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瞿秋白传 | 上页 下页 |
一 故乡与少年(3) |
|
瞿秋白的父亲瞿稚彬,名世玮,号一禅,道号圆初,以字行。行四又行七,家里人都称他为“七少爷”,外边人则尊称他为“瞿七爷”。他有一个虚衔“浙江候补盐大使”。生于光绪元年一月初六日(1875年3月13日)。少年时在赓甫的湖北官署内住过一段时间,学过剑术之类。瞿稚彬居家无所事事,在优裕的生活环境中,自幼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乐得安逸,淡于进取,日常骑马击剑,偕友出游,或以呼卢喝雉来排遣时日。后来染上了鸦片烟瘾。他很少在书卷上下功夫,但很喜欢绘画,学习清初的“四王”,特别崇尚其中的王翬(石谷),颇得其古朴清丽深秀的风致。他的画多半是画山水,如“杏花春雨江南”,“洞庭春色”,“山居图”,“岁寒图”①等,用笔、意境都还不俗,得到时人的好评。瞿稚彬信奉道教,对黄老之学很有兴趣。因为瞿贞甫早逝,瞿稚彬跟随自己守寡的母亲住在外祖父家中,即常州西门织机坊星聚堂庄家。庄氏的父亲、即瞿稚彬的外祖父庄士全,字以蕙,举人出身,历任直隶大名等县知县。瞿赓甫长期做官,宦囊丰满,就在常州大兴土木,建造了豪华的宅第八桂堂。但瞿赓甫的家眷随他在湖北任所,八桂堂造就以后,不愿空锁,就叫侄儿瞿稚彬、瞿秋圃(世珪,廷韶次子)帮同经营料理。不久,瞿秋圃出仕江西铜元局总办,携眷旅居江西赣州,此宅就由瞿稚彬照料了。因此,瞿稚彬就和母亲庄氏从星聚堂搬到八桂堂居住。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瞿稚彬二十三岁。 这一年他和金衡玉在江阴县贤庄举行婚礼。 ①“洞庭春色”题称“庚午上已仿耕烟散人”;“山居图”题为“辛亥小春法耕烟为耐铭贤甥倩写”。耕烟散人,王翬别号。 瞿秋白的母亲姓金,名璇,字衡玉,生于光绪元年八月二十八日(1875年9月27日)。原住江阴县西乡大岸上村,后迁贤庄,距常州城不过几十里路。金家祖籍安徽旌德县。衡玉的父亲金城,字心芗,曾经做过清朝广东盐大使。金瞿两家联姻,可说是门当户对,双方都是世代相继的官宦望族,在地方上都称得上体面人家。可是,衡玉和稚彬却判若两人。比起终日赋闲,无所事事的丈夫来,衡玉在学识修养和理家才干上,都高出稚彬一大截。衡玉是金家的次女,极受父母家人的钟爱。她自小聪明伶俐,又爱读书,文史诗赋都有修养,未出嫁时,已会做诗填词,并能写得一手工整娟秀的小楷。衡玉嫁到瞿家以后,也得到婆母的喜欢,老太太常常在人们面前夸赞自己的儿媳妇有学问,说:“如果稚彬也能象我家媳妇那样有学问,考科甲就很容易了。”衡玉心地善良,性情温和,人又勤快能干;并以助人为乐,尤其愿意帮助穷人,就是在以后家境困难的时候,她也还常常竭尽绵薄之力去帮助穷苦的邻居。 瞿秋白出生以后,母亲又连续生了妹妹群群(轶群,小于秋白一岁,1900年生),二弟懋焱(云白,1902年生),三弟懋森(景白,1906年生),四弟懋垚(垚白,1909年生),五弟懋鑫(阿鑫,1912年生),六弟懋穀(坚白,1913年生),另外还有妹妹红红早殇。 瞿秋白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和母亲相近。在感情上,他与母亲比与父亲亲密得多。在同情受苦人,特别是在文学爱好这件终生使秋白十分向往而又十分苦恼的重大事情上,他从小受母亲深刻的影响。金衡玉除了用慈爱和温情的罗网,紧紧裹住孩子幼稚的心灵外,特别注意向儿子灌注对文学的酷爱。瞿秋白幼年时,母亲就教他背诵唐诗,有时晚上睡在床上还要儿子大声地背诵。瞿秋白有极好的记忆力,在母亲口授言传之下,很快就背熟了许多唐诗名句,如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孟郊的《游子吟》等等。 瞿秋白小时候,父亲教过他画山水画,六伯父世琨(逖俦)善于篆刻,常常教瞿秋白学习金石篆刻。可以说,自幼年起,秋白就受到了良好的艺术教养。金衡玉生前总是为自己没有使瞿秋白读完中学得到深造而悔恨不已,而其实瞿秋白后来成为具有浓厚的文学艺术气质的人,正是家庭、主要是母亲谆谆教导,潜移默化的结果。是母亲给了瞿秋白一把打开文学艺术宫殿的钥匙。有了这把钥匙,他就能通向文学艺术创造之门了。令人惋惜的是,瞿秋白早年献身革命,他只走进了这文学艺术之宫的门扉,没有来得及全面地发挥他的天才,就过早地牺牲了。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