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粟裕传 | 上页 下页
一一


  1928年4月底,毛泽东、朱德在砻市龙江书院文星阁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接着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一次代表大会。两个会议,一个主题,都是研究建军原则。作为连队党代表,粟裕参加了这两次会议,直接聆听毛泽东在会上讲话,阐述建军原则。精深的马克思主义道理,毛泽东讲得通俗生动,许多没有文化的泥腿子、庄稼汉一听就懂,牢记心里。毛泽东在会上宣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详细解说执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与保持人民军队本质的关系。粟裕跟随朱德、陈毅转战粤、闽、湘、赣边途中,经历过几次卓有成效的整顿和整编,军队面貌大变,但回想起来,粟裕感到毛泽东阐述得最深刻,说到了根本上,说到了最关键的问题,也说到了大家心里。

  不久,毛泽东又召开了一次连以上党代表会议,再次讨论建军原则问题。粟裕在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教导队学习时,接受了不少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教育,但二十四师的教育特别是军事教育,基本上沿用的是旧军队那一套,强调下级对上级绝对服从。现在,粟裕这样来自基层连队的政工干部,能够和毛委员等领袖人物坐在一起,平等商讨军队建设的重大问题,这本身就是新的建军思想的生动体现,粟裕感到心情特别舒畅。他联系南昌起义部队南下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在会上毫无顾虑地发表了不少看法。

  就在这次会上,毛泽东重申了“三湾改编”,时确定的“支部建在连上”这一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原则,进一步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朱德、陈毅领导南昌起义部队在大庾整编的时候,特地派党员担任连队的领导干部,加强了基层党的力量,但党支部还只是建在团上。毛泽东的“支部建在连上”这个建党措施,就使党的工作在部队基层扎了根。粟裕经历了这个过程,又在连队担任党代表,深深感到毛泽东的主张高明,意义重大,衷心拥护。回到连队,他按照毛泽东的教导,认真发展党员,很快把中共党支部建立起来,成为连队的战斗堡垒。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粟裕多次调动工作,一会儿任连队党代表,一会儿任连长,每次调动都是为了加强连队共产党的领导力量,加强政治工作。连队新成份和解放过来的战士多了,需要加强对他们的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上级便调粟裕去当党代表。某个连长军阀作风严重,需要调离。连长谁来当?上级又想到了文武双优的粟裕,于是他便由党代表改任连长,既负责军事工作,又做政治工作。

  在旧军队里,官大一级压死人,长官打骂和体罚士兵是常有的事。红军是新型的人民军队,毛泽东早就明令实行官兵平等,建立全新的官兵关系,规定长官不得随意惩罚士兵,特别是废除了肉刑。但由于红军中一部分部队来自旧军队,一部分军官原来就是旧军队的长官,习惯了过去那一套,军官打骂士兵的风气一时还比较盛行。粟裕坚决拥护毛泽东倡导的官兵平等原则,在自己连队废除了肉刑,但受旧传统观念的影响,有时遇到一些做了坏事的人,觉得还是要给他一点苦头吃,不然改不过来。连里有个通信员喜欢赌博,屡教不改,一次他正在赌钱被当场抓住了。

  粟裕很生气,就对他罚站,命令他脚跟并拢,两腿半弯曲下蹲,双手举起。大家把这种惩罚架势称为“两腿半分弯”,身体再壮的人,这样站久了也受不了。这个通信员虽然吃了苦头,但嗜赌的恶习还是改不了。为了教育这个人彻底改掉恶习,粟裕想了很久,最后觉得还是应该给他讲明道理。后来,这个人又一次赌博被抓住。粟裕这次没有罚他,把他叫到连部,耐心地同他谈话,讲赌博的坏处,讲革命战士应该树立远大理想,和旧的恶习决裂,一连讲了两个小时,讲得他掉下了眼泪,既痛心又羞愧,发誓以后决不再赌博。这个通信员明白了事理,果然不再赌了,还检举别的经常赌博的人,协助连队干部做好禁赌工作。粟裕从这件事深刻体会到了政治思想工作的威力,感慨地说:“对待自己的同志,舌头比拳头还灵啊!”

  在粟裕心目中形成了一个很牢固的观念:只要是毛泽东、朱德提出的,坚决照着去做,没有错!井冈山斗争时期部队生活很艰苦,那时布匹缺乏,即使有钱也难买到,军衣都是自己动手缝。有时领到的是白布,又没有染料,怎么办?粟裕和大家一起找来锅底灰,放在锅里煮,再把白布放进去染成灰黑色。连里没有人会做衣服,怎么办?粟裕第一次做裤子时,先把身上穿的裤子脱下来,沿缝线拆开,分成一块一块,再照着样子剪裁,照着样子一针一针缝。做一条新裤子,同时还要拆一条、缝一条旧裤子,自己做的新裤子穿在身上感到特别高兴。天气冷了,部队缺之棉衣,毛泽东、朱德号召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不穿棉衣,把棉衣让给伤病员。粟裕带头响应。

  部队的伙食费,除粮食外油盐和菜每人每天5个铜板。那时按市价1块银元可以换330个铜板。每个星期还可以分一次节余的“伙食尾子”。战士们用这仅有的属于个人的一点钱,买来最便宜的油豆腐打“牙祭”。粟裕和战士们相处像兄弟,大家都爱把他请去,一起吃得很开心。主食几乎餐餐吃红米、南瓜。南瓜吃多了胀肚,不舒服。战士们风趣地编了一首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歌谣生动地唱出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粟裕很喜欢这支歌,经常和战士们一起高唱。由于敌人封锁,生活上最困难的是缺少盐。

  长期没盐吃,行军、作战没有一点力气。粟裕便和战士们一起把长在房屋墙脚下的一种白毛刮下来,熬成硝盐。这东西又苦又涩,但总比没有盐要好。有时部队筹款多了,就能发点零花钱,多的时候一人一次可以发四五元,大家便用来剃头、买牙刷、肥皂,有时候还可以买只鸡改善生活。多数时候是连续几个月不发1元钱。部队生活虽然艰苦,但从朱军长、毛委员起,吃的穿的用的都一样,当官的没有一点特殊。只有军医受优待,每月给发10元零花钱,因为部队军医很少。而旧军队官兵差别很大,当官的还克扣当兵的军饷,所以常常有闹饷的事。红军中官兵一个样,从来没有闹饷的事发生。

  在红军驻地到处可以看到这样一副对联:“红军中官兵夫薪饷吃穿一样,军阀里将校尉起居饮食不同”。部队吃的粮食都是自己从山下往山上挑的。有一次,朱军长开会回来,走在路上正好遇到挑粮队伍,就跳下马抢过一条扁担,和大家一起挑了起来,还让人把体弱同志的粮担放到马背驮上。红军中很快传开了“朱德记”扁担的佳话,一直从井冈山时期流传到现在。粟裕在和战士挑粮的时候,亲眼看到过朱军长挑粮和那根写着“朱德记”3字的扁担,心里热乎乎的。粟裕从这里看到了伟大革命家的榜样力量、人格力量,看到了毛泽东建军思想的真谛。

  几十年后,粟裕回忆起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倡导的官兵平等原则,有一段极其深刻的论述:“也许现在的青年人不能体会到官兵平等、废除肉刑这些基本制度所产生的强大威力,因为他们是在人与人的平等关系中成长起来的。而当时,这些基本制度,唤醒了被压迫者长期被压抑着的人的尊严,激发着对未来美好的无限希望,成为大家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牺牲的强大力量。这些新型的制度,是进行政治工作的强大武器。那时对于红军最有力的宣传就是:‘红军官兵平等’,‘红军不打士兵’。这简单的语言,对劳苦农民和广大士兵,具有无穷的吸引力,它是红军阶级本质的具体体现。”(《粟裕战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第69页。)

  粟裕参加了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在斗争实践中确立了根据地建设的思想,这对他以后独立领导和支撑一个战略地区的武装斗争,并且取得重大胜利,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南昌起义部队潮汕失败以后,朱德、陈毅率余部艰苦转战,一直想寻找一个革命立足点。南昌起义部队登上井冈山的时候,毛委员领导的井冈山红色根据地已经初具规模。粟裕上井冈山的第一个感觉就是革命有了一个“家”了,再也用不着像陈毅形象比喻的那样做“釜底游魂”了,心里无比喜悦。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