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潘汉年传奇 | 上页 下页
一〇


  郭沫若和李一氓虽已投笔从戎,但他们在戎马倥偬之中仍然关注着上海文坛,很欣赏潘汉年主编的《十字街头》,对这些“如同李逵的板斧,排头一路砍去”的杂文、小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急需合适的编辑人才,潘汉年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郭沫若亲自出马,向上海的潘汉年发去邀请,并在南昌恭候他的到来。

  潘汉年返沪后,继续主编《十字街头》。当他接到郭沫若的邀请信后,立即向所在地下党支部书记丁晓元作了汇报,党组织经过讨论,很快答复潘汉年:同意他去南昌工作,并为他开具了组织介绍信。

  1927年2月上旬,潘汉年在《幻洲》第九期《十字街头》的最后一页,发表了一则启事,内容如下:“我不日要离沪他往,幻洲下部仍由我负责编辑,但投稿诸君惠稿时,切勿由我个人转交,请迳寄宝山路三德里B22号幻洲编辑部,俾免遗误,至要,至要。”把一切工作交待完毕,潘汉年自虬江码头登船,溯江西行,经九江,于是月中旬抵达南昌,拜见了郭沫若、李一氓之后,便脱去西装,换上了一套国民革命军军服,正儿八经地当起了“丘八”。此刻,他感到别有一番风味,用他的话说,叫作“置身营幕、军书旁午”。

  潘汉年到任后,总政治部任命他为《革命军日报》的总编辑。作为一个主笔,他以忘我的革命热情,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全身心地投入了编辑部的工作。在他的辛勤努力下,这份报纸越办越有特色,很快成了国民军将士爱不释手的读物了。对于这件事,李一氓曾经作过如下回忆:“潘到南昌接任编辑工作后,这个小报办得很严肃,也很有生气。这是一份军队报纸,方针是给士兵以适当的政治教育,既反对封建军阀,也反对帝国主义,也要求团结。大概他编辑了半年,到1927年上半年,政治形势突变,南昌政治部由九江到达安庆,准备进到南京、上海,因蒋介石叛变,半路又由安庆折回九江,时间已在7月底了。”

  这段文字,是对潘汉年主编《革命军日报》期间工作的一个概括性的叙述。不过,由于年代久远,李一氓在这段回忆中有一个情节记错了,那就是潘汉年并非半路由安庆折回九江。潘汉年此后的活动是这样的:

  4月初,潘汉年随总政治部大队人马乘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程潜部的军舰,从九江东下,经安庆,于4月10日驶抵南京。这时,蒋介石公开反共的调子越唱越高,上海方面也传出了越来越坏的消息。为此,政治部党组织让潘汉年先行赴沪探听虚实。于是,潘汉年脱去戎装,改穿便服,只身乘火车赶到上海。他先到宝山路三德里A.11号出版部,找到“小伙计”叶灵凤、柯仲平等人,叙谈别后的思念之情,了解到上海政局正处于动荡之中。同日,他又到南市总政治部临时驻地联系。第二天,4月12日,一场腥风血雨席卷浦江两岸,无数革命志士惨死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之下,这就是蒋介石一手制造的反革命“四·一二”大屠杀。

  潘汉年身临其境,看到了昔日的朋友,成了今天的敌人,他们把屠刀架在了共产党人的脖子上。作为年轻的共产党人,他似乎没有感到突然,也没有丝毫的惧怕。但白色恐怖使他一时失去了与组织的联系,他有些着急了。

  几天之后,他在袁文彬负责安置的联络点,找到了李一氓等人,接上了组织关系,立即请示应变的对策和下一步的工作。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牺牲,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决定总政治部在沪隐蔽的同志,立即分别转移到武汉,继续参加国民革命。

  潘汉年奉命后,再次化装登船,离沪赴汉。抵达汉口时,已是4月底了。他一下船,立即向武汉政府所属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报到,遂被分配到宣传部下属的宣传科编纂股当股长。任务是起草宣传大纲,拟定宣传口号。和他共事的副股长是著名的诗人汪静之,两人的合作甚为融洽。不久,潘汉年又担任了宣传科内的党支部书记,并经恽代英推荐,出任过一段时间的总政治部革命法庭庭长。加之郭沫若、李一氓等又先后抵达武汉,在这种环境下,重新穿起了戎装的潘汉年,工作干得挺欢。

  可是好景不长。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实行“分共”,这位自诩为国民党的“左派”领袖,高叫“革命的向左来,不革命的滚开”的伪君子,终于撕下了他的假面具,与蒋介石歧路同归了。

  上海的“清党”与武汉的“分共”,就这样把共产党人和广大革命志士推向了血海之中,但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倒,被屈服,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埋葬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7月下旬,潘汉年随郭沫若等总政治部机关一行人,从武汉抵达九江。原来他们打算共赴南昌参加起义,不料受张发奎阻止,未能去成,李一氓在同一篇回忆录记下的正是这件事,他写道:“在得到八一南昌起义的消息之后,本来政治部可以全部赶到南昌去的,但张发奎不让去,张发奎只答应郭沫若和少数人赶到南昌,政治部他接收。这样在政治部工作的共产党人只能全部撤出,都回上海向党中央报到。”

  潘汉年也无法去南昌了。由于他在这段时间所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特别是政治活动的特殊才干,以及对党的坚定信念和对政治局势敏锐的洞察力,党组织对他的信任和重视是必然的。在当时这种复杂而动荡的形势之下,中共总政治部党组织决定由潘汉年担任返回上海同志的领队。他没有辜负组织上的信任,一路之上操碎了心,将同志们安全带到了目的地。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