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毛岸英在朝鲜战场 | 上页 下页


  刘思齐序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岸英离开我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五十年来,“毛岸英”这三个字镌刻在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心中而永不褪色,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和鼓励。我看过许多研究和褒扬毛岸英的著作,但专门介绍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的书,这还是第一本。这本书仿佛带我走过一条长长的时空隧道,又把我带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作者曾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工作过,多次为毛岸英烈士扫墓。他凭着对毛岸英的一种情感、对历史的一份责任,通过在朝鲜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采访了不少志愿军老战士,搜集并研究了大量的相关史料,费时数载,终于完成了这部纪实文学,其精神确实难能可贵。

  这本书从一九五〇年秋中央决策出兵,写到一九五九年春我去朝鲜扫墓,其中重点写了毛岸英赴朝前后一个多月的活动。尽管时间跨度不大,但作者以纪实的笔法,从一个侧面再现了朝鲜战场上毛岸英的真实生活,其中也适当夹叙了毛岸英赴朝前各个历史时期的生平事迹。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其中有些故事鲜为人知,的确是一本歌颂先烈、教育后人的好书。

  岸英在朝鲜大地上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的三十四天,我作为他的妻子,当时根本不知道他去了哪里,直到两年后的一九五三年初,才知道他去了朝鲜前线,对于岸英赴朝参战前后的生活与战斗我知之甚少。作者在书中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一切,故事生动,发人深思,催人泪下,我被书中的诸多情节所吸引、所感动、所振奋。看完这个书稿,不禁使我想起半个世纪前那场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想起烽火连天的朝鲜战场,想起为保卫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数十万志愿军烈士。朝鲜的同志曾对我说:“朝鲜的山山水水遍染着志愿军烈士们的鲜血!”

  岸英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当美帝国主义侵略军占领朝鲜半岛、威胁中国安全时,岸英主动请缨去朝鲜参战,第一个报名参加了志愿军。据说,岸英被安排在志愿军总部工作也不是他本人的意愿,他想到部队带兵打仗亲手消灭敌人,为此还托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帮他向彭老总说情。

  岸英是一个勤学好问、刻苦自励的人。他去朝鲜时带了很多书,彭总的秘书张养吾说他是搬着书山上战场来了!岸英利用防空时间,在敌机翅膀底下阅读了大量的美军资料,为彭德怀司令员制定作战方案提供了不少帮助。

  岸英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他从不以伟人之子自居,时刻视自己为普通一兵,以至同车入朝的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长任荣同志把他当作一个普通的地方干部;按当时规定团职干部应该吃小灶,他却和大伙儿一起在食堂吃大锅饭,吃粗粮;他工作积极主动,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他就出现在哪里,当敌机轰炸志司驻地大榆洞时,他还在作战室处理工作……

  在怀念岸英的同时,我不能不怀念伟大的父亲毛泽东。岸英殉国的消息传来后,父亲忍受了老年丧子的巨大悲痛,一边一刻不停地处理国家大事,一边以极大的爱心和耐心,先是隐瞒我,后是安慰我和劝导我,显示出一份深不见底的亲情和作为领袖所特有的坚强自制力与巍然屹立的卓绝风范。失去亲人后我曾一度陷入绝望境地,正是在他老人家特别的关爱下,我才又鼓起了生活的风帆。

  岸英在朝鲜的三十四天,是我和他永诀的三十四天,也是他一生中最不平凡的三十四天。手捧书稿,我仿佛看到了岸英一身戎装,在枪林弹雨中从容执行任务时的堂堂然、巍巍然、凛凛然的高大身影,感到有一股热流涌遍全身,顿时由失去亲人的深沉的悲痛中升腾起一种强烈的必须向岸英学习的决心!

  希望所有感怀先烈珍惜今天的人,都来读一读这本书,它不仅给人留下不尽的回忆,使人感到震撼心灵的悲壮,而且也给人以力量。这本书的出版,可以说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将激励着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民在风云变幻中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

  读罢书稿,有感而发,是为序。

  二〇〇五年秋于北京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