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粟裕传 | 上页 下页 |
一六九 |
|
1955年1月11日,总参谋部向华东军区发出指示:1955年应选择闽浙沿海若干国民党军所占岛屿为攻击目标,集中力量先攻占设防薄弱又距海岸较近之小岛,取得经验,并继续实施确有把握的攻击。粟裕随即领导总参部署了解放浙东沿海敌占岛屿的作战行动。确定首先攻击的目标是位于浙江沿海大陈岛西北10公里处的一江山岛。这个岛是大陈岛国民党军的外围重要据点,面积约1.6平方公里,有国民党军1100余人驻守,筑有永久性的环形防御工事。解放该岛,大陈岛敌军将失去坚固的屏障。1954年12月9日,华东军区向军委上报了《关于进攻一江山岛作战计划方案》。12月11日毛泽东主席批示,要彭德怀、粟裕考虑攻击一江山岛时机。彭德怀、粟裕召集有关军区领导来京汇报,直接打电话向浙江前线了解情况。粟裕提出,如必要时他可以亲自到前线去看看,后因故未能成行。彭德怀和粟裕根据各方了解的情况,认为目前可以打这一仗,报请毛泽东同意后,1955年1月16日,总参谋部复电浙东前指,同意18日开始攻击一江山岛,并指出必须充分准备,要在气象良好确有把握时进行,攻击时间可自行选择。18日8时,战区气象条件良好,陆海空军部队开始攻击。总参及时向毛泽东主席和彭德怀作了报告,并指示部队上岛后要利用地形设法固守。部队登陆成功后,粟裕指示登岛部队要加强防空,构筑工事,挖坑道,疏散隐蔽船只和器材,防备敌海空军反扑;把过去国民党军遗留在江苏、浙江沿海的活动碉堡运去使用;派部队搜索并占领百夹山。19日,解放一江山岛战役胜利结束,共歼敌1000多人,缴获火炮20多门。这次战役是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首次实施的联合登陆作战,经过实战锻炼,积累了岛屿登陆作战的初步经验。 1955年2月12日至14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大陈、披山、渔山各岛,并加紧了对浙江沿海南端的南麂山岛国民党军的围困。2月22日夜及23日,浙东前线和华东军区相继电报总参:南麂山敌军在我军压力下可能撤逃,并提出我军拟采取的措施。粟裕于23日指示总参作战部答复华东军区,原则同意他们所提的处置意见。2月25日,南麂山岛国民党军撤逃。至此,浙江沿海岛屿全部解放。 从此时起,华东沿海的对敌军事斗争重心转移到了福建方向。粟裕关注的重点也随着南移到了福建沿海。 1955年3月初,粟裕召集总参、海军、空军有关领导及南京军区许世友、聂凤智等,就如何加强福建沿海的对敌军事斗争问题,进行了反复研究,根据对敌情的分析判断,提出了具体部署和需解决的问题。3月5日,粟裕将讨论意见书面上报中央军委。3月9日,中央军委批示同意粟裕的部署。粟裕接着又亲自抓各项部署的落实。 斗争重点南移以后,华东和中南地区海上作战和护航任务日益繁重。4月22日和6月20日,粟裕两次给中央军委写报告,建议从空军拨给海军航空兵飞机及部队。军委批准了粟裕的报告。在空军和陆军等部队的配合下,人民解放军逐步掌握了浙东沿海的制空权。 1955年5月12日,粟裕向中央军委写报告说:“福建地区新建机场将于6月底竣工,为配合外交斗争,保护浙闽沿海航线的安全,防止和打击敌机对福建沿海主要城市的空袭,并为解放金门、马祖创造条件,当上述基地竣工后,我即应进驻部队”。并对进驻部队的原则及可能发生的情况和预定措施,提出了具体建议。毛泽东于5月19日批示:“退贺(龙)、粟(裕)照办”。 根据上述批示,总参研究拟于6月底准备完毕,待军委命令再行转场。后因雨季,拟再推迟准备时限。彭德怀6月3日返京后,粟裕即将上述情况报告了彭德怀。彭面示:“进驻福建空军以7月中旬4大国首脑会议前后再去为宜”(粟裕1955年7月11日致毛泽东、彭德怀的报告)。据此,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去上海、杭州进行必要的布置,对有关部队进行动员、审查飞行员及人闽后的作战组织准备等。总参拟待一切准备完成后,再报军委下令转场。刘亚楼到达杭州,正好毛泽东在杭州,6月11日刘亚楼去看望毛泽东。毛泽东问刘亚楼到杭州干什么?刘亚楼说:准备组织空军入闽。毛泽东问:这么大的问题,为什么中央还未讨论就决定了?谁决定的? 在毛泽东批评后,虽然主要责任不在粟裕,粟裕仍主动承担了责任。7月11日向毛泽东作了书面检讨。检讨对“敌情估计不足”,对“政治上复杂的外交斗争理解不深刻”。并检查了自己的“官僚主义”。 8月6日,毛泽东对粟裕的检讨报告作了批示:“我已于5月19日批示同意你们的意见,因此你们无不事先请示的责任;只有在后来决定具体部署没有请示的责任”。 福建沿海对敌斗争涉及方方面面。粟裕亲自出面做协调工作,如一、二线机场的修建、公路建设、船只及船用主机置备,其中有些项目和重大行动要报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国务院批准。粟裕亲自写报告请示,保证了华东沿海对敌斗争的顺利进行。 由于国际国内原因,福建沿海对敌军事斗争的作战部署几经改变。1958年7月18日,毛泽东主席亲自召集会议,决定对金门、马祖的国民党军进行惩罚炮击。7月19日,粟裕即召集海军、空军、炮兵及总参谋部有关领导人,研究炮击金门及海军、空军人闽的具体部署。经过紧张的准备,8月23日开始了震惊中外的炮击金门作战行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决心和力量。这个行动一直持续到1979年1月1日才完全停止。 从士兵到高级将领的粟裕,他的工作习惯是力争经常接触部队,了解下面的实际情况。他到总部工作后,尽管大事繁忙,仍挤出时间下部队考察,特别是多次到边防海岛实地勘察,指导工作。他说:只有了如指掌,才能作出正确部署。 1955年6月20日,粟裕去旅大、辽东半岛及老铁山水道察看地形,研究设防,广泛听取了当地陆、海、空驻军领导的意见。6月27日返回北京,8月5日向军委写报告,对防御部署、部队编组以及公路、运河的建设等5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意见。这既是粟裕这次调查后对这个方向我军防御上极为重要的建议,也是他多年思考国家防务问题的成果。报告上送军委后,引起了军委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在报告上多处批示:“可以办”、“可以这样办”、“很好,照这样办”等。这个报告对这一区域后来的防卫建设起了重要的作用。 1955年9月8日至20日,粟裕赴天津、河北一带察看了京、津外围地形。北京军区司令员杨成武、副司令员郑维山及总参作战部副部长王尚荣等随同前往。粟裕先后到了通县、杨村、天津、塘沽、唐山、滦县、遵化、喜峰口、古北口、密云、怀柔、顺义。无论是晴天或雨天,都按计划行动。每到一地都和大家一起徒步踏勘,攀登制高点,无论是荆棘丛生的高山峻岭,还是泥沙遍地的河床海滩,也不论是旧的炮台要塞,还是现在的边防驻军哨所,他都要亲自走到,亲眼看一看,仔细向当地驻军、群众和地方领导询问情况,特别是详细了解那里历史上发生过什么战事、经过和结果怎样。 9月14日,粟裕一行爬上了蜿蜒于崇山峻岭中的长城,并到达险要的喜峰口,许多人的衣服都被荆棘、树杈挂破了,有的还擦破了皮。粟裕精神抖擞,毫无倦意。眼观关内关外,感慨无限。他说:“喜峰口是一个英雄的关口,抗日斗争中它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未来的战争和抗日战争期间不同,它也不同于我们以往所经历过的任何一次战争,我们须要好好研究它的规律、掌握它的特点,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这次考察历时13天。紧接着粟裕带领空军及北京军区的领导同志乘坐飞机从空中进行了一次勘察,进一步了解京、津及河北一带的地形地貌。 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及其怀抱的渤海湾,是京、津的前哨和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从1955年11月16日起,粟裕进一步勘察了渤海海峡和辽东、胶东两半岛的海情、地形。粟裕先到旅大的老铁山,攀登上主峰察看,然后由旅顺乘开封号军舰考察外长山列岛、庙岛列岛、内长山列岛及老铁山和南北矶等水道,登上北隍城、砣矶、海阳及北长山诸岛,11月26日到胶东半岛的龙口上岸。接着沿海边勘察了蓬莱、烟台、威海、刘公岛、成山角、石岛、海阳、青岛一线,既察看地形、工事,又巡视部队。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