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聂荣臻回忆录 | 上页 下页 |
一三四 |
|
整个后勤工作,当时都是在周恩来同志的领导关怀下进行的。这方面的事情,我几乎每件都向他请示。他抓得很细。在志愿军准备出国前夕,恩来同志多次听取后勤保障工作的情况汇报或出席有关的会议,对出国部队的粮食、被装、武器弹药等的供应,交通运输,伤病员救护治疗,后勤干部的调配等等,都一一作了明确指示。他提出了出国作战要自力更生,立足于国内供应的方针。第一批志愿军出国时,走得非常仓促,冬装要得很急。恩来同志多次给总后勤部打电话,催问冬装的生产、调运情况。入朝初期,为紧急解决部队的干粮问题,他指示政务院向东北、华北、中南各省市布置,发动群众,家家户户炒面,从东北一直炒到长沙。他还亲自到北京市的一些机关视察,同大家一起动手炒面。 我们在后勤供应上特别重视东北地区,因为那里是转运站和志愿军的后方基地。恩来同志尽管工作非常繁忙,仍多次要我们询问东北在后勤保障方面有什么问题,还派人到现地了解情况,亲自拟定解决问题的实施方案,要总参、总后对东北的困难,一定全力以赴地帮助解决。一九五一年一月,东北军区召开后勤会议,研究志愿军的供应问题,恩来同志要我同他一起,专程赶到沈阳听取汇报,并且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那次会议及时总结了经验教训,使国内的后勤保障工作有了较大的加强和改进。总之,恩来同志对志愿军的后勤保障费尽了心血,作出了宝贵贡献。 志愿军所取得的后勤工作经验,是付出了很高的代价换来的。如第二次战役中,我们原计划以两个军、两个师的兵力担任西线的战役迂回任务,就是因为所需粮食运不上去,被迫取消了两个师,影响到取得更大的战果。东线部队入朝仓促,准备不足,就更困难了,部队不仅吃不饱,而且冬装太薄,难以御寒,出现了大量非战斗减员。如果不是因为某些其他原因和后勤供应方面的困难,他们本来是可以在长津湖东部消灭美军陆战第一师的。当时美国自己的广播已经宣布它那个陆战一师完了,但后来却从海上跑掉了。 随着战线南移,运输线不断延长,后勤供应更加困难。第四次战役时,粮弹补给的困难尤为突出。例如,因为炮弹不足,使进攻的步兵得不到有力的炮火支援而大大影响了战果。步兵因弹药缺乏,有时不得不用刺刀与敌人拚杀。第五次战役中,我军在县里地区突破敌人防线后,因等待补充粮弹,曾停止进攻三天,失去了有利战机。我军还包围过许多股团、营规模的敌人,也因为火力不足,没有能够予以歼灭。有的部队因供应不上,被迫后撤,严重地影响了作战任务。 总之,在运动战阶段,志愿军国粮食、弹药等供应不及时,在作战中或被迫停止进攻,或加重了自己伤亡的例子是相当多的。到后来,敌人摸到了志愿军的规律,知道我们进攻作战主要靠部队本身携带粮食、弹药,而且只能维持一个星期,所以,美军称我们为“礼拜攻势”。在一个星期内,它们往往掩护退却,不跟我军硬拚,但过了一个星期,估计我们的给养快完了,就开始拚命反扑。运动战后期,我军就吃了这样的亏。 人们常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抗美援朝经验证明,这仍然是进行现代战争的一条重要原则。我们进行抗美援朝,虽有预见和准备,但从决定参战到入朝,是很仓促的。大约只有十多天的时间。准备不足,再加上没有出国与美军作战的经验,因而出现了上述教训,后勤供应在一段时间里跟不上作战的需要,限制了作战行动,影响了战果。现在,应该接受这些教训,平时就要根据军队现代化建设与作战的需要,在国家财力、物力允许的范围内,加强后勤建设和储备必要的作战物资,一旦有事,使后勤能起到“先行”的作用。 一九五一年五月三日,志愿军党委作出了《关于供应问题的指示》,强调各级党委要把后勤工作列为议事日程的第一项。中央军委同意志愿军党委的这一指示,于五月十九日作出了《关于加强志愿军后方勤务工作的决定》,并且批准成立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统一指挥后勤的对敌斗争和组织供应工作。此后,后勤工作逐步有了改善。 在前线,为了减少供应层次,统一撤消了兵团后勤部,开始实行划区供应与建制供应相结合的供应体制。一方面,大量的物资弹药储备在各个分部和兵站,供应所在区域的军队;另一方面,加强军、师后勤的建制力量,提高其保障作战的能力。这样一来,作战部队本身不必携带那么多东西了,走到那里,都能比较迅速地得到供应,从而加强了部队的机动能力和作战能力。为使后勤适应作战任务的要求,各后勤分部又受所在地区的兵团司令员指导。这样,可以使后勤分部能够及时了解作战意图,得到必要的指示,适时地供应作战部队的需要。 除了供应体制的改进以外,在战争中实行全军动手,加强兵站运输网和后方工程建设,在后勤战线开展爱物资、爱车辆、爱伤员的“三爱”活动,利用可以利用的战区物资和战场缴获,等等,这些对取得战争胜利也都起了良好的作用。 在作了上述种种努力以后,过去后勤供应上的被动局面得到了比较大的改进。后来的上甘岭战役、金城反击战役,后勤供应就是实施了这种高度的机动和集中,才比较顺利地保证了战役的充分需要。 抗美援朝经验证明,坚持供应体制与指挥体制相一致的原则,加强对后勤工作的统一组织领导,实行划区供应与建制供应相结合,建成兵站运输网,这是志愿军后勤工作逐步走向主动的成功经验。今后,我们仍然应该重视和认真研究这些经验。 志愿军后勤工作的许多重大改进,都是洪学智同志在那里具体组织实施的。当时他是志愿军副司令兼后勤司令员,为改善后勤工作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是很有成绩的。 志愿军在作战中遇到的后勤方面的问题是很多的,尤其是在解决吃饭、穿衣、运输这几个问题上,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 拿吃饭问题来说,由于敌机频繁的轰炸扫射,粮食运不上去,运上去了,又不敢做饭,生火冒烟,往往招致敌机轰炸。没有办法,在紧张的战斗中,不少部队只能靠“一把炒面一把雪”充饥。应该说,炒面在运动战时期是起了作用的。可是炒面拌雪吃,很容易腹泻。第五次战役结束以后,战线逐步趋向稳定。由于国内组织工作的加强,广大后勤战线同志的努力,后勤的运输供应有了改善,吃饭问题随着有了好转,到后来志愿军能吃上饼干、鸡蛋粉、油炸花生米等,有时还有一些罐头。同时部队还自己动手养猪种菜,生豆芽,磨豆腐,生活越来越好,战士们就很高兴了。 抗美援朝中吃饭难的问题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所以,我常对总后的同志讲,要搞炊事车。这个东西在苏联军队的编制上就有,一个团还有一个面包房。面包不容易坏,便于储存,吃了也好消化吸收。苏军靠炊事车,午晚餐都保持一菜一汤,汤里有时还有牛肉,象冬天的气候,能吃到一碗热汤,那就很好了。还可以多搞些罐头,罐头保存的时间长,有的可以做成一个班吃的大罐头,很方便。最近我还对总后的同志说过,要靠炊事车、面包、罐头解决好部队战时的吃饭问题。其实,这些并不困难,我们完全可以搞。吃饭问题,仍然是涉及我军战斗力的大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重视。 穿衣问题,开始也有许多困难。朝鲜气候寒冷,冬季作战,气温常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以下。出国之前,对朝鲜气候特点缺乏了解,有的部队没有携带必要的冬装,受到了不应有的损失。朝鲜战场山岳丛林多,衣服容易挂破,损坏快。敌机封锁和经常投放凝固汽油弹,也造成了我军被装的损失。还有别的一些困难。但这与“吃饭难”相比,问题容易解决些。事实上,在当时的条件下,志愿军的穿衣问题解决得还是比较好的。朝鲜作战经验证明,军装搞得太厚了也不行,太厚了笨重,同样会影响作战行动。未来战争中,穿衣问题依然不容忽视,应该在有利于作战的前提下,尽量把衣服做得轻些,以减轻战士负荷。总之,要因地制宜地解决好部队战时穿衣的问题。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