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吕正操回忆录 | 上页 下页
一〇〇


  孟家坪行政村的民兵干部王秉元从边区群英会回来,就根据“家家有地雷,人人会爆炸”的口号,把熬硝的技术教会村里的小学教员和一部分民兵,接着又轮训了各村的民兵、自卫队干部。然后又在扩大干部会上确定每二斤半硝换一颗地雷,每户备有一颗地雷,再生产的硝就可以卖给村武委会,或者按照牌价到合作社去换盐、烟等日用品。他们推广、领导这个运动的方法,是先选择一个自然村作为试点,进行试造,取得经验,然后加以推广。他们在这个重点村里组织了民兵、自卫队员、变工组员和妇女、儿童八十多人。全村群众都学会了,就把熬硝工作全部交由儿童负责,指定几个民兵进行检查,使变工组的劳动力能够全部用在生产上。然后就把这个村庄所熬的硝,在村干部开会时举行展览,并且配合展览会向干部群众作关于滤硝、熬硝办法的专题报告,还用算细账的办法把熬硝的利益告诉群众,很快就把这个运动在全行政村推动起来。

  边区生产的硝,共有土硝、石硝、植物硝三种,熬的办法各不相同。宁武民兵熬土硝的方法,是把旧缺底钻透一个孔,内衬白布一块,将硝土一担加柴灰二升拌起,放入缸中压实,先用开水过滤,再放锅中熬一个钟头,然后盛入盆中。冷却后,将白色针状物取出来用布包好,放置灰土吸去水分便是纯硝。石硝的熬法,是把从石头上刮下来的硝土放在盆中,每斤硝土加两瓢开水,用棍搅拌,化成硝水,用箩过滤后放进锅内熬,熬剩三分之一的硝水,倒入盆中,冷上一昼夜,凝成一二寸长的白色针状物,取出以布包好,放在灰上把水分吸去便是纯硝。兴县民兵还发现用老来红熬硝的办法,把老来红秸切成一寸左右的小节,放置锅内加水熬煎,等它变黄,就把锅内硝水倒入衬有白布的筐中过滤,入锅再熬,熬成胶状物,取出晒干,便成纯硝。

  一九四五年阳曲民兵又发现了一种熬砖硝的办法:在陈旧的破砖上,有一层像虫吃过一样的“砖锈”,扫回一些放在火内试验,如果可以燃着,证明有硝,放在锅内加以溶解就能熬出硝来。后来民兵又创造了新的制硝方法:一种是把滤过的硝土,铺在平坦的地方,打碎压实,过些时就可以扫硝;再一种是把熬过硝的水洒在地上,也会长起硝来;还有一种是在厕所附近挖坑,内盛带硝性的脏土,铺上砖块,砖上压草,再洒上水,便可生出硝来。

  熬硝运动解决了制造军火的原料问题,在群众爆破运动开展的过程中,各地形成了制造地雷的热潮。

  一九四四年,兴县出现了最早的造雷合作社。到了第二年,边区民兵创办的规模较大的造雷厂有二十二处,工人四百多名。这些“民办公助”的造雷厂,贯彻了“劳武结合”的方针,将地雷与农具的生产结合起来。这样既解决了战争、生产两方面的需要,又以农具生产的利润,弥补了在造雷方面的经济亏损(因为地雷无代价地供给民兵使用,不能收回成本,纯粹是消耗性的)。

  后来,民兵造雷又有新的发展,创造了石地雷。边区到处都是高大的石山,遍地是成堆的石块,而且这种石地雷的造法简单,造雷工具只是一把铁锤、一把钻和一个小勺子,在石头上钻成五寸深的洞,安上爆发管就成了。一个石匠一天能打十几颗,二十斤的石块,只需一两火药,装上三两火药就能炸碎六十斤重的大石块,杀伤力很大。一九四四年春季,阳曲的民兵试造成功第一颗石雷后,即加以推广,极受民兵及广大群众的欢迎。以后,民兵特地编了一首歌唱石雷的小调:

  希特勒垮了台,
  日本鬼子倒了霉,
  各地石头变成雷嗨呀,
  炸得鬼子走不开。
  石雷造法很简单,
  又好伪装又好埋,
  只要大家思想对嗨呀,
  一时一刻就学会。
  石雷开展不困难,
  只要大家肯动弹,
  一把锤子一把钻嗨呀,
  一个小勺就能干。
  一颗石雷二两药,
  炸开能飞几十块,
  不分哪里都能用嗨呀,
  群众武器“美的太”。
  石雷威力真正大,
  人人不要小看它,
  军民齐力来开展嗨呀,
  炸得鬼子回老家。

  边区在军火自给运动中,所需经费数量巨大,必须依靠广大群众的支持才能圆满解决。宁武县的邢四娃民兵中队首先创办了“军火合作社”。这个合作社以军火为主,而又结合一般日用品业务,每日除能给民兵造出三十颗地雷外,还可给群众分红利。边区第四届群英会总结了他们的经验,加以推广,半年时间,边区各地即新建立七十三个军火合作社。这些合作社可以分作属于县、区和属于村的两大类:县区军火合作社,一般开始完全以军火为业务,以后增加到运销群众日用品等,逐渐形成以军火为主而又经营一般合作社的业务。这种合作社业务中的军火部门一般经营:购买军火原料如硝、硫磺等;制造炸药,装置地雷,造爆发管;旋木柄及群众用品;军火运输。村的军火合作社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资金、有组织、有专职人员的正式军火合作社,一类是没有什么固定的组织形式的临时合作,或用变工办法进行装置等。民兵军火合作社主要解决了军火的制造问题,民兵又本着“土中取材,群众路线”创造了“军火田”——组织民兵开垦荒地,这些新开荒地上的收入完全用到军火开支上,给民兵解决军火经费开辟了最可靠的财源。

  边区的第一块“军火田”,也是宁武刑四娃民兵中队开垦的。一九四四年春,宁武民兵在开展爆破运动时,先是等待上级发地雷,后又听说上级发钱自己买,可是上级的钱一时还未发下来,而爆破运动却要紧急开展。邢四娃民兵中队便跟群众一块研究,决定开垦“军火田”,并且马上派了八个民兵在敌据点附近开“军火田”十五亩,县武委会接到他们的报告,感到这是解决爆破运动经费的好办法,随即通报各区普遍推行。这个办法很快推广到邢四娃民兵中队所属联防区的五个行政村,后又普及到全县。他们的经验经过报纸的宣传,各地民兵也都纷纷学习,动手开起“军火田”来。光是临县民兵就开了六千六百六十八亩“军火田”,虽然碰上年成不好,这一年也打了二百多石粮食,差不多解决了该县民兵全年所用的全部经费。

  军火自给,这也是人民战争的一个特点。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