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聂荣臻传 | 上页 下页 |
一〇九 |
|
※第五十九章 切为了前线的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中,大量的工作是后勤保障。聂荣臻说:“严格他说,我们是从抗美援朝战争中,才充分认识到后勤工作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的。”① ①《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3月第2版,第751页。 第五次战役前,彭德怀在志愿军党委扩大会议上也说过这样的话:“如果这次打胜了,全体指战员的功劳算一半,后勤算一半。”聂荣臻每天一到办公室,后勤方面的电报几乎都是一大叠。 整个后勤工作是周恩来亲自抓的,他提出了出国作战要自力更生,立足于国内供应的方针。第一批志愿军出国时,走得非常仓促,周恩来和聂荣臻多次给总后勤部打电话,催问冬装的生产、调运情况,要保证每个出国作战的战士都有1套棉衣。 1951年1月,周恩来和聂荣臻出席了在东北军区召开的志愿军第一届后勤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是研究运输问题,运输已经成为直接影响战斗力的大问题。几次战役下来,敌人已摸清志愿军只能携带一个星期的粮食弹药等军需品,公开宣称志愿军只能发动“礼拜攻势”,即每次战役进攻,只能维持一个星期。于是,美军就有意拖到志愿军弹尽粮绝时再发起反攻,以造成志愿军的被动困境。后勤会议认为,当前后勤工作的关键是运输问题。针对这一情况,聂荣臻在会上说:“虽然东北准备了很多物资,但运输工具既少又不好,又有飞机轰炸,运不上去”,“‘小米加步枪,仓库在前方’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要在朝鲜打败美帝,不仅是小米加步枪,还要加很多东西……后勤将随部队的进步而加重负担。计划性组织性要加强,没有计划、没有组织是不行的。”①这次会议,对促进志愿军后勤工作向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要求转变起了重要作用。 ①《聂荣臻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第350页。 志愿军是大兵团连续作战,第三次战役以后,提出了要进行联合兵种作战的问题。战争物资消耗很大,就地补充几乎是不可能的,朝鲜北方的城镇乡村被炸成一片废墟,缴获的少量物资也往往被敌人炸掉,一切都得靠国内运去。铁道兵部领导军事运输的开始是滕代远,以后是吕正操,他们为完成军运任务做了大量的工作。3月21日,聂荣臻召开特种兵例会。他对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等兵种的领导人说:彭德怀司令员前不久回京时提出,对付高度现代化的美帝国主义军队,我们也要进行联合兵种作战。这样,后勤供应问题更复杂,各部要在月底前完成联合兵种作战及其后勤保障计划。此后,对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聂荣臻多次召集各有关部门开会,研究解决后勤保障问题。 5月19日,中央军委作出了《关于加强志愿军后方勤务工作的决定》。 此后,即成立了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由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兼任司令员,周纯全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志愿军后勤的对敌斗争和组织供应工作,实行划区供应与建制供应相结合的体制,取消兵团一级的后勤机构,加强军、师级后勤供应能力等,经过这一系列措施,使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工作逐步好转。 7月,停战谈判开始后,美方坚持要中、朝军队自三八线后撤,企图不战而多占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遭到严正拒绝后,美方竟扬言“让炸弹、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吧”,随即于8月中旬发动夏季攻势,同时发动了所谓“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又称“绞杀战”)。志愿军的后勤供应问题又出现了严重困难。为此,9月上旬,铁道兵再次在沈阳召开了运输会议,研究对付“绞杀战”的办法。 关于这次会议,聂荣臻在9月27日给彭德怀的电报中说:自7月朝鲜境内山洪爆发,敌机集中轰炸以来,朝鲜境内的运输问题情况极为严重。9月上半月的14天中,铁路在许多地段只能通车3至5个夜晚,且行车速度降到每小时5至10公里,电话经常不通,只能由人引导行车。朝境铁路沿线已积压空车皮、重车皮5000余辆,占全国铁路车皮总数的20%,其中棚车占60%。9月下半月至10月底,需要长途运输车皮1.2万辆,但在最好的情况下也只能运送6000辆。①因此,周恩来总理指示,主要运粮食、被装和油料,其它物资一律缓运。由此可见,志愿军后勤运输问题的严重性。 ①《聂荣臻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第357页。 针对这种状况,聂荣臻向彭德怀提议:(一)增加高射炮,部署在咽喉地段,对付低空轰炸的敌机,高空敌机则由志愿军即将参战的空军飞机对付;严密搜查敌特,切断敌人在志愿军后方的地面与空中联络。(二)在咽喉地段国内将增派5个团的兵力和一批运输抢修器材,力争尽快全部修复被炸毁的铁路线及其桥梁、通信线路,并将行车速度每小时平均提高10至15公里。 (三)为统一运输指挥,完成中朝物资的运输计划,建议成立中朝联合运输司令部,由该部统一下达命令,以减少矛盾和忙乱现象。(四)开辟新的公路,用汽车尽快倒运火车运来的物资到安全地点。(五)改善装卸办法,将待运物资分类统一包装规格和重量,以提高运输效率。(六)木材、石块、煤炭等尽量就地取材,减少运量。(七)加强军运与铁道部门的联系,协调运输计划,保证按时完成任务。①这些建议大部被采纳,志愿军广大指战员在实践中还创造了许多更为有效的好办法,粉碎了敌人的“绞杀战”。美军于1952年6月,不得不宣布放弃“绞杀战”计划。 ①《聂荣臻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第358页。 志愿军后勤工作另一个大问题是武器弹药的供应。从1951年春天起,这方面的困难越来越严重。聂荣臻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办法,并组织实施。如1951年3月15日,他专门召开兵工生产会议,提出为了满足志愿军的作战需要,国内究竟能生产什么武器弹药?要大家把家底摸清,寻找解决办法。4月3日,他在研究部队编制问题的会议上提出:部队改装问题,基本上是个弹药问题。过去解放军缴获的美式装备,弹药消耗很大,而又不能大批生产,所以志愿军装备要逐步换成苏式的,从苏联购买,包括弹药。5月份,在聂荣臻的参与领导下,总参谋部和总后勤部拟定了向苏联购买60个师武器装备的计划,经中央军委批准后,通过正在莫斯科进行谈判的徐向前向苏方提出订货。5月下旬,聂荣臻在听取志愿军参谋长解方汇报时说,志愿军需要的反坦克等武器弹药,中国已向苏联订购,根据前方需要,还可以增加订购数量。7月,他在又一次研究部队编制问题的会议上说:中国军队现实的状况是,人多武器少。在朝鲜,志愿军有约半数的人员不能上战场,这方面的困难要力求克服,而其中的关键又是缺乏弹药。 1952年3月1日,聂荣臻在写给周恩来并毛泽东的报告中提到:根据去年10月美军秋季攻势时志愿军的作战消耗,加上非战斗损耗,以及必须控制的储备基数,已与洪学智一起拟定了志愿军弹药补充计划。计划提出:各种子弹,国内库存及自己生产的可以满足需要,所缺的是大量炮弹,拟用3种办法解决:1.向苏联订货,主要是大口径炮弹,去年已提出几十万发的订货计划,拟请苏方尽快满足我们的需要。2.火箭筒所需的弹药尽量组织国内生产解决。3.志愿军还在使用的美式榴弹炮等火炮所需的炮弹,拟组织国内兵工厂以修理旧弹的办法解决。在这份报告中,他还结合朝鲜战场与国内需要,提出了1952年国内弹药生产的三条原则:(一)凡制式武器的弹药,可扩大生产,以满足各方需要,到1953、1954年再视情况缩减生产。(二)虽是制式武器的弹药,但不易长期保存的,在满足朝鲜战场需要后可酌量减产。(三)凡非制式武器的弹药,只满足朝鲜战场需要,尽量减少生产和库存。这份报告,先后获得周恩来、毛泽东批准。聂荣臻在回忆录里说:朝鲜战嘲往往一次战役就要消耗很多物资,1953年夏季攻势中,一次20多分钟的火力急袭,就用了弹药1900多吨。”① ①《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3月第2版。第752页。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