完成对黄百韬的包围后,开始三天进展不快。我们即于11月14日晚召开担任主攻的六个纵队首长会议,调整部署,明确作战方式应由野战攻击转为近迫作业。要求利用暗夜把交通壕挖到敌占村庄附近,距敌前沿阵地50米至30米处。要逐个争夺敌人的火力点及所占村庄。在逐点争夺中,要集中炮火。在选择攻击村落时,要采取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的方法。同时增调炮弹、炸药,加强攻击力量。在战役指挥上重视和掌握作战方式的转换以及由之引起的战术、技术上的变化,是一条重要经验。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