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粟裕战争回忆录 | 上页 下页 |
八五 |
|
攻打枣庄是一场城市攻坚战。在战斗过程中一度比较紧张。当时攻枣进展缓慢,而敌欧震集团的三个整编师已推进到新安镇两侧,其中两个师距枣庄仅十五至二十公里。我在分析战场情况之后,决定增加兵力,首先攻克枣庄,尔后全力对付欧震集团,以避免两面作战造成两头皆失。恰在此时,军委来电指示我们以一部兵力打枣庄,主力立即准备打欧震集团。根据当时情况,如这样变更部署,不但难以迅速攻克枣庄,而且也无足够的兵力歼灭欧震集团。我正在准备把上述想法上报军委时,又接到军委新的指示,明确提出推迟两周后再打欧震集团。这又一次表明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对战场形势的了解是非常及时和准确的。于是我们按原定决心和部署,仅用了二十小时就攻克了枣庄,全歼守敌。打下枣庄,使我军获得较大的自由。打,可以全力以赴;休息,可以从容不迫。我军休整了半个月后,战局开始向山东解放区纵深发展。根据敌情新的变化,我们放弃了南打欧震集团的计划,实施大踏步后退,主力北上,胜利地进行了莱芜战役。 鲁南大捷,是遵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的英明决策,在陈毅同志指挥下,山东、华中广大军民英勇奋战的结果。这次战役,创造了解放战争以来华东我军在一次战役中歼敌五万余人的新纪录。特别是干脆、彻底、迅速歼灭了全副美械装备的敌主力师和机械化部队,对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军队是个极其沉重的打击,对华东以至全国人民是个很大的鼓舞。宿北、鲁南两个战役的胜利,使我军实现了自己的战略意图,夺取了战场的主动权。在以后作战中,进行莱芜、泰安、孟良崮等战役时,就主动得多了。 鲁南战役和宿北战役的胜利,对华东我军的建设,亦有其特殊意义。一方面那时随着战局的发展,华中部队由苏北转到鲁南,再由鲁南转到鲁中,指战员思想问题较多。宿北、鲁南两战役全胜,使部队顺利地实现了思想转弯,进一步坚定了战胜国民党军队的信心。另一方面,我军由分散作战到集中作战,由打小仗到打大仗,既打敌人步兵又打敌机械化部队,既擅长野战又能城市攻坚,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全面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特别是使山东和华中两野战军在作战思想、指挥关系和组织编制等方面实现了统一,为尔后扩大胜利、进行更大规模的运动战和歼灭战奠定了基础。 ※第十三章 示形于鲁南,决胜于鲁中 莱芜战役,是我华东野战军在解放战争战赂防御阶段胜利进行的一次规模较大的运动战、歼灭战。 一九四七年一月下旬,我华东部队在鲁南大捷歼敌五万余人之后,主力集结在山东临沂周围地区休整待机。这时,全国战局正继续以华东战场为中心展开着。国民党反动派自恃兵力雄厚,准备向山东解放区发动新的进攻。蒋介石、陈诚制定了一个“鲁南会战计划”,调集重兵集团,企图逼我主力决战于临沂地区。我军在南线之敌密集稳进、难以分割歼灭的情况下,果断决定放弃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以少量部队伪装主力在南线与敌周旋,主力迅速隐蔽地大踏步北上一百五十多公里,出敌不意,于二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在北线莱芜地区打了一场大规模的歼灭战,一举全歼深入我鲁中解放区腹地之敌李仙洲集团,消灭了敌军一个“绥靖区”前方指挥所、两个军部、七个师共五万六千余人,活捉了敌“第二绥靖区”中将副司令李仙洲。此役,连同南线和胶济线东段的配合作战,共计歼敌七万余人。我军奏捷之速,歼敌之众,付出伤亡代价之小,都创造了解放战争以来华东战场上的空前纪录。 莱芜战役是华东战场上一次比较典型的运动战、歼灭战。当的,刚刚经过统一整编的我华东野战军,在以陈毅同志为书记的华野前委统率和指挥下,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决策,从战役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充分利用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依靠老解放区人民和党政机关的全力支援,发挥人民战争的巨大优势;在战役过程中,坚持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的作战指导方针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并力求歼敌于运动中的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从而取得了空前的胜利,特别是积累了大兵团打运动战的经验。战役结束后,陈毅同志在谈到此次作战经验时,曾经指出:“华东自卫作战,以这次最为圆满,各方面更熟练、更提高了。” 在这篇回忆中,我侧重从献住指挥的角度,提供一些情况,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战前的敌我态势】 从解放战争开始至一九四七年一月,我人民解放军在七个月的自卫作战中,以平均每月歼敌八个正规旅的速度,共歼灭敌军五十六个旅,占国民党进攻解放区总兵力二百一十八个旅的四分之一强。我军已经开始在几个战场上夺取了主动权,军事形势已向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二月一日,毛泽东同志为党中央起草的关于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的指示中指出:中国时局将要发展到一个全国范围的新的人民大革命的阶段,全党要为争取这一高潮的到来及其胜利而斗争。指示强调:“为着彻底粉碎蒋军的进攻,必须在今后几个月内,再歼蒋军四十至五十个旅,这是决定一切的关键。” 在华东战场,经过七个月的较量,军事形势较之国民党军开始向我全面进攻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华中、山东野战军经过苏中、宿北、鲁南和其他战役的一系列胜利,已经实现了中央军委、毛泽东同志关于在解放区前沿歼敌和适时转入内线纵深作战的战略意图。战争初期形成的苏中、两淮、鲁南和胶济线四个战场,在作战的胜利中不断调整,实现了新的战略布局,主战场已转入山东解放区境内。山东、华中两个野战军已经实现了胜利的会合和统一指挥,并正式组成为华东野战军。我军兵力更加集中,武器装备也有相当改善,作战能力迅速提高。全体指战员在全国和华东我军大量歼敌的胜利形势鼓舞下,士气高昂,求战心切。这时,我们华野的几个领导同志正在着力研究分析敌情,考虑如何利用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依托山东解放区,积极创造战机,打更多更大的歼灭战,完成中央军委赋予的争取在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内再歼敌十个旅左右的作战任务,以推进战局的发展。 与此同时,国民党反动派继续对战场形势作出错误判断。他们认为,以损兵二十多万为代价,占领了我比较富庶的苏皖解放区,并把我军主力挤到山东境内,这是他们战略上的“胜利”。敌参谋总长陈诚当时在一个内部文件中就说:“共军大势已去”,“国军部队虽略受损失,但就全盘战局而言,实属莫大之成功。”敌人还判断,我军经过连续作战,伤亡损失一定重大。而且部队刚刚集中,有不少原来是地方武装,战斗力不会强。临沂是山东解放区首府,我必竭力死守。这些便是蒋介石、陈诚制定“鲁南会战计划”的主观依据。蒋介石为迫我决战,派陈诚坐镇徐州,陈诚叫嚷:“这次会战关系重大,党国前途,剿匪成败,全赖于此,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一月二十七日,原已被迫反正的伪军郝鹏举部叛变投蒋,被敌改编为第四十二集团军,郝被委任司令,所属四个师(相当整编旅)仍部署于海州外围的白塔埠、驼峰地区。敌我双方的态势,预示着一场更大的较量即将开始。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