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聂荣臻传 | 上页 下页
一三六


  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构成的社会阶层,旧社会过来的和新中国培养的知识分子,构成了社会主义的知识界。“12年来,我国大多数知识分子已有了根本的转变和极大的进步。”他又引用刘少奇的话说:“知识界已经改变了原来的面貌,组成了一个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①周恩来接着鼓励大家,要努力学习政治,不断自我改造,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对周恩来的报告,会场上响起了持续数分钟的热烈掌声。

  ①《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第1版,第361页。

  3月5日,陈毅到会与专家们见面。陈毅的讲话,历来是诚恳坦率和充满感染力的。他说:建国以来,我们已经有了一支爱党爱国的、人民的、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的科技队伍。你们是人民的知识分子,是革命的知识分子,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脑力劳动者,不能说大家是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就是应该摘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帽子。陈毅的声音高,嗓门大,言辞自有一股豪气。坐在旁边的聂荣臻看看台下,群情激昂,掌声四起,又看看陈毅,知道他今天激动了。陈毅接着说:今天,要给你们“脱帽加冕”,就是给你们脱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之帽,加上劳动人民知识分子之冕。12年的改造、12年的考验,大家还是不抱怨,还是愿意跟着我们走,还是对共产党不丧失信心。这至少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10年、8年,还不能考验一个人?!10年、8年、12年,还不能鉴别一个人?!共产党也太没有眼光了!陈毅又说:共产党不尊重文化,共产党不尊重知识,共产党不尊重科学这类话,不晓得是马克思讲过?是恩格斯讲过?还是列宁讲过?毛主席讲过?谁也没有讲过这个话。愚昧,是个很大的敌人。帝国主义是个敌人,封建势力是个敌人,愚昧——几万万人没有知识、没有科学知识,也是很大的敌人。陈毅的讲话,像是刮起一股热风,会场的热度已经不能再高了。

  聂荣臻本来今天是请陈毅主要讲讲国际形势,没想到他快人快语,把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问题讲了个透。

  广州会议后,科学工作者的热情空前高涨。虽然,当时生活还很困难,但大家的干劲却不可遏制。中国科学院、国防部五院、二机部九院等许多研究单位,晚上灯火通明,图书馆通宵开放,知识分子真是要拼了。这种令人激昂的情景, 20多年之后,许多人还是难以忘怀。

  ※第七十一章 丰收的喜悦

  人们在辛勤耕耘之后,都盼望着丰收,一旦亲手去摘取丰收的果实,就会充满欣慰和喜悦。聂荣臻在耕耘“两弹”的领域里,也一次次地感受到了这种喜悦之情。

  1960年,中国用国产原材料成功地仿制了苏联尔-2地地导弹,这是一种液体发动机导弹,射程约590公里。

  1960年10月下旬,聂荣臻乘坐火车,经包头、银川、兰州、清水等地,风尘仆仆,于11月4日,到达西北综合导弹试验基地。他是专程赶来指挥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试验的。这个导弹发射试验场他第一次来,可对这里的地形他是很熟悉的。因为,导弹试验场的场址,就是他在地图上最后选定的。

  11月5日,太阳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射出了微曦,预定的发射时间就要到了。聂荣臻在张爱萍、赵尔陆、方强、钱学森、安东等人陪同下,步履坚定地走进了由几间活动房子组成的指挥所,在中间的一张椅子上坐了下来,这里离发射阵地只有5公里。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就要发射了。

  虽说导弹是完全按照苏制尔-2仿制的,在原理上是苏联的一套,可导弹材料全是中国自己生产制造的。这次发射,对装配工艺、制造水平是一个考验。

  5日清晨,仿制的尔-2导弹高高地耸立在稳固的发射架上,阳光为它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指挥室内的对讲机不断传来各项工作准备就绪的报告。最后,一切都准确无误了。上午8时,基地司令员孙继先中将、当年强渡大渡河十七勇士的营长向聂荣臻报告:一切准备就绪。接着,副司令员李福泽说:“报告元帅,尔-2地地导弹发射试验一切准备完毕,可否进入一小时准备?”

  聂荣臻用四川口音坚定地说:“同意。”指挥所里一片寂静代替了刚才的嘈杂声。

  9时整,李福泽开始倒数计时:“……5、4、3、2、1,点火!”9时2分28秒,一声巨响,大地颤抖起来,人人脚下都感到了它的震动。烈火喷发,浓烟滚滚,导弹直指蓝天,势不可挡。

  聂荣臻在指挥所里看到那枚导弹尾部喷着火焰,先是缓慢上升,然后越来越快地变成一个亮点,消失在视野之外。天际留下了一根白色的飘带,那是火箭飞驰时留下的烟云,也逐渐消散。

  时间不长,9时10分5秒便传来消息,导弹飞行正常,命中550公里以外的预定目标区。在场的人都激动着,掌声与欢呼声响成一片。聂荣臻也非常激动,他企待的正是这种结果,立即与在场的科学家、指挥员们热烈握手,表示祝贺。然后,走出指挥所,向仍在激动中的人们频频招手致意。

  试验结果证明:我们仿制的导弹发动机性能良好,各种控制仪器运转正常,导弹用的国产液体燃料符合要求。这使聂荣臻感到欣慰。像孩子学步一样,第一步没有摔倒,这就给了人们以信心。

  晚上,在庆祝宴会上,聂荣臻高举斟满紫红色葡萄酒的酒杯,向试验基地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全体干部战士祝酒。他说:“这次试验情况,我已经打电话报告了毛主席和周总理,他们听了都很高兴,要我代表他们向全体参试人员表示祝贺和谢意。同时,要求大家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胜利。”他接着说:“在祖国的地平线上,飞起了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当年12月,又试射了两枚仿制的尔-2导弹,都获得成功。①国产尔-2近程导弹接连发射成功,确实是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不但意味着中国拥有近程导弹这样的武器装备,还意味着中国已经初步掌握了导弹制造技术。同时,还标志着中国的导弹研究即将由仿制转变到自行研制的轨道上来了。

  ①《当代中国的航天事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6月第1版,第109页。

  自行设计地地导弹的第一步怎么走?在导弹研究院有两种意见:一种主张跨一大步,直接搞中程、中远程型号的;另一种意见,主张步子迈得小一点,先搞个中近程的。同时,作好新型号的预研工作。

  聂荣臻这天在中南海开了一天会,回到家中吃完晚饭,秘书来汇报导弹研究院讨论导弹自行设计的方案。聂荣臻听完秘书汇报后说:“开始时,仿制尔-2我就说仿制是练兵,现在,我们要充分利用仿制的技术成果。导弹技术是世界上的尖端,我们的队伍还年轻,没有多少摔打,步子太大了,欲速则不达。明天,我要找爱萍同志谈,自行设计,我们一定要从中近程入手。”

  中国在第一枚仿制的近程导弹发射成功后仅1年零4个月,1962年3月21日,自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

  这次试验聂荣臻没去现场,他在北京等候消息。

  参加试验的人们谁也没有想到,导弹点火以后,刚刚起飞,就坠毁在发射台附近。这个意外的事故使人们大惊失色。后来查明了原因,一是总体方案设计不周,导弹的弹体细长,飞行中发生了很大的弹性振动,使控制系统失稳;二是发动机和弹体结构薄弱。中近程导弹首次试验失败,可谓是一剂醒脑的良药,使那些原以为可以舍去中间步骤,一跃而去研制中程、中远程导弹的人们,头脑清醒了许多。但试验的失败,又是很令人痛惜的。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