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聂荣臻回忆录 | 上页 下页 |
一五〇 |
|
我也向陈毅同志谈了知识分子的思想顾虑。陈老总历来豪爽健谈。他在讲话中干脆提出了“脱帽加冕”的口号。他说,就是给你们脱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帽子,加上劳动人民知识分子之冕。 恩来同志和陈毅同志的讲话,使科学家们激动得热泪盈眶,大大地启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他们说:“帽子脱掉了,责任加重了。”“是脑力劳动者,自己人了,不能再作客人了。” 总而言之,科学家们的主人翁感大大提高。我目睹这一情景,心情也很激动。我们党同知识分子的关系空前地改善了。 贯彻“科学十四条”和召开广州会议以后,知识分子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科学事业更加尽心尽力。当时普遍生活困难,但大家还是干劲十足,中国科学院、国防部五院、二机部九院等许多科研单位,晚上灯火通明,图书馆通宵开放,一片热气腾腾,我国真正出现了科学的春天。至今我还认为:如果没有那几年的实干,“两弹”也就不会那么快地上天。 我们常说,中国人民是很聪明的,并不比别的民族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我们有些科学家的确很有才能,关键是怎样发挥他们的才干。要有正确的政策,要关心他们的生活。恩来、小平同志号召我们当科学家的勤务员,这个提法非常好。我本人就愿意当科研战线的勤务员。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科学家们的生活也很困难。有次中央书记处讨论关于五院、二机部需要解决的问题,小平同志说,五院、二机部的科技人员,待遇要高些,工资要高些,生活安排要好些,由李富春同志挂帅,统一考虑解决五院、二机部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我没有参加这次会,但当我得知科技人员的生活困难情况,感到很不安,决定用我的名义向海军、北京、广州、济南、沈阳等军区的领导同志呼吁,请他们尽快设法给予支援,价拨给国防科研战线一批猪肉、鱼、海带、黄豆、水果等副食品。各单位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他们支援的东西,都以中央和军委的名义分配给每个专家和科技人员。我当时就说:“这也是一项有力的政治工作。”接着,我们又对六、七、十院、各基地科技人员副食品的支援供应问题作了布置。有一次陈毅同志来医院看我,我们谈到此事,他说,我举双手拥护。这些人是我们国家的宝贝,要爱护,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硬也得靠这些人,我们不吃,也得保障他们起码的生活。陈毅同志还说,向各单位“募捐”,也加上我的名字。 这说明,中央、军委的领导同志对科学家、科技人员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想不到“文化大革命”中这些都上了所谓“修正主义”的纲了,批什么“科技肉”、“科技豆”、“科技鱼”。对这些奇谈怪论,我只有一笑置之。给科学家以最起码的物质保障是需要的。他们对生活上的困难情况往往不愿谈,但多数又是五六十岁左右的人了,白天黑夜地辛苦,有些是从国外放弃了舒适的生活待遇回到祖国来的,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没有一个跑出去的,说明他们是爱国的。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我国的科学事业怎么上得去!关心他们是应该的。后来广州会议也受到批判了,说是“广州黑会”,这当然也毫无道理。 到一九六四年,“科学十四条”已经执行三年了,效果如何,有什么问题,有什么经验,我觉得要找些典型,总结一下,以利进一步贯彻落实。一九六三年十月,国防科委报告说,第十研究院南京十四所执行“科学十四条”比较好。我看了材料,在报告上批了一段话:“这个所坚决认真地执行政策,工作比较深入细致。在抓政治思想,贯彻科学工作政策和业务建设方面有不少值得推广的地方。”经过进一步了解,我发现他们在贯彻“科学十四条”中,的确有不少好的经验,达到了“出成果,出人才”的要求。为了推广他们的经验,决定在十四所召开现场会议。 会议是一九六四年四月开的,因为当时我身体不好,没有去参加,由张爱萍同志主持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科研单位的代表六百三十多人。 我虽然没有去,但向会议写了信,鼓励他们把“科学十四条”的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贯彻“科学十四条”以后,不少科研单位在研究工作秩序和文明生产习惯的保持,业务工作的考核等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工作逐步走上了轨道。十四所在这些方面做得更好些。 十四所现场会议还传达了邓小平同志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有关科技工作的指示。小平同志说,在科学研究方面,我们这几年也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科学技术的政策,十四条起了很好的作用,过去提出了十二年规划,最近又搞了一个十年规划,很有希望,同样也需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我们的科学研究事业是很有希望的,我们有一套具体的正确的政策,但还要做好人的政治思想工作。 小平同志讲得很对。我认为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到一九六四年那个时候,可以说已经具备了比较完整的具体的政策了,已经基本上走上符合我国国情的轨道了。使人高兴的是,刘伯承同志还抽时间接见了参加会议的全体代表。南京市委、南京军区、一机部、四机部的领导同志也参加了会议。这都是对科学事业的支持。 十四所开现场会议的时候,我在北京同几位老帅谈起科研系统贯彻“科学十四条”取得成绩的情况,他们都非常高兴。他们说,我们应该集中最大力量把国防科学技术搞上去。只有搞出现代武器,我军保卫社会主义,保卫世界和平才有保证。我们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不可能也不应该把希望寄托在别人那里。 老帅们支持科学研究,对大家鼓舞很大。十四所现场会开得比较成功,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我们一直在抓各单位贯彻“科学十四条”经验的推广工作。 §丰硕的成果和新的起点 一九六三年,我们对十二年科学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五十七个主要项目已经完成了五十项,可以说基本上完成了。国防科研方面的攻关任务,也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有的导弹已研制成功,大部分项目正顺利进行。在此基础上,国家科委、国防科委又分别制定了一九六三至一九七二年的十年科学规划。其中国防方面的规划随着工作的进展,又经过了数次修订。这可以说是我国科研工作的一个新的起点。 当时制定新的十年科学规划,总的目标就是要赶上六十年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国防方面在继续突破尖端武器的同时,强调了常规武器在补缺配套的基础上,逐步赶上外国同类武器的先进水平。民用方面强调了要使农业、工业现代化,建立自己的先进工业体系,填补重点基础学科、基础技术的空白。在这十年中,进一步建立起强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来。 由于有了比较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正确政策,有了恰当的规划和有力的措施,我国科学技术的进展,直到“文化大革命”以前,是比较顺利的,成果也是明显的。 军工方面,到一九六六年我们共爆炸了五颗原子弹,其中一颗是两弹(导弹、原子弹)结合的试验。一九六七年氢弹试验成功。导弹方面已经有了自行设计的中程地地导弹,远程地地导弹。卫星的研究设计工作也已经打好了基础。我们还研究设计成功了多种型号的地空、空空、岸舰等导弹,以及许多常规武器装备。在帝国主义封锁和赫鲁晓夫领导集团卡我们的情况下,我国的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不但没有被窒息瘫痪,相反,能够独立自主地继续发展。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