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潘汉年传奇 | 上页 下页 |
八八 |
|
为了进—步开展工商界的统战工作,潘汉年十分注意在政治上给予工商界人士以积极的帮助,使他们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树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上海解放后,工商界上层人士盛丕华、荣毅仁、刘靖基、刘鸿生、吴蕴初、郭棣活、吴中一、胡子婴、严谔声、盛康年、王性尧、经叔平、王兼士、董春芳等人要求学习,要求进步,潘汉年对此表示坚决支持。 1951年“七一”党的生日那天,他们组织了一个学习会,即“七一学习会”,学习时事政策,并以俱乐部的形式,在饭后茶余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潘汉年和许涤新、周而复、梅达君等经常参加他们的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宣传解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起了指导性的作用。事隔30年之后,经叔平先生满腔深情地回忆道:“‘七一学习会’帮助工商界高层中坚分子的思想认识提高,积极带头,发挥了重大作用。‘七一学习会’是一座使我们工商业者跟党走社会主义大道的‘高架桥’。今天回忆起来,更令人怀念设计与建造这座‘高架桥’的工程师潘汉年同志。” 上海曾经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的中心。解放之初,这里不仅云集着众多的工商业头面人物,还有许许多多政界、文化教育界、新闻出版界的爱国民主人士、著名的专家、学者、教授,作为主管上海市统战工作的常务副市长,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工作,可谓千头万绪。凡涉及统战工作一项,事无巨细,都得过问。从工商联合会筹备会的筹备、建立,到各民主党派包括上海民盟、民主建国会、民革、农工民主党、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等各党派与团体的整顿发展;从上海市的政治协商委员会的酝酿、成立到下属各工商、劳资、税务、文教等各小组开展活动;从各统战对象的政治生活乃至个人的琐碎小事,凡是被他知道的,他都实实在在地给予帮助解决。他不仅自己以身作则,严格执行党的统战政策,还帮助市府机关内的统战干部提高认识,为实现党的统战任务而奋斗。他在新上海的统战工作中大显身手,也为新上海的统战工作操碎了心。 四、家,公仆与普通人 从一定意义上讲,潘汉年从1949年5月28日走进外滩那幢灰色大楼的市长办公室之后,他就把这里当作了自己的一个“家”。有口皆碑的“好当家”,就成了当时上海人民献给他们这位常务副市长的一个真诚的称呼,代表了他们的心声。 然而,为了这个拥有500万人口的“大家”,潘汉年曾经花费了多少心血,付出了多少的代价! 上海解放之初,百废待兴,工作千头万绪,任务极其繁重。那个时候,潘汉年是兼职最多的一位领导人。在党内,他是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社会部副部长、统战部副部长;上海市委常委、市委副书记、第三书记、社会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市政府党组书记、市委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在政府内,他是常务副市长、市政治协商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市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在军内,他则是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秘书长。由于身在其位,加之他又是一个敢于负责、甘为公仆的“当家人”,其艰辛劳累的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几个当年在市府办公厅工作过的同志,对潘汉年协助陈毅主持市府日常工作的情况至今仍历历在目,他们这样评价他:“潘汉年从上海解放第一天起,就肩负党和人民的重任。”“在他任职期间,从接管上海、稳定市场物价、统一财政经济到恢复、发展生产,改造旧上海、建设新上海,汉年同志兢兢业业,日夜操劳,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 “日夜操劳”,真切地反映了潘汉年这个“当家人”的工作姿态。就说接管工作吧,由于主任陈毅、副主任粟裕当时依旧军务在身,军管会的日常工作,如情况的综合,问题的处理,工作的协调,不得不落在潘秘书长肩上。而接管工作又是千头万绪的,不得不使潘汉年度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他经常主持或参加接管工作会议,听取汇报,提意见,作决定。由于时局严重、环境特殊,每次这样的会议总要开到深更半夜,有时甚至通宵达旦。 这一期间,潘汉年真是废寝忘食,全身心地扑在接管工作上。不过,由于潘汉年对上海各行各业情况熟悉,加上思想敏锐、工作细致,许多事情都办得有条不紊。例如市府办公厅当时直接接收的国民党、汪伪政权、租界工董局、工部局,包括用中、英、法、日等几种文字书写的档案,就有30多万卷,以后又陆续接收了财经、地质、水文、电讯、邮政、治安、户籍等各方面的档案材料,共有130多万卷。如此浩如烟海的敌伪材料,是当时全国接管城市中所罕见的。在陈毅的领导下,特别是通过潘汉年的直接指导、具体部署下,这项富有历史意义的工作顺利完成,并得到国家档案局的表扬,对上海日后的社会治安、市政规划、生产建设等各方面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好这个“大家”,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要关心这数百万家庭成员的生活疾苦,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逐步过上安定美满的好日子。潘汉年常常对市府的工作人员说:“人民政府的工作千条万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为人民多办几件好事。”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50年2月6日午间,国民党美制飞机对杨树浦发电厂等上海的水电重要设施,进行狂轰滥炸。当时,潘汉年正在江宁路南京西路口上海酒家参加一个约会,他得知消息后,不顾警报尚未解除,立即向主人告辞,赶回市政府,接着便与陈毅市长一起召集各局汇报情况,并坐镇指挥,部署公安局维护社会治安,指挥有关单位作出相应措施。次日,潘汉年与陈毅等市委市府负责同志前往杨树浦发电厂察看现场。连日来,潘汉年先后到宝山区、卢家湾区、吴淞镇等被炸地区视察并慰问居民,到医院慰问伤员。 最使潘汉年牵挂的就是所谓“一黑二白”(煤、棉、粮)问题。“二·六”轰炸后,上海市场物价出现很大波动,市民纷纷排队购买大米和煤球。一些私营粮食代销店门前出现了排队长龙。当时,市府一面从外地调运大量物资到上海来加强供应,以乎抑物价;一面接受工商局建议,准备开设一批国营零售粮店。在潘汉年与有关部门的具体安排下,短短两天之内,就在市内各区,特别是工人聚居的地方,开设了50多家国营零售粮店,敞开供应大米,使市民能按牌价就近买到大米,粮店门前排队长龙消失了,人心安定了。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