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聂荣臻传 | 上页 下页


  这时,敌人的重兵正向潮汕附近集结。陈济棠率粤军主力3个师从广州向粤东推进,汇合王俊的警备旅,占领作为潮汕屏障的揭阳、汤坑一带的有利阵地;黄绍竑率第七军两个师在粤北渡过韩江上游,窥伺潮汕;钱大钧部牵制着三河坝第二十五师。起义军于26日向北迎击粤军,进军揭阳。由于分兵3000人留守三河坝,又分兵1000人守潮州(第二十军三师),起义军仅能集中6000人,只及当面敌军的三分之一,而情报又发生错误,以为敌人只有1000人。28日,起义军向揭阳北部山湖地区攻击前进,首先击破王俊的警备旅。

  在汤坑周围所发生的战斗,是起义军数次战斗中最惨烈的一次,最激烈的战场在汾水镇。此镇北面二三百米处的高地是争夺的制高点,薛岳所部新编第二师控制着制高点及制高点背后的一片高地;东面,村头外是个不足百米高的山头,贺龙、叶挺和聂荣臻就站在这个山头上指挥战斗。因为汤坑是个比较大的地方,所以历史上一般都称这次战斗为汤坑战斗。聂荣臻对这次恶战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回忆汤坑战斗时说:唉!就是正面与敌人打,不晓得侧面包围起来,双方隔着一个山的很小的角角,你拿手榴弹打过来,我拿手榴弹打过去,你不退,我也不退,就在那里对峙着,打了一天,后来,派了一个营,想侧翼迂回,没有成功,到了黄昏就撤,两边都撤了,他们撤了,我们也撤了。那一仗我们伤亡很大。

  汤坑战斗起义军歼敌3000多人,自己也伤亡2000多人。

  1927年9月30日凌晨,起义军向潮州撤退,贺龙率第二十军在前,第十一军殿后。中途,叶挺、聂荣臻碰到贺龙的副官,得知潮州失守、汕头也难保,革命委员会向海陆丰转移了。

  原来,就在他们从汾水后撤时,潮州背后响起了枪声。黄绍竑所部9000人进袭潮州。潮州起义军第二十军三师教导团只有1000人,其中包括将近三分之一的伤员,此外还有第六团一个营。当日黄昏,潮州失守。

  部队究竟向何处去?叶挺说:去海陆丰不是办法,第二十五师被隔在三河坝失掉联系,如果去海陆丰,越走离二十五师越远,这不行。向福建去,那里敌人薄弱,只有张贞的一个师,没有多少战斗力,我们可以找到二十五师,带上他们一块走。

  对于叶挺的意见,作为党代表的聂荣臻,煞费踌躇。去福建自然别具慧眼,情况诚如叶挺所说,而且叶挺跟随孙中山当营长时曾到过福建,对那里的情形有所了解,这个意见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若挥师北向,就与西去海陆丰的队伍分开了,最主要的是没有接到命令。作为军的党代表,在一种强烈的组织纪律观念支配下,聂荣臻说:这样不行,我们没有得到命令,这样走,不就成了单独行动了吗?没有命令擅自行动可不行啊!我们还是找到前敌委员会再说。

  于是,他们掉头过江,经揭阳,于10月3日中午到达普宁县流沙镇。贺龙的二十军先到流沙,已向海陆丰前进。

  周恩来率起义军领导机关部分成员,于10月3日从汕头退到流沙,等待二十军和十一军的领导人,准备召开紧急会议。

  这是一次决策性的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张国焘、谭平山、贺龙、叶挺、刘伯承、聂荣臻、郭沫若等人。会议从政治上和军事上总结了经验教训,贯彻已经商定的决策,并在军事上作了具体部署。

  周恩来身染疟疾,发高烧,脸色铁青。他首先检讨了打败仗的原因,决定了善后办法:武装人员尽可能收集整顿,向海陆丰撤退,准备在那里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非武装人员就地分散。

  这次会议的精神,在汕头时就大体上决定了。9月26日,起义军领导人在汕头开会,张太雷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商定:丢掉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旗帜,打出苏维埃的旗帜,搞土地革命,武装人员撤至海陆丰,与当地农民武装汇合,非武装人员转往香港或上海。

  在流沙会议上,周恩来讲完话以后,叶挺发言。他说:“到了今天,只好当流寇,还有什么好说!”他所谓“当流寇”,是打游击的意思。聂荣臻发言表示完全同意周恩来讲的善后办法。

  会议开到午后2时左右,镇外山头上出现敌人,会议匆匆结束。能够集中的起义军余部,按预定计划离开流沙向海陆丰转移。

  下午4时左右,部队行至流沙西南5里的莲花山,被敌陈济棠部十一师拦腰切断冲散,失去了控制。

  天色转暗,聂荣臻和叶挺还在最后的阵地上,看着在夜色中四处流散的队伍,心情十分沉重。

  周恩来发着高烧,神志不清,在担架上还喊着:“冲啊!冲啊!”聂荣臻深情地望着这位老战友、老领导,不断地劝慰:“你发着高烧,需要安静和休息。”

  周恩来身边只有聂荣臻、叶挺和几个警卫人员。他们撤到一个村子,商量了一下,遣散了警卫人员,在夜色里走向陌生的旷野。

  一路上,语言不通,地理不熟,行动起来倍感困难。就在他们茫然四顾时,遇到了中共汕头市委常委杨石魂。聂荣臻对杨石魂说:“你无论如何不能离开我们。你一定要掩护我们到香港。”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陆丰甲子镇,准备从甲子港出海去香港。不巧,台风大作,波浪滔天,无法出海,只好住下。甲子镇周围敌情严重,他们只有一支手枪自卫,为了安全,第二天转移至金厢镇,住在区委书记黄秀文的家里。黄秀文家只有一张床,给周恩来睡,叶挺、聂荣臻和杨石魂睡在地上。一连数日风雨大作。奔波、疲劳、焦虑,使周恩来疾病进一步加重。于是聂荣臻等人护送周恩来到靠海边的碧流村,请一位可靠的中医治疗。治疗期间住的是靠海边半山坡上一间孤零零的房子,人们传说,那是个闹神闹鬼的地方,平时没人到那里去。

  治疗四五天,病势好转,杨石魂陪周恩来、叶挺、聂荣臻返回金厢镇,在渚村上了小船,于黎明前启帆出海,向香港飘去。那条船实在太小,真是一叶扁舟。周恩来、叶挺、聂荣臻和杨石魂,再加上船工,把小船挤得满满的。他们把周恩来安排在舱里躺下,舱里再也挤不下第二个人。其他人和那位船工只好挤在舱面上。船太小,舱面没多少地方,风浪又大,小船摇晃得厉害,站不稳,甚至也坐不稳。他们就用绳子把身体拴到桅杆上,以免被晃到海里去。这段行程相当艰难,在茫茫大海中颠簸、搏斗了两天一夜,好不容易才到了香港。

  南昌起义失败了。在潮汕地区的起义军余部1200多人,由董朗、颜昌颐率领于10月7日到达海陆丰,与当地农军会合,改编为红二师,董朗为师长,颜昌颐为党代表,树起了苏维埃的旗帜,加强了由彭湃创立和领导的海陆丰红色政权。第二十五师与钱大钧部激战3昼夜,由三河坝转饶平,在朱德、陈毅的领导下,于次年初发动了湘南起义,随后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会师。贺龙、林伯渠、刘伯承、恽代英、李立三、张国焘、谭平山、郭沫若等人于10月陆续安全转移到各地。

  对南昌起义失败的教训,聂荣臻在《回忆录》中说:首先,南下广东的战略方针就错了。为什么一定要南下?当时还强调占领海口,以争取外援,今天看,这种想法缺乏自力更生的精神,也是不对头的。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