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粟裕传 | 上页 下页 |
一〇二 |
|
五、宿北战役。华东战局第一个转折的标志。在解放战争的战役指挥中最感紧张的第一次。 第一次涟水战役以后,华东野战军主力部队经过短暂的整训,又在粟裕的组织指挥下,从11月26日至12月8日发起了盐南反击战,歼灭由东台北犯之敌5000多人。12月9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题为《盐城前线之捷》的时评,指出“这是五个月来粟裕将军所部的第十一次大胜仗。这十一次大胜仗歼灭蒋军足足有九万人。苏皖军民光荣的自卫战绩,最生动地证明了蒋军的必败”。 与此同时,栗裕密切注意华东以至全国战局的发展,筹谋未来的作战行动。 这时全国战局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经过7月到10月4个月的作战,国民党军队被歼灭32个旅,占其总兵力的六分之一。虽然侵占了解放区153座中小城市,却不得不分兵把守,反而成了它的“包袱”,能够机动作战的兵力日益减少,因而战线太长与兵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相反,人民解放军却由战争开始时的127万人增长到137万人,野战兵团在战争中不断充实和加强,机动兵力大大增加。战局的变化,正如延安《解放日报》社论《论战局》所指出的那样,今后几个月,对于战争双方都是“最紧张的一段”。 处于这个“最紧张的一段”,战争双方都在谋划新的对策,竭力争取战局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延安制定了新方针。11月21日,周恩来率领中共和谈代表团由南京返回延安的第三天,毛泽东和刘少奇、周恩来在延安枣园举行会议,分析当前的形势,确定以后的方针。他们认为,蒋介石召开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和平谈判的大门已被关闭,“边谈边打”的局面已经改变。毛泽东说:蒋介石对共产党的方针是一无自由,二要消灭,他是不允许共产党在保持一块地方的条件下签订城下之盟的。因此,“我们的方针是战争的方针,这是确定了的”。毛泽东指出,过去几个月内消灭了国民党38个旅,使有些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停止了进攻,证明打歼灭战是可能的,也是能够改变战局的。他说: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消灭国民党七八十个旅,就可以消耗掉美国七八年中援助蒋介石的所有积蓄,使国共双方的力量达到平衡。“达到平衡后就容易超过,那时我们就可以打出去,首先是安徽、河南、湖北、甘肃,然后就可以再向长江以南”,大约用三到五年的时间达到这一目标。(《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第781—782页。) 毛泽东强调,今后数月的关键仍然是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逐步扩大歼灭战的规模,从根本上扭转战场形势,夺取战争主动权。 南京发动了新攻势。蒋介石坚持武力统一中国的反动政策,悍然召开一手包办的“国民代表大会”,又从后方抽调5个军约16个旅到内战前线,维持其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其进攻的重点仍然摆在华东战场,投入了25个整编师(军)68个旅(师)的兵力。投入兵力之多,居全国务战场之冠。 因此,全国各个战场比较,在华东战场上,双方投人的兵力最多,仗打得最激烈,战役的规模也最大。 1946年11月底到12月初,蒋介石为配合其伪国大的召开,制定了一个迅速结束苏北战事的计划。在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指挥下,集中12个整编师(军)28个旅(师)的兵力,从东台、淮阴、宿迁、枣庄和峄县4路进攻,企图切断山东与华中的联系,聚歼华中野战军主力,或者逼迫华中野战军退到陇海路以北。 这时,粟裕指挥的华中野战军主力位于苏北盐城、涟水一带,陈毅指挥的山东野战军主力位于鲁南地区。 在北起鲁南峄县南至苏中东台的1000余里的战线上,包括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中的整编第七十四师和整编第十一师在内的几十万蒋军三面压来,对华野和山野形成了半包围态势。国民党军队在兵力和态势上占据优势,华野和山野处于相对劣势和被动地位。 为了寻求正确的战略战役决策,迅速化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在中共中央军委的指导下,粟裕与陈毅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探索。 12月6日,陈毅先后提出4个作战方案,上报中共中央并告华中军区。他认为,4个作战方案,各有利弊,“以集中力量确保沭阳,歼击十一师之一路为最好”。7日又电示华中野战军:集中兵力首先歼击由两淮进犯涟水之敌,尔后集中山野、华野全力夹击进犯沭阳之敌。 粟裕接到陈毅的方案时,正在盐城以南指挥作战。他分析敌我态势,认为在4路敌军中以由宿迁东犯沭阳、新安镇的一路对我威胁最大。只有集中主力歼灭这一路敌人,才能化被动为主动。但是,当时华野主力正在盐南作战,阻击东犯沭、新敌军的兵力比较薄弱。如让宿迁之敌东进,势将形成三面应敌的不利局面。因此,他在12月8日与谭震林联名发电报给陈毅,建议山野主力迅速南下,至少进至陇海路边,以便能在两日内赶到宿迁、沭阳地区参战。陈毅12月9日复电,同意粟、谭8日电部署,决定率领山野主力连夜转移到山东与江苏交界处的码头、沂河北岸机动位置,两夜即可到达宿沭路作战,同时兼顾打击鲁南之敌。 这样,集中山野、华野主力先打宿沭一路蒋军的决心就基本上定下来了。 正确的战略意图,必须通过战役的胜利来实现。 中共中央军委认为,歼灭进攻沭阳之敌极为重要,而且两军会合第一仗必须打胜,对这次作战的组织指挥极为关注。12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电示陈毅并告张鼎丞、邓子恢、粟裕、谭震林:“应待盐城作战结束,粟率一师北返,并待敌情完全明了后再考虑部署。届时请粟提出计划电告”。 12月9日,粟裕向中共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报告盐南战役歼敌5000多人。12月11日,中共中央军委复电:“庆祝盐城大胜,望对指战员传令嘉奖”。同时指示:“望粟即日北返,部署沭阳作战”。(《毛泽东年谱》下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154页。)把战役指挥的重担加在了粟裕肩上。 粟裕接到中央军委电示,立即由前线出发,昼夜兼程,赶到位于涟水、沭阳交界处的华中军区驻地张集,同从鲁南南下的陈毅会合,共同策划和指挥宿北战役。 粟裕多次谈起,他在解放战争的战役指挥中有三个最紧张的战役:宿北、豫东和淮海。宿北战役是第一次。他说:我协助陈毅同志指挥宿北战役,深感责任重大,心情紧张。这一仗是山野和华野会合后第一次协同作战,也是华东战场上化被动为主动的关键一仗。直接参战的部队大部分属于山东野战军,指挥机关也是山东野战军司令部,我对指挥机关和参战部队不熟悉,感到心中无底。中央军委早有要求,“两军会合第一仗必须打胜”。如何完成中央军委交给的战役指挥任务,又处理好上下左右的关系,是一个棘手的不得不认真考虑的问题。但是,考虑到战争全局的利益,考虑到中央军委的重托,决心打消一切顾虑,把这一仗打好。 粟裕和陈毅等领导人一起,密切注视敌情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部署。他们分析敌我态势,判断在4路敌军中,东台、两淮、峄枣3路敌军曾遭到我军打击,顾虑较多,进展不会太快,而由宿迁东进之敌,以为我山野、华野主力尚在鲁南和苏北地区,可能乘虚冒进。这一路中的整编第十一师,装备精良,兵多将骄,刚从中原战场调来,对淮北地形、民情不熟悉。整编第六十九师由3个不同建制的旅合编而成,内部矛盾较多,战斗力较弱。师长戴之奇是三青团中央委员,政治上极端反动,不久前刚被蒋介石提升为中将师长。此人军事指挥无能,政治冒险精神十足,必图邀功冒进。于是,决定出其不意,中央突破,集中兵力,先打弱敌,以24个团的兵力,首先围歼立足未稳之整编第六十九师于宿迁、沭阳,新安镇三角地区,分割、阻击并视情歼灭整编第十一师;同时以28个团的兵力分别监视和阻击其他3路敌军。 12月14日,陈毅、粟裕将这个作战部署上报中共中央军委。第二天就收到中共中央军委复示:“决心与部署甚好。战况望随时电告”。 果如粟裕等人所料,敌人按照预定的计划,由宿迁向沭阳、新安镇攻击前进,整编第六十九师和整编第十一师主力呈扇形展开,出现了我军予以穿插分割,各个歼灭的大好战机。陈,粟当机立断,调整部署,指挥部队隐蔽接敌,向整编第六十九师发起突然攻击。 在这次战役中,第一次使用“华东野战军”名义:12月13日发出的预备命令,署名“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委谭震林,参谋长陈士榘”。指挥机构称华东野战军前线指挥所。几位领导人的分工是:陈、粟一起指挥全战役,谭震林指挥阻击进犯涟水和盐城之敌,陈士榘和政治部主任唐亮直接指挥第一纵队、第八师作战。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