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李兆基博士传记 | 上页 下页 |
四〇 |
|
梁凤仪问: “富有的感觉如何?” 李兆基答: “一般的富有,应该是相当不错的了。 “贫穷的确是令人忧虑兼辛苦。试想想吃不饱,穿不暖,朝不保夕,心如何能安?志如何可伸?还加上不时会有病痛的话,等于屋漏更兼逢夜雨,真是凄惨的。 “然而富有与极端富有是不一样的。巨富的麻烦相当多,我就不时收到一大堆世界各地寄来的信,有德文、有日文、有法人,不把它们翻译出来,不能知道内容,译好了一读,原来是为了各种原因请求捐款救济的。读了这些信,心头要承受很大的不安,因为不予援手,心有不侧,要援助呢,又不确知对方虚实。世界之大,有待救援之人之事极多,把越多凄凉遭遇放到自己的眼前来,越发难堪。 “还有,穷十辈子也花用不完的钱,在换取个人享乐的作用上是有极限的。成了巨富,无可避免就是公众人物,生活在金鱼缸里,会失去很多自由自在,自把自为的机会。 “而且,钱一旦多起来,客观形势就会迫着自己为保障财富而无止境地苦干下去,不是自己驶‘钱’,而是钱‘驶’了自己?承担无尽期的肉体劳累和精神牵挂,不会是好滋味。” 李兆基作了这番解释之后两天,还塞给梁凤仪一张小便条,上面写着: “奉劝世人,应知‘不贫’、‘不富’者最有福,可以自得其乐。” 千亿首富这几句真是语重心长,发人深省的说话。 梁凤仪问: “如何揾钱才会成功?” 李兆基答: “要大富,必先成小富。” “小富由俭是至理名言,因为第一笔财富最重要,有了它作为踏脚石,即是钱揾钱,才易于成功。这副本钱应来自勤俭。” “所谓大富由天,绝不是听天由命,而是指顺应天时地利,绝对不可强求。” “财来有因果,有源由,有机缘,也有福分。一旦明知不可为而为,勉强的后果早晚会招致失败。” 梁凤仪说: “你的企业王国,将来如何安排?” 李兆基答: “我非常信服及欣赏故友郭得胜的企业王国安排:他把新鸿基地产传授给他的三个儿子等。由于早期教导有方,令到他们能团结一致,各施所长,现在岂不是发展得头头是道吗?现在新鸿基地产已成为全港首名最大的地产公司,他们潜力深厚,青出于蓝,我羡慕之余,我很想将来我的企业王国,希望可以能与郭氏家族媲美,更希望我的儿女等,能够团结一致,齐心合力,发扬光大——其实企业王国地位与家族事业,若想维持下去,最好不要分家,团结才是力量,好像一束筷子缚在一起,就不容易折断了。” 梁凤仪又问: “你未来的计划如何?” 李兆基答: “集团的投资大部分仍在香港及中国内地,海外的投资比例会很少。以后三年,我们计划在中国内地的投资将增加一倍,约占集团总投资额的百分之二十。恒地仍会继续增加土地贮备,以供日后长远发展;恒发作为一间大洋行则会作多元化发展,包括加强基建项目的投资。” “你捐献社会公益的计划着重哪方面呢?” 李兆基说: “我会为中国同胞的教育及医疗两方面作出我的贡献。” “我们商人喜欢求实际效果,教育的回报率最高,因此最值得我投资。” “以小学教育为例,如在大陆教育未普及之荒僻地区,用很少金钱便能开设多间学校,教育不少的学生,这不是回报高收效广吗?” “以大学教育为例,投资一个学生念三、五年的大学课程,以后这个大学毕业生便要为社会服务至少三十多年,这不又是回报率极高的投资吗?” “我们在一九八二年成立培华教育基金,为祖国培训了五千多人,在一传十、十传百之下,这五千多人可把他们的学识传授不知多少人,对祖国建树良多,我引以为慰。” 梁凤仪问: “你现有遗憾吗?” 李兆基随即点头,答: “有。年轻时来港艰辛创业,与七位好友共组永业,及后与两位好拍档冯景禧、郭得胜成立新鸿基,当年雄心壮志,努力奋斗,但望有日香江之内,处处可见新鸿基那个表微我们三人同心的“SHK”标志,现在梦想成真的,可是永业八个合伙人,七位已经不在了,新鸿基“三剑侠”中冯景禧与郭得胜亦先后辞世,只剩我形单只影,实在有难以言喻的遗憾。每当我看到‘SHK’标志,我的心就隐隐作痛。如果今日,他们都能与我一起目睹香港的繁荣,享受成功的满足,那会多好!” 梁凤仪问: “你最喜欢什么?最恐惧什么?最希望什么?” 李兆基答: “最喜欢与儿女、好友共叙,最怕成为公众人物。最希望香港持续繁荣,中国日有进步,我自己身体健康。” 梁凤仪想了很久,终于忍不住问了一个她也许不应该发问的问题。 “你会再婚吗?” 年已六十八岁的李兆基,看上去只像个五十岁上下的人。 近几年,李兆基体魄健康之外,比前十年更见年轻,主要是他生活有规律,又勤于运动,心境也开朗,每每跟朋友畅谈,就会笑声不绝,偶然浮现于表情之中的羞怯,反显童真。 既是活力充沛,对生命又如此热爱,续弦是理所当然的事吧。 可是,李兆基摇头,道: “不会再婚了。” “为什么?”梁凤仪问:“怕女人只爱你有‘贝’之‘财’,而不是无‘贝’之‘才’,抑或,只注重她自己之‘得’而非尊重你之‘德’吗?” 李兆基解释说: “这倒是社会环境问题,使我产生了防范警觉而有所踌躇?不再婚的部分原因,是我离婚时已五十多岁,如果续弦,生育孩子,就会家庭复杂化。生下的孩子,在教养及教育方面,恐因自己年纪老迈,有照料不周不及之弊。而且娶个年轻的,长远而言,还是不够精力去陪伴她欢度余生;若是娶个跟我差不多年纪的回来,单是她的健康问题就会有如负包袱的麻烦了。”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