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潘汉年在上海 | 上页 下页
潘汉年传略(2)


  从1926年到1929年,潘汉年先后编辑和主编了《洪水》周刊、《A·11》周刊、《幻圳》周刊、《幻洲》半月刊、《战线》周刊和《现代小说》月刊等进步刊物,并撰写了许多笔锋犀利,很有战斗力的杂文、政论文章,向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宣战。同时,还创作了不少小说,讴歌进步青年为革命英勇奋斗的献身精神,反映劳苦大众在饥饿与死亡线上挣扎的痛苦生活。这些进步杂志受到了广大进步青年的欢迎。许涤新曾经回忆说,1928年,他在厦门大学读书时,和其他追求光明的进步青年一样,非常喜欢阅读《幻洲》,并受到鼓舞和启迪。

  1928年,他被调到中共中央宣传部,负责文化、出版、文艺界的统战工作。同年10月,根据党中央提出建立文化界统一的革命团体的指示,潘汉年设法找到了沈端先(夏衍)、朱镜我、周谷城、许德衍等42名文化界著名人士,共同发起组织“中国著作者协会”。

  由于当时潘汉年等人还缺乏组织工作的经验,“中国著作者协会”成立以后,没有开展什么活动,建立文化界统一的革命团体的初次尝试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但是,它为后来“左联”的筹建提供了经验教训。

  1929年秋,根据中共中央六届二中全会的决议,党中央成立了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即“文委”),潘汉年担任中央文委第一任书记。此后,他不辞辛苦,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指示精神,进一步组织领导了文学艺术界的各个革命团体的筹建工作。

  早在1929年5、6月间,潘汉年就找了钱杏邨商量筹建新的文化革命团体问题。他特别强调“要吸取‘中国著作者协会’告吹的教训,把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一些”。事后,由于国民党反动派于5月和7月对进步文化界人士进行了两次大搜捕,逮捕了包括钱杏邨在内的几十名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致使筹备工作一度停顿下来。直到10月中旬,被捕的同志陆续释放,组织筹备工作才重新开始。

  潘汉年首先抓了建立“左联”筹备小组的工作。他通过文化界的党员作家,广泛征求党外进步作家的意见,做好思想发动工作。据夏衍、阿英、吴黎平、冯乃超、冯雪峰回忆,在“左联”筹备小组成立以前,潘汉年分别找他们商量。此外,他还找过朱镜我、洪灵菲交换意见,并要阿英会做田汉和洪深的工作,争取他们将来也能参加“左联”。

  根据当时文化界的现状,潘汉年还接受阿英的建议,特意请没有参加“革命文学”论争的夏衍参与“左联”的筹建工作。在分头联络和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潘汉年主持召开了文化界党员作家为主的座谈会,推定由包括鲁迅、郑伯奇在内的几个人组成“左联”筹备小组,负责起草“左联”纲领,拟定“左联”发起人名单。会议还决定,“这两个文件一拟出初稿,就先送鲁迅审阅,得到他的同意后,再由潘汉年转送中央审查”。筹备小组成立后,一般每周举行一次会议,都由潘汉年主持。

  1930年2月26日,潘汉年主持召开了“左联”成立前的一次预备会议,“到会者有沈端先(夏衍)、鲁迅等12人”。这次会议着重“清算过去”和“确定目前文学运动底任务”,认真总结了“革命文学”论争发生以后文化界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对小团体主义乃至个人主义,未能应用科学的文艺批评,以及不注意真正的敌人。

  在此期间,筹备小组还商定了召开“左联”成立大会的时间和地点,开会的程序,主席团的组成以及分工等具体方案,这些工作都由潘汉年请示党中央后最后决定的。

  1930年3月2日,“左联”成立大会胜利召开,潘汉年代表党在会上讲了话,并担任了第一任党团书记。3月18日,他撰写了《左翼作家联盟的意义及任务》一文,用以指导“左联”的初期工作。

  “左联”成立前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以上海文化界进步人士为主体,还成立了另一个文化革命团体“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潘汉年也参与发起和筹备自由大同盟的工作。

  1930年2月13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正式成立。鲁迅、潘汉年、冯雪峰、田汉、郑伯奇等50余人出席。鲁迅和潘汉年等在会上发表即席讲演,表示“愿意站在民众的最前线,为广大群众的自由而奋斗”。

  “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不久,选举产生了“同盟”的领导机构,鲁迅、潘汉年等21人组成执行委员会,潘汉年还担任了执委会常委。同时,潘汉年也是该组织中的党组书记。在此期间,潘汉年还先后两次陪同鲁迅到青年学生中去进行宣传演讲,扩大“同盟”在青年中的影响。

  1929年,郑伯奇、陶晶苏、冯乃超等人在上海筹建“艺术剧社”。潘汉年得知后,对这项工作极为重视,从多方面给以关心和帮助,他还特地派夏衍参加艺术剧社的筹建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划,到1929年10月下旬,艺术剧社正式成立。艺术剧社成立后,排练公演了几出进步戏剧节目,扩大了在上海戏剧舞台上的影响。艺术剧社的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注意和恐慌。1930年4月29日,国民党上海市警察局派出大批警察,查封了艺术剧社,并逮捕了一些社员。5月24日,又查封了与艺术剧社有关系的中华艺术大学。针对国民党反动高压手段,潘汉年立即主持召开了由夏衍、冯雪峰、郑伯奇、田汉和余怀等人参加的会议,商讨发展进步话剧运动的办法,决定进一步扩大革命戏剧团体的组织。到1930年8月,“中国左翼剧团联盟”正式成立,后经潘汉年与中央文委讨论决定,将“中国左翼剧团联盟”改名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剧联”的成立,更有力地推动了进步戏剧运动的发展。

  在领导“左联”、“剧联”工作的同时,潘汉年还领导了“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的筹建工作。1930年3、4月间,潘汉年等十余位文化界的党员在邓初民家里召开了“社联”的第一次筹备会议。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工作,于5月20日召开了“社联”成立大会。会议讨论通过了“社联”的纲领,指出:“社联”的主要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及国际政治经济,促进中国革命”,“研究并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它普及于一般”;“有系统地领导中国的新兴社会科学运动的发展”,等等。

  在“社联”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广大进步青年学生中广泛深入传播,吸引了一大批青年学生团结在“社联”周围。为了更好地把革命青年组织起来,在“社联”党团的帮助下,1930年下半年,“社会科学研究会”正式成立。潘汉年、刘锡五、彭康和王学文等出席了成立大会。此后,潘汉年对“社研”的工作也时常予以关心指导。

  潘汉年作为中央文委书记,还关心指导了其他左翼文化团体的筹建工作。随着文化界各个系统的左翼文化团体纷纷建立,为了加强对这些革命团体的统一领导,党中央决定组织一个“左翼文化总同盟”(简称“文总”)。在潘汉年的主持下,经过一段时间筹备,“文总”于1930年8月26日正式成立,潘汉年担任“文总”的党团书记,并主编“文总”的机关刊物《文化斗争》。

  至此,中国共产党在文化战线建立了从中央文委到“文总”及其各个方面的垂直的组织系统,大大加强了党对文化战线的领导,有力地推动了30年代左翼文化运动的广泛深入发展。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