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彭德怀传 | 上页 下页
打出“第二枪”(1)


  12月8日清晨,彭德怀从秋林南下,准备取道西安洛阳,与程潜、卫立煌会晤,然后返山西前线。途中接毛泽东的电报,方悉阎锡山已经动手。

  在这个关头,受程潜、卫立煌节制的中条山区6万余中央军和地方杂牌军持何态度,如何行动,举足轻重。

  到了西安,彭德怀会见程潜,揭露各地的反共事件,对程潜说:“上海‘四·一二,事变,长沙‘马日事变’把第一次大革命变为反共反人民的十年内战,反得好吧!送掉一个东北,把日本人接到武汉来了。”“今天谁要反共,他先放第一枪,我们立即放第二枪,这就叫做礼尚往来。还要放第三枪。”程潜说:“放第三枪就不对了。”

  彭德怀回忆说:程潜是国民党元老派,带典型的中间派。他说,放第三枪就不对了,这就等于中间派批准了反磨擦斗争,而且是武装斗争。但是不要过分。”

  到洛阳,彭德怀最关注的是卫立煌和中间派的态度。在《 彭德怀自述》 中,说到这一段的情形:“从西安乘车到洛阳,见了卫立煌,拜访了一些民主人士,如李锡九等。在李处不意中遇到了孙殿英(新五军长),我把上述反共磨擦情况,又说了一遍。李锡九是个老好人,他很着急。孙殿英是土匪出身的,极狡猾,他意味深长地说,照你们的方针办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懂得了他的意思,你们打他呗,我新五军是守中立的。”在卫立煌处谈了好几次。“我向他说了国民党的反共情况,他不置可否,只劝我要相忍为国。我说,我忍,顽固分子不忍怎么办?我说,有打内战的危险?他说,内战是打不成的呵!再打内战就完了。”“‘再打内战就完了’,这是当时国民党中抗战派的心情。”

  彭德怀决定在返总部前先去阳城决死三纵队处看看,他仍然对决死三纵队和第五专区不大放心。三纵队的旧军官很多,纵队领导下不了决心撤换这些人。

  正在这时,爆发了晋东南事变:孙楚军包围袭击阳城、晋城、沁水、浮山等县的抗日政府。牺盟会干部和抗日群众遭残杀者100余人,被捕者300余人。孙军散兵四出抢劫,城里城外,山上山下,一片恐怖。

  明知山有虎,彭德怀仍旧向事变的中心地进发。他必须找到戎子和,弄清情况,稳住局势。

  在阳城东露宿了一夜之后,12月25日,彭德怀在沁水东柿庄的沙门口见到从沁源开会返防的戎子和,得知三纵队的游击八团己在旧派军官的把持下实行反共,中央军己进驻阳城。彭德怀即命令戎子和马上返部,把各团不可靠的旧派军官控制起来,带部队迅速向高平黄克诚旅(三四四旅)靠拢。

  身临事变,彭德怀看到,和阎锡山的一场较量已不可避免。稍后,蒋介石必乘隙进攻,更将进而危及太行根据地。

  这时,孙楚军最凶狠之独八旅和国民党二十七军,已进入沁水县境,到处抓人、杀人,形势一发千钧。彭德怀立即与总部通报。向朱德、左权、杨尚昆(并报中央)提出,以陈赓为司令员,黄克诚为政委组织晋豫边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部,将现在太(行)南的八路军各部和决死第二纵队统一指挥起来;令贺龙、关向应立即率部返回晋西北,统一指挥同蒲线以西的八路军和决死队;令决死一纵队进入安泽以南,以抗击顽军的进攻。阎锡山的“雨”倾盆而下,彭德怀及时张开了“雨伞”。27日,彭德怀在高平县陈汇村黄克诚旅向总部、北方局和中央报告:“决死三纵队八团、九团、十一团已叛变。”彭德怀请中央和总部令当时在屯留附近的决死三纵队第十团迅速靠拢八路军,“万勿迟延”。十团因此得以保全。

  28日,决死三纵队200 余骨干在戎子和率领下突围到达陈汇。

  天气很冷,人多屋少。彭德怀把三纵队的干部叫来,和自己住在一个炕上,仔细询问情况,鼓励他们要“败不馁”。决死三纵队的沉痛教训,成为彭德怀决心发动一场反磨擦战役的起点。像在每一次采取重大行动前一样,在身旁人的鼾声中,彭德怀在炕头盘腿端坐到大明。他凝神闭目,慎重地筹划着怎样胜利地打出他所说的“第二枪”。

  毛泽东指示了反磨擦斗争的策略:“有理、有利、有节”。彭德怀反复地琢磨这6个字:八路军自卫反击充分有理,这一点中间派也不能不承认。现在需要的是造成有利的反击条件。八路军在敌后,随时遭日军扫荡,自卫反击必须选中要害,一举成功,速战速决。但是,太行、太岳的兵力,还不足以造成优势。他需要解决这个矛盾。他决心命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乘日军扫荡的间隙,密率晋察冀主力南过正太路,和一二九师会合,以优势兵力迎击必将扩大的反共高潮。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