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毛岸英在朝鲜战场 | 上页 下页 |
后记 |
|
毛岸英是毛泽东的儿子,世人皆知;毛岸英早已作古,世人皆知。然而,马革裹尸未还乡,英魂一缕飘天外!忠骨青冢,于今何在,却是鲜有人知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曾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工作三年。我们的工作岗位就在朝鲜的三八线上,也就是著名的“停战村”板门店。在任期间,我和我的战友们每年两次专赴志愿军烈士陵园扫墓,敬献花圈。毛岸英烈士的遗骨就沉睡在那里,迄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 遥想当年,第一次为志愿军烈士扫墓的情景仍历历在目。那是一九七五年四月四日,也就是中国人民祭祀亡灵、缅怀亲人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前夕。为了和使馆的同志一起乘车去桧仓扫墓,我们从志愿军代表团驻地开城提前赶到了平壤。 使馆的车队迎着晨风和朝霞,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向东行进。车队驶入连绵起伏的山区,志愿军代表团首席参谋、开城联络处处长苗杰同志指着窗外不时出现的山洞告诉我:“小武,你看,前面这些都是金矿,战争年代这些矿洞是我们志愿军战士抵御美军飞机空袭的天然防空洞。”苗杰同志当年是志愿军司令部的情报参谋,他对这一带的地形尤其熟悉。 车行约两小时,我们到达位于平安南道东南部的军事重镇桧仓郡,受到朝鲜人民军中央护卫局副司令池京珠中将和平安南道责任书记郑东益同志以及当地军民的夹道欢迎。 朝鲜战争时期,桧仓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所在地,彭德怀司令员等志愿军高级将领曾在这里运筹帷幄。停战以后,朝鲜政府在附近山丘上辟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我们沿着用条石铺就的陵道拾级而上,一道飞檐翘角、琉璃瓦顶的陵门映入眼帘,门楣上刻着“浩气长存”四个大字。过陵门是一座六角攒尖的碑亭,亭中石碑上刻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烈士永垂不朽”的字样。碑亭后面巍然屹立着志愿军战士的青铜雕像和两组反映志愿军战斗以及中朝友谊的大型群雕。 绕过群雕,循台阶再往上走,就是志愿军烈士的墓地了。墓地干净整洁,墓前鲜花簇簇。四周遍植松柏,苍翠挺拔,显得庄严肃穆,令人荡气回肠。这里安葬着一百三十四名中华儿女,其中毛岸英烈士安葬在最前排的正中间。 上午十时三十分,在悲壮的乐曲声中,中朝双方代表向志愿军铜像和毛岸英烈士墓敬献花圈。 朝鲜战争结束以后,每逢清明节和志愿军赴朝参战纪念日,朝鲜的工人、农民、士兵和学生都要来此扫墓,告慰英灵。金日成同志生前曾二十多次来到这里,向志愿军烈士献花圈。朝鲜人民都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特别是毛泽东长子毛岸英是为了他们的民族解放事业而牺牲的,因此,一年四季、年复一年,他们都在精心保护着毛岸英和所有志愿军烈士的陵墓。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长眠在这里的志愿军先烈们鞠躬致意,而后绕行陵园一周,瞻仰了烈士墓。最后,我又回到毛岸英烈士墓前,拍照留念,并掏出小本子作笔记: 墓碑:长方形大理石,高约一米,竖刻“毛岸英同志之墓”。 碑文: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长子,一九五〇年他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于一九五〇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 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中朝方面)委员陈健吾同志悄然来到我的身边,他用浓重的皖南口音问:“小武,你在干什么?” “我在作笔记。有朝一日,我想写一写志愿军,写一写毛岸英。” “那好啊,我支持你!” “我对志愿军老前辈很有感情的,在我的亲属中、乡亲中和我所在部队的首长中有很多志愿军老战士,我要用手中的笔墨弘扬他们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舍生忘死的国际主义精神,告慰长眠于异国他乡的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 一九九七年十月,我在《老照片》杂志第四期上发表一篇题为《异域祭英魂》的短文,第一次介绍了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和毛岸英烈士墓的情况,此后,报、刊、书、网纷纷转载,引起了较大反响。 近几年,我通过搜集和研究相关史料,采访当年曾接触过毛岸英的老同志,对毛岸英的英雄事迹又有了更多更深刻的了解。其间,我数次游访了中朝边境城市丹东,并沿着当年毛岸英走过的路线重走一遍,瞻仰了坐落于英华山上的抗美援朝纪念馆。一件件触景生情的战争文物,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不禁令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在志愿军老前辈和战友们的鼓励下,在中共党史研究室的帮助指导下,我夙愿得偿,终于写出这部歌颂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事迹、记述毛岸英烈士生命最后三十四天的纪实文学。 回首写作这部书的经历,从立意并一点一点地积累资料,到今天定稿已有三十多个春秋了。几十年的心愿一朝实现,我如释重负,但又心怀忐忑,因为尚不知道尊敬的读者们,尤其是熟悉那段历史的志愿军老前辈,对这部歌颂毛岸英的纪实文学将作何评说。 在编写过程中,曾采访了接触过毛岸英的老首长、老同志,或采用了他们的第一手资料,主要有:张文秋、刘思齐、邵华、洪学智、赵南起、柴成文、杜平、任荣、杨凤安、杨迪、杨大群、杨志明、董安澜、裴善卓等;参考借鉴了新闻界、出版界、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邸延生、郭智荣、毛新宇、孙佑杰、吴纪学、徐焰、徐京跃、王颖、王天成、王宇清、解力夫、叶雨蒙、赵志超等同志的有关作品;中共党史研究室对书稿进行了审查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作家出版社的唐杰秀女士做了大量的指导性工作,特别是我最尊敬的刘思齐同志带病审阅了书稿并亲自作序,使本书大为增色。我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谢意。 值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五十五周年之际,此书谨献给深受全国人民尊敬和爱戴的志愿军老战士。 武立金 二〇〇五年十月于天津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