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粟裕传 | 上页 下页 |
四〇 |
|
粟裕十分注意发现群众中的积极分子,努力培养他们成为群众的领袖。他认为,这样做“新四军就与群众之间搭起了桥梁,架起了一条线。”在粟裕的组织领导下,二支队活动区域普遍建立起了农抗会、妇抗会、青抗会、工人救国会、商界救国会、教育界救国会、儿童团等群众抗日团体,一些地方还发展了新党员,成立了共产党的组织。 二支队防区周围有巫恒通、樊玉琳、孔庆哲等地方实力派武装。粟裕与他们频繁接触,对他们做了大量统战工作。巫恒通领导的自卫武装后来接受新四军的领导,1939年初成立的新四军新三团,就是以巫恒通领导的自卫武装为基础组建的。1939年9月下旬,国民党当涂县政府恢复组织,粟裕领导的二支队很快与他们加强了联系,双方约定交换军事情报,共同组织县的动员委员会,修理军械,医护伤病员,领导人互访,达成了合作抗日协议。 粟裕认为,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应首先在开明士绅中找对象,通过他们去扩大统一战线更容易收效。有些士绅、地主吃过日、伪军的亏,心中有一股怨气,去做他们的工作往往是容易成功的。新四军英勇善战和模范遵守纪律的影响、教育作用很重要,这样会使这些人正确地认识共产党、新四军,并对共产党、新四军产生向心力。政策和力量是做好统一战线工作之根本。对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方式和细节,粟裕也总结出不少新经验。他认为,对象不同,方式不同,要有适当分寸。有时要负责人亲自出马,同他们接触周旋,给他某种面子,甚至抬他一下;有时负责同志就不能出面,以免增加他欺骗群众的资本。 新四军对日、伪作战取得一系列胜利,在江南敌后百姓之中树起了崇高的威信。日、伪军连遭打击再也不敢轻易出动,群众的利益得到了某些保障。随之而来的便是群众积极要求抗日和参加新四军,部队迅速发展壮大。 粟裕对那些勾结日伪、阻碍抗战、残害群众的土匪武装,经多次教育无效的,采取了坚决的打击行动。粟裕认为,非此不能更好地发动群众,非此不足以平民愤,非此不足以严惩汉奸卖国贼。国民党溃军军官朱永祥率众千余人,自称“苏皖游击司令”,名为抗日救国,实则扰民诈财,不亚寇匪。群众恨之入骨,称之为“小日本”。后来朱永祥竟发展到与日伪沆瀣一气,勾结日伪袭击新四军。1938年7月6日,新四军一支队一部与二支队一部在当地民众武装配合下,将朱部一举歼灭。朱永祥被活捉,解送国民政府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法办。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挺进江南敌后的新四军经过半年多的斗争,在敌后先后建立起了茅山、丹北、横山、江句、句北、小丹阳等10多块小型的游击基地,拥有40万人口。 1940年1月1日,当时在新闻界颇有影响的上海申报,刊登了一篇题为《粟裕将军会见记》的文章,作者署名“任重”。文章一开始就说:“在江南游击区里流行着一支歌曲,其中有两句是‘司令将军亲自上火线,弟兄们赶快冲上去’。我想这一定是指粟司令。”文章称:“在日军重兵包围之中,在江南最艰苦的游击区里能与这位后方民众所称颂的游击司令会面,实是十分幸运的事情。” 文章以崇敬的深情,称赞粟裕“率领先遣支队挺人京镇沦陷区”,取得韦岗处女战、官陡门之战的胜利,而且“不断地向日人进攻,一直进攻到南京、镇江的外围日人的据点里”,“简直要使外来侵略者发抖”。 文章作者说,他在南京附近与粟司令会面,差不多每夜秉烛长谈,听粟司令从军事、政治、经济三方面分析江南游击区错综复杂的抗战形势。作者高度评价粟裕这位青年将领对江南大局观察的敏锐,对政治有深刻的认识,军事上深知战略战术,而且深知敌我在政治上经济上以及社会上的实际情况。作者经过“实际的观察与考查”,得出了一个结论:“粟司令不是一个平凡的军人”。他不但“运筹帷幄之中”,而且“决胜千里之外”。 四、具有战略远见的举措——创办教导队,以先进的军事思想培养教育干部。 新四军挺进江南敌后,粟裕用了相当的精力,对部队教育训练特别是干部培养教育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有益的实践,成为他在江南时期军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粟裕率部从浙南开赴皖南集中时即敏锐指出:“现在需要大量的知识青年充实部队新的血液。”粟裕率二支队挺进江南以后,充分利用江南有利条件,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特别是知识青年充实到抗日的洪流中来,二支队的骨干得到了很大加强。 对于这样一支部队应该怎样加紧教育训练?对于这样一支干部队伍应该怎样加紧教育培养?粟裕认真地思索:经过三年游击战争的干部都有一定的战斗经验,但文化素质差;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文化基础虽好,但缺乏战斗经验。从整体上说,他们都普遍缺乏现代战争知识。而新四军面对的恰恰是现代化装备的日军。粟裕认为,培养训练干部增强现代战争意识,加强现代战争知识的学习已是当务之急。 二支队挺进江南初期,处在一种特殊环境中,教育训练部队主要采取以战教战的方法,打一仗马上就总结经验教训,以实战经验和要求来教育干部,训练部队。随着根据地的建立和部队发展,支队司令部专门组建了一个训练队,经常抽一到两个连来宣城县狸头桥司令部进行军事轮训,每次两到三个月。集训内容:军事以射击、投弹、刺杀等技术为主,辅以队列、战术训练,总结战斗经验;还有政治、文化学习。 挺进江南敌后的新四军人少、枪少,尤其是干部骨于少,有的连队只有连长一个人主持全面工作,直接制约和影响了部队的壮大和发展。粟裕把江南新四军发展的目光投向苏北以后,更感到培养和训练干部的紧迫,仅靠军事轮训远远不能满足部队发展需要。粟裕认为必须办一个教导队,更好地解决于部、骨干培训问题。 1939年3月,皖南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根据军部命令,组织10个人到前方参观学习,以充实教学实践内容。粟裕亲自向参观团介绍情况。参观团结束活动返回军部时,粟裕又一次会见他们,特地对参观团说,我们这里要办一个教导队,需要有办教导队经验的人。我已给军部周子昆副参谋长打电报,建议你们留下一个人。 军部教导总队七队队长杜屏是到二支队的参观团成员,军部决定派他到二支队工作。1939年5月,杜屏奉命来二支队报到。粟裕亲自接待,任命杜屏为教导队队长,并向他详细介绍自己的想法。粟裕说:“教导队的干部,指导员、文书、文化教员、军事干事、政治干事我们都准备好了。下一步主要就是选调学员。学员以班排两级干部为主,少数为连级干部,训练时间半年左右。”粟裕亲自审定学员名单,严格把关,不合格的坚决退回部队。粟裕特别强调“三不要”:一是体弱多病的不要;二是在部队表现不好的不要;三是没有培养前途的不要。第一期学员90多人,都是从各部队精心挑选出来的。粟裕还认真审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中军事训练课占70%,政治教育课占30%。军事训练主要有游击战术、射击、投弹,还有班、排、连、营4级攻防战术。政治课主要是统一战线、群众工作、政治常识及个人教育等。 二支队教导队成立后,粟裕对教导队的建设倾注了很大心血。他对教导队的训练事必躬亲,提出明确的要求,还每星期听取一次汇报,并组织检查,亲自督促、示范、讲解、授课。1939年8月,新四军军部决定组建江南指挥部。月底,粟裕前往具体负责江南指挥部组建工作,他别的部队没有带,只带了教导队,并亲手操持了一、二支队教导队的合并,成立了江南指挥部教导队,杜屏任大队长,温华贵任教导员,下设3个中队。原二支队教导队的学员并未因合并而影响教学,到11月初完成计划规定的学业后毕业。 粟裕还通过言传身教,对机关干部进行培养教育,提高他们的军政素养和业务能力。江南指挥部驻地的早晨,天刚蒙蒙亮,起床的哨音刚响,指挥部机关人员跑到训练场,这时粟裕已经着装整齐地站在小山坡上等候大家了,几乎天天这样。发现操练和指挥上的问题,他总是不声不响地走来,耐心指出,亲自示范,一一纠正。粟裕从不大声斥责人,即使批评也是声调平和,脸色并不严峻,有时还带着一点笑意。但他那深邃的目光里有一种力量,使你觉得非改不可,非学会不可。训练时每个人都那么认真,不敢疏忽大意。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