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传记·回忆录 > 岁月随想 | 上页 下页
七五


  谁持彩练当空舞?是那砰然落地的瀑布,溅起一潭水花,扬起一股水雾,在峡谷中飘动,而当东方的红日,从山口正好照进时,这缥缈的虹光就在水雾中呈现了。山头要有悬垂水帘,山口又正承受斜射阳光,不是大自然造化神工,何人能有此幸。

  拍摄完了,游客们也在惊喜之后,又意外地发现了我与胡慧中。人们有礼貌地希望我们在瀑布彩虹前和他们—一合影,盛情难却。我笑着说,你们把我们也当成了一景,胡小姐是可以的,只是我怕煞了风景,大家都笑了。再见吧,彩虹瀑布,再见吧,有缘相会的朋友,不虚此行,归程出多少汗,受多大累,值了。

  §在雨中

  当我们拖着沉重的步子爬完最后一级回程石阶,汗透衣衫,气喘吁吁,心如鼓敲,要求合影与要求签名的朋友们以返待劳地拥挤在我们的车旁。我钻进车厢,就照例会看到有人满意,有人失望,真是对不住了,要赶路了。

  到达第二个拍摄地点毛主席的旧居时,天空出现了云雾,转眼便浙浙沥沥地下起雨来。我们庆幸井冈山市马书记劝我们更改日程的建议,否则,这时侯去瀑布那就什么也看不到了。

  我们享受了美景,自然饮水思源,究其初衷,还不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在冥冥中使我们到了井冈山。雨丝飘飘,伴我思考。几十年的岁月是从这里开始的,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是隔不断理不清的。我们曾沐浴过毛泽东思想的阳光雨露,也经受过十年动乱的怵目惊心。但是当我走到这里,我油然而生的是一种难以言述的激动。1976年,老人家去世时,是我在电视中播送的悼词,我记得当时用16毫米胶片拍摄的大会堂前一组画面,雨中的人们,有的泪水涟涟,有的欲哭无声,最后镜头推向滴着雨滴的芭蕉叶。镜头变虚,再变实时,眼前仍是雨雾一片。从1995年此刻追忆主席离去的时间已过去了19年,而从此刻的时间追忆主席风华正茂初上并冈山的日子,已是66年前了,这里正是1929年毛主席率秋收起义队伍上并冈山的第一站。

  毛主席故居,是在国民党放火烧光后唯一存下的半截土石墙的残迹上重建的。这片建筑,黑瓦白墙,砖木结构。1929年毛主席只在这里住了三天,但是当地的人们却清晰地记住了当时的一切,我们的拍摄先从外面开始。住房门前,一铁栅栏围住了一块青石,井冈山至今植被茂密,土层丰厚,怎么那么巧,在这山坪厚土中突兀着一尊如水登高的光滑石头。毛主席在此期间,曾坐在这块石头上,观看老乡种地,观看王佐操练士兵,更多地是读书凝思,这块石头就被命名为“读书石”,只是我们难以想象主席当年读的是什么书,在生命攸关、刀兵相见的空暇,他气定神用,在阅读着也许与眼前的战事并无关连的古籍。一块石头,只因为主席当年坐过,吸引了无数游人仁足神思,这是一种人格魅力的所在,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崇仰的正是这种伟人的魅力。

  读书石旁有一株树,要不是导游小杨指给我们看,我几乎看不出,这是两棵梨树自幼栽在一起拧成一体的。梨即离的谐音,连成一体,不能分离,寓意深远。据说当年红军把这两株树栽在一块,象征着红四军、红五军永不分离,团结一致。团结就是力量,这个真理已经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几十年了。今天看到这不可能再分开的梨树,我想大多数人想到的是全中国、全中华民族的生死相依。

  “请到屋后”,大李发出指令,胡、杨两小姐共撑一把伞,我也撑着一把伞,步向屋后。在主席旧居屋后,现在有三棵树,一株是新栽的,据说原有的这两棵树,1929年红军撤退后,国民党军队上山火烧这片旧犀时,树身被烤,枝零叶落,但这两棵树顽强地活着。据老乡说,1949年,这两株树发出新芽枝繁叶茂,那一年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从此,两树欣欣向荣。令老乡奇怪的是1965年,一株树开了满树的花,而不久,毛主席重上井冈山。毛主席的词中写道:“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无人能解释也无法解释这两株树的荣枯为什么与伟人的活动相关相连,只能用巧合来解释了。可是到了1976年,两株树没有发芽,枯萎了,老乡们口中不语,心中想着可能不好了,这年的9月凄风苦雨,伟人长逝,噩耗传来“泪飞顿作倾盆雨。”

  导游小姐告诉我们:“1982年,这两株树又复活了。”胡慧中点头说:“正是改革开放时期。”杨小姐说,两棵树木情系一个伟人,为他枯为他荣,真是无法思议。所以当地群众把这两株树命名为“感情树”。雨下得更密了,在雨中的这段录像不知观众看过后,有何感想。

  我们走进了主席旧居,看到了新墙中露出的六十多年前火中残存的犹如钢石的一堵旧墙,这是灰、砂、石经大火焚烧铸炼而成,鼓上去发出金属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不,一幢新房矗立人们眼前,不知放火的人可曾想到,火并没有烧垮红军,他们却引火烧身,玩火者自焚。

  蓦然,一只燕子飞过,我们一起仰头惊叹,一个燕巢就在主席旧居内的房顶正中。导游小杨说:“去年还没有呢,是今年刚来的燕子。”我们仰头数着头顶房梁,恰好七根,而燕巢选在当中的木梁上,前三,后三,此巢居中,悬在一进门一抬头就可以见到的位置。两只乳燕嗷嗷待哺,张着小喇叭一样的嫩黄边的嘴,等着吃东西。如一道轻烟掠过,一只紫燕已落在巢边,只见她把什么塞在孩子嘴中,又飘忽飞走;刚过一会儿,又是一道影于直奔燕巢,穿梭往返,父母轮番操劳。在城市中这种情景久违了,楼房四起,堂中无燕,倒是在井冈山主席旧居又重温了儿时之梦,劳燕双飞,无怨无悔。

  “似曾相识燕归来”?

  “到处莺歌燕舞。”我初上山时只闻蝉鸣如鸟,但未见到燕子,此时终于回了主席词中描绘的场景。

  读书石,难离树,感情村,堂前燕,都在如雾的雨丝中与我们告别。

  §一连串的五

  记得1992年,我和杨澜在江西录制节目的现场串场词时,曾有过这样一个情节。我们各自列举了对江西的感知后,转身朝向观众:“大家身边都藏有井冈山,井冈山就在各位身上。您可能不曾注意,100元面值的人民币背面就是并冈山主峰,五指峰的图案。”这时,我摸了摸衣袋,“可惜我的演出服衣袋空空没有一分钱。”这时,杨澜从衣袋中拿出一张一百元的纸币,我接过来,举起:“哦,请大家过目,请摄像师推个近景,让屏幕前的观众看清楚。”展示完毕,我把纸币折起来,下意识地往西服里兜放去,“唉,唉,这是我的钱?”杨澜嚷了起来,我笑了,全场的观众也笑了。这是我和杨澜策划好的一幕戏,但当时,我还不晓得什么时候有机会上井冈山,有机会看看五指峰。此刻,车向五指峰开去,雨仍不停,大家都心照不宜地担心,怕是又虚此行,因为上次剧组把陈香梅请到山前,她拿出一张百元的纸币说,这纸币上印的山景,正是我面前的这座五指峰,然而当镜头摇向五指峰时,却是白朦朦一片云雾,这不气死人也么。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