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潘汉年在上海 | 上页 下页
潘汉年与上海解放初期的统战工作(3)


  巩固发展统一战线

  解放初期,上海市协商委员会根据全国政协关于组织各界人士学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精神,组织上海各民主党派、市工商联等二千多人参加了为期一年的学习。针对党内外存在解放后统一战线工作还需要不需要的思想,潘汉年向各界人士作了《关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问题》的学习辅导。他着重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不但需要存在,而且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中,统一战线还要进一步巩固与扩大。他指出,由于中国经济的落后,要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就一定要让中国的资本主义有一个相当大的发展,才能走向社会主义;民族工商业在五种经济并存中有一定发展前途,但同时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统一战线必须由工人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潘汉年还谈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内部关系问题,他指出:各个阶级的代表都有依据共同纲领平等发言,共商国家大事的权利。各个阶级阶层在共同纲领的大前题下,都代表着各自的合法利益。在统一战线内部有团结有斗争。

  上海解放之后,中共上海市委和市人民政府为了加强和巩固统一战线,妥善安置了13万国民党军政人员和9000多名失业知识分子。著名学者和爱国民主人士还被提名当了全国政协委员,体现了党最广泛的团结各阶层人士的统战政策。1951年和1953年,上海先后设立了市府参事室和文史馆,安排了一些德高望重的名流。“味精大王”吴蕴初、“煤炭大王”刘鸿生从香港回沪后不久,即被任命为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韦悫、盛丕华、金仲华、荣毅仁、赵祖康、胡厥文等党外人士先后就任副市长。陈毅和潘汉年都很重视党外副市长,要求办公厅为他们配好秘书,及时送阅文件,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向他们汇报,请示工作,让党外副市长做到有职有权,发挥应有的作用。

  中共上海市委还十分重视市、区两级政权机关中的统战工作。1952年11月13日,市人民政府召开机关内部统战工作组成立大会,市委、市府有关负责人和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以及专家等二千余人参加了会议。潘汉年在大会上作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府机关内部统一战线工作的报告》。后来,他还对机关统战工作作了重要批示:“政权中党委及党组应经常讨论本单位的统战情况,支部应将统战工作列入经常议事日程之中。”并“要求政府首长应结合本单位统战情况,将成绩、缺点,联系今后如何提高统战工作,向党外干部作报告”。由于民主人士拥有共商国家和上海大事的权利,调动了各界人士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解放初期,上海呈现了一派生气勃勃的兴旺景象。

  广泛结交新老朋友

  统战工作就是团结和争取党外人士和民主人士,同他们交朋友,与我们一道工作。对于各界上层人士,争取、团结了一个,往往就能争取、团结一大片。各界人士,特别是一些过去对党不了解的上层人士,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往往首先是从对共产党干部认识和了解开始的。而这些人最先接触到的,就是共产党做统战工作的干部。潘汉年在担任统战部领导以后,他向华东和上海统战部门的干部反复做动员和教育工作,要求统战部干部发扬党的统战工作的优良传统,善于广泛结交朋友。

  潘汉年自己作出了表率。他过去长期在上海工作,有很多老朋友,这些朋友大多是文化界和军政界爱国人士。上海解放后,他担任上海市副市长,工作的面更广、更复杂。许多新的领域和新的工作需要去做,所以,除了老朋友外,还需要结交许多新朋友。作为负责华东、上海市统战工作领导的潘汉年深知必须团结和结交更多的朋友,才能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从上海解放的第二天起,潘汉年就开始结交赵祖康这位朋友。他关心赵祖康的工作,尊重并倾听这位党外朋友的建议。上海解放后不久,赵向潘建议,原上海市公安局代理局长陆大公在解放前夕曾做过一些有益于人民的工作,希望考虑给陆大公安排工作。潘汉年接受了赵的建议。这令陆大公十分感动。他感到潘汉年所代表的共产党人是实事求是的,并不是因为陆大公过去当过国民党的公安局代理局长而予以排斥。赵祖康也感到潘汉年是真诚信任党外的朋友。

  潘汉年对一些老朋友不仅在生活上关心,而且在政治上也很关心。王昆仑是一位著名的教授,曾经是国民党的立法委员,原属于国民党的左派人士。从30年代起,他就和中共联系,并在1933年秘密加入过中国共产党。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中断了和共产党的组织关系。但是,他还是忠诚地为共产党工作,为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和潘汉年也保持着时断时续的联系。解放后,王昆仑对自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十分关心。为此,王请求潘帮助。潘不仅负责地向中央组织部证明了他所了解的有关王昆仑的历史情况,而且很快给王昆仑复信,潘的关心与负责态度,使王昆仑深感欣慰。

  潘汉年对于一些老朋友,对于一些统战工作的对象,既有必要的关心与照顾,同时又坚持一定的原则。有些问题可以灵活处理,有一些问题必须坚持原则。新闻界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解放初,他提出拟编译10种新书,向主管出版的单位借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但长期未还。此事在新闻出版界闹得沸沸扬扬。出版部门和统战部门都向上级打报告,拟让有关部门出面向人民法院控告。潘汉年知道后,慎重指出:此事应“提出清查积欠之办法。现在即向法院提出控诉,尚嫌过早”。后来,出版部门按照潘汉年的意见妥善处理了这件事,从而避免了矛盾进一步激化。同样,潘汉年在处理一位耆宿在沪住房租金的问题也是非常认真细致的。上海解放后,这位老人对居住的住房租金调整提高有些意见,潘汉年知道这情况后、认为对这样一位老先生必须充分照顾,不能为一点很小的事情而伤害这位令人尊敬的老朋友的感情。因此他指示:“租金照常,不宜提高。”像这样一类不因小事而伤害朋友感情的事例还有不不少。

  解放初期,潘汉年担任常务副市长工作,兼职很多,每天要处理成堆的文件,听许多汇报,在百忙之中,对于统战工作中的一些小事,他都是亲自出面处理。一位爱国人士牺牲后,他的遗孀一直住在上海,由中共中央统战部负责其日常开销。上海解放后,这位女士的开销日渐增大,以至中央统战部按月给的费用不敷开销,拖欠了很多债务。久而久之,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因为,某女士的生活费用由中央统战部管的,上海不便直接处理。于是,潘汉年写信给中央统战部领导。后来,在潘的亲自协调下,此事才得以妥善解决。这事情很小,但很重要,很棘手。这不仅是一点钱的问题,其中还有政治影响、党的统战政策、人的感情等问题。因此,即使是对于这样一类琐碎事情,潘汉年也从不马虎从事,而是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